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RNA技术,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癌症研究所Kramer、Mills和Mide三人合作发明的。1984年初,哥伦比亚大学科技发展办公室已为该项技术申请专利。重组RNA技术的诞生意味着分子生物学在继重组DNA技术之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人们只能在试管中利用DNA模板,RNA多聚酶及其辅因子很困难地转录出少量RNA,应用重组RNA技术,用100毫微克的RNA模板在一小时内就能复制出一毫克的RNA。重组RNA技术的关键所在是Qβ复制酶,它是1965年从被Qβ细菌病毒感染的寄主细胞中发现的一种RNA复制酶。当QβRNA侵入寄主细胞,能编码三种蛋白质:外壳蛋白、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斑马鱼(Daniorerio)脾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光镜结果表明,斑马鱼的脾主要由脾髓和网状组织两部分构成,脾髓分布于整个脾,分为白髓和红髓,但界限不明显,呈混合分布。红髓染色相对较浅,占脾实质的大部分区域,主要由密集的红细胞构成,可见脾窦结构,脾索结构不明显。白髓染色较深,主要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淋巴细胞的胞核染色较深,呈深紫色。经Gordon-Sweet银染显示网状纤维后,可清晰观察到脾小结,从而可清晰区分红髓与白髓,脾小结与哺乳动物的类似,主要是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酸性磷酸酶染色可见斑马鱼脾内有大量吞噬性细胞存在。电镜结果显示,红髓分布有不同类型的红细胞、血小板和浆细胞,白髓分布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网状细胞,淋巴细胞胞质内含有多泡体,这可能与淋巴细胞发挥免疫功能有着密切联系。斑马鱼脾与大多数硬骨鱼相似,未观察到椭球这一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方法参照 Kanda 等人方法作了以下改进:用市售针剂型活性炭作为 BrdU 的载体,省去了繁杂的制备过程,节省了人力和物力;用 Adler 方法制备精原细胞染色体标本,可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便于观察分析,以 UPO技术代替 FPG 技术处理玻片,使标本不易褪色,便于保存且节省了昂贵的荧光试剂。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小鼠体内 SCE 方法经济、简便,易操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虽然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开创了现代遗传学,后来麦克林托克又研究了玉米,发现了惊人的“跳跃基因”,但总的来说,这些植物都不是研究分子遗传学的良好材料。高等植物通常需要较大的种植面积,特殊的条件,而且繁殖周期长。更糟的是,植物的基因组通常都很大(例如,玉米的基因组比果蝇的大两个数量级),使人们难以分离到特定的基因。因此,虽然K~*Roberts早就认为植物是研究发育的良好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及周边地区实验小鼠、大鼠螺杆菌携带情况,为我国实验动物等级及监测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PCR法共检测了352只小鼠(清洁级101只,SPF级251只),101只大鼠(清洁级69只,SPF级32只);ELISA法共检测了88只小鼠(清洁级26只,SPF级62只),165只大鼠(清洁级84只,SPF级81只);并对其中88只小鼠、101只大鼠的PCR和ELISA法阳性检测率进行比较。结果PCR法检测小鼠平均阳性率为35.8%(126/352),清洁级阳性率为51.5%(52/101),SPF级阳性率为29.5%(74/251);大鼠平均阳性率为70.3%(71/101),清洁级阳性率为69.6%(48/69),SPF级阳性率为71.9%(23/32);ELISA法检测小鼠平均阳性率为15.9%(14/88),清洁级阳性率为19.2%(5/26),SPF级阳性率为14.5%(9/62);大鼠平均阳性率为52.7%(87/165),清洁级53.6%(45/84),SPF级51.9%(42/81);88只小鼠PCR法阳性检测率为72.7%(64/88),ELISA法阳性检测率为15.9%(14/88);101只大鼠PCR法阳性检测率为70.3%(71/101),ELISA法阳性检测率为49.5%(50/101)。结论上海及周边地区实验大鼠、小鼠中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螺杆菌感染,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结果表明回盲部内容物PCR法较检测血清中抗螺杆菌抗体ELISA法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拟建立一种灵敏快速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方法,用于检测大、小鼠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S.xylosus)。方法 本研究选择特异性gehM基因片段作为靶标合成了一套引物,建立了木糖葡萄球菌检测的qPCR方法。对木糖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和其他非目标菌进行特异性分析。将木糖葡萄球菌的DNA进行10倍稀释测定其灵敏度。用送检的样本进行了临床应用并测序验证,同时与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 仅木糖葡萄球菌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而其他非目标菌未出现,表明设计的引物对木糖葡萄球菌具有特异性,灵敏度为100 fg/μL,组内和组间重复性均小于3%。共检测60份临床样品,有5份样品扩增曲线为典型的S曲线,将该qPCR产物克隆测序并进行同源性比对,该序列与木糖葡萄球菌的同源性为99.63%,表明该样本木糖葡萄球菌核酸阳性,所检测样本阳性率为8.3%,而培养法的阳性率为6.7%,qPCR方法阳性检出率比培养法略高。结论 建立的木糖葡萄球菌qPCR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优点,可用于实... 相似文献
7.
8.
在高等动物中,许多多肽和蛋白质并不为细胞本身所需,而是参与整个机体的各种活动和调节,如多肽类激素、各种酶和某些结构蛋白等。这些由细胞产生却不为细胞本身所需的多肽和蛋白质统称为分泌性蛋白质。由于漫长的自然选择的作用,细胞内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受到严格的调控,有着特殊的机制(见图A)。转译分泌性蛋白质时,核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apetitis virus)A59毒株核蛋白(N)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和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MHV-A59 N基因序列(AY700211),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N基因的主要抗原片段NS,将目的片段纯化后与pGEM-T-easy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TN,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GEX-NS,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进行了诱导表达。对表达裂解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验证。结果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56×103与预期相符;能与MH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出现单一条带。结论原核表达的NP(S)蛋白有良好的抗原性,为检测小鼠肝炎病毒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凝血因子8(F8)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对其表型进行初步验证。针对F8基因外显子1非编码区和外显子26下游序列设计sgRNA靶位点,体外转录获得sgRNA,与编码Cas9的mRNA混合后通过受精卵显微注射方法获得F0代阳性敲除小鼠,通过繁育及基因型鉴定获得F8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F8-/-小鼠);通过逆转录PCR(RT-PCR)检测主要组织中F8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中F8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测定实验检测F8基因敲除后小鼠凝血功能情况。PCR及测序结果表明F8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被成功敲除;RT-PCR 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F8-/-小鼠中F8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表达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WT小鼠)(P<0.000 1,P<0.01);APTT、FIB和滴血实验检测结果显示,F8-/-小鼠血浆凝固时间显著高于WT小鼠(P<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