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3块1 hm2 样地的调查资料,利用123株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预测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木质藤本)和样 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 获取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总生物 量为423.908±109.702 Mg•hm-2(平均值±标准差,n=3) ,其中活体植物生物量占95.28%,粗死木质残体占4.07%,地上凋落物占 0.64%。在 其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优势明显,占98.09%±0.60%;其次为木质藤本,占0.83%±0.31%;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均小于木质藤本的生物量; 附生植物最低,仅为0.06%±0.03%。总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以茎所占比例最高,达68.33%;根、枝、叶的比例分别为18.91%、11.07%和1.65 %。 乔木层生物量的径级分配主要集中于中等径级和最大径级。大树(D>70 cm)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占整个乔木层的43.67%±12.67%。树种分配方 面,生物量排序前10位的树种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63.43%±4.09%,生物量集中分配于少量优势树种。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乔木层叶面积指数 为6.39±0.85。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乔木层的地上生物量位于世界热带湿润森林的中下范围。  相似文献   
2.
王洪  朱华  李保贵   《广西植物》1999,19(3):197-198
瘤果厚壳桂新种CryptocaryarolletiiWangetH.Zhu,sp.nov.SpeciesproximaC.maculataeH.W.Li,sedfructumajore,2.5cmdiam,nervislateralibusutrinsecus4~6differtaC.haihanensiMerr.fructugloboso,paniculaexpansa,multifloradiffert.Arbor,usquead20malalRamuliinjuventnte...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1月入侵云南以来,已迅速扩散至我国20个省,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本研究通过在两种CO_2浓度(400 ppm和800 ppm)下用离体玉米叶片饲养草地贪夜蛾,分析比较了CO_2浓度升高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在800 ppm CO_2浓度下,草地贪夜蛾各虫态发育历期均长于400 ppm CO_2浓度下的发育历期;其中,1龄、6龄幼虫发育历期,幼虫总发育历期和蛹期在两种CO_2浓度下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此外,相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幼虫体重在两个CO_2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但蛹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98.82±3.45 mg(400 ppm)和245.89±4.18 mg(800 ppm)(P0.01);高CO_2浓度下雌虫的产卵期显著长于正常CO_2浓度下的产卵期,分别为2.4±0.8 d(400 ppm)和6.0±0.9 d(800 ppm),高CO_2浓度下平均单雌产卵量是正常CO_2浓度下的2.43倍,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预测草地贪夜蛾未来的发生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澜沧舞花姜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进化意义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舞花姜属(Globba)植物具有多样的繁殖策略。分布于西双版纳的澜沧舞花姜(Globba lancangensis)自然条件下既能结实,同时又能在花序下部产生珠芽。通过对澜沧舞花姜的花部性状、花粉活力、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结实状况、珠芽产量等多方面的观测,初步了解了澜沧舞花姜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澜沧舞花姜具有雄花及两性花同株的性表达特征。雄花及两性花的花粉在中午12∶00以前活力很高,之后雄花的花粉活力急剧下降,而两性花的花粉到16∶00仍有萌发能力。澜沧舞花姜在花序上产生雄花及两性花,每个花序每天仅开少量的花,其中50%的时间仅开雄花或两性花,在整个种群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暂时性的雄花两性花异株现象,从而增加了异交的可能性。澜沧舞花姜雄花的存在为P/O低的两性花提供了花粉补贴,这使得它可以通过调节雄花与两性花比例来调节种群的P/O,从而保证一定的结实能力。人工自交与异交下结果率没有差异,但自交结实率显著低于异交结实率,表明澜沧舞花姜有明显的自交不亲和现象。排蜂(Megapis dorstata)和黄绿彩带蜂(Nomia strigata)是澜沧舞花姜的主要访花昆虫,其中排蜂是它的有效传粉昆虫。澜沧舞花姜可能通过雄花两性花同株与自交不亲和相结合来促进异交。  相似文献   
5.
 采用径级标准木和维量分析方法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4块不同年龄林分的净初级生产量,结果表明:林分净初级生产量随林龄而增长,5年生林分为1 154.3 g·m-2·a-1,其分配为:净生长量占93.82%,花果量占1.20%,叶被采食量4.97%;10年生林分为1 348.5 g·m-2·a-1,净生长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生长于不同光照条件下(100%、25%和8%光强)热带雨林冠层树种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和中层树种滇南风吹楠(Horsfieldia tetratepala)幼苗的光合能力、热耗散、活性氧和保护性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绒毛番龙眼的最大光合速率随着生长光强的增加而提高,而滇南风吹楠在全光条件下的最大光合速率反比25%光照条件下的低。全光条件下两个树种光系统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都显著降低,表明发生了长期光抑制。当把生长于遮荫条件下的幼苗移到全光下,从凌晨到中午随着光强的增加光抑制加剧,日落时生长于8%光照条件下的绒毛番龙眼及生长于8%和25%光照条件下的滇南风吹楠的光抑制不能完全恢复。非光化学猝灭对光强的响应曲线表明,随着生长光强的增加滇南风吹楠的热耗散能力增强,而生长在全光和25%光照条件下的绒毛番龙眼的热耗散能力都比滇南风吹楠的弱。两个树种叶片中O-[]·2、H2O2含量、SOD和CAT活性均随着生长光强的增加而提高;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绒毛番龙眼叶片中O-[]·2、H2O2含量、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滇南风吹楠。上述结果表明,在光抑制条件下,冠层树种绒毛番龙眼较大程度通过提高保护性酶的活性来保护光合机构免受损伤,而中层树种滇南风吹楠却较大程度通过增强非光化学猝灭来耗散过量光能;滇南风吹楠对强光的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7.
选择自然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的毛舞花姜(GlobbabartheiGagnepain)、双翅舞花姜(G.schomburgkiiJ.D.Hooker)和澜沧舞花姜(G.lancangensisY.Y.Qian)为实验材料,比较了3种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特性。毛舞花姜和双翅舞花姜在自然状况下开花不结实,人工自交与异交、人工去除珠芽均不能使其恢复有性繁殖能力;花粉败育(毛舞花姜)或花粉活力低(双翅舞花姜,花粉萌发率<12%)可能是这2种植物不能结实的主要原因。毛舞花姜和双翅舞花姜均以珠芽为主要繁殖体,一年生植株每花序产珠芽分别为16.46±3.56(平均值±标准差,N=60)和14.25±3.63(平均值±标准差,N=153)。澜沧舞花姜具有雄花两性花同株的性表达特征,自然状态下以种子繁殖为主,结实率(种子/胚珠比)可达64.5%±12.1%(N=36),人工自交结实率显著低于异交结实率,有明显的自交不亲和现象;花序上产生少量珠芽[每花序产珠芽2.24±1.41(平均值±标准差,N=184)]。此外,3种舞花姜属植物还具有通过地下茎进行克隆繁殖的能力。3种舞花姜属植物的拜访昆虫均为蜂类,毛舞花姜的拜访昆虫只有排蜂(Megapisdorstata)。双翅舞花姜拜访昆虫主要为排蜂、黄绿彩带蜂(Nomiastrigata)及木蜂(Xylocopasp.);澜沧舞花姜的拜访昆虫主要为排蜂和黄绿彩带蜂。3种舞花姜属植物的花冠管长度存在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雨林群落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4块样地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山地雨林的群落学特征。结果表明:在2500m^2的样地中,共计有维管束植物105~178种,分属于46~61科、80~130属。区系成分可分为11个类型,4块样地均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约90%),其中又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23.40%~32.88%)和泛热带分布(25.20%~36.67%)的成分占优势。群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中又以中(约50%)、小高位芽植物(21.30%~27.78%)占优势;在叶片特征上,群落以中叶(72.66%~82.54%)、单叶(75%~86.96%)、纸质(58.73%~62.22%)、全缘(76.67%~83.33%)、非尾尖(约90%)为主。低海拔带上山地雨林的热带区系成分以及藤本植物、中叶和全缘叶植物所占的比例高于高海拔带上的山地雨林,而小高位芽植物比例则低于后者,体现出较强的热带雨林性质。西双版纳的山地雨林与本地区的沟谷雨林、低丘雨林相比表现为热带区系成分、藤本植物、大高位芽植物以及巨叶、大叶植物较少,而温带成分、小高位芽植物、小叶植物较为丰富,体现出向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9.
云南澜沧地区热带山地雨林的群落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500m2的固定样地上,共计有维管束植物100~105种,分属于45~47科、70~74属;胸径≥2cm的树种丰富度为69~74,ShannonWiener指数为3.5954~3.626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426~0.8491。群落植物区系成分可分为10个类型,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占83.17%~84.69%,其中又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成分占优势,分别占33.67%~36.63%和24.75%~26.53%。群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中又以中、小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分别占50.00%~52.78%和22.12%~22.22%;在叶片生态学特征上,群落以中叶(66.67%~75%)、单叶(83.65%~85.19%)、纸质(61.11%~65.38%)、全缘(72.12%~72.22%)、非尾尖(86.11%~88.48%)为主。与西双版纳季节雨林相比,澜沧地区热带山地雨林体现出明显地向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特征,如区系组成中的热带成分偏低而温带成分偏高,大高位芽植物以及大叶、复叶、全缘叶比例较低,而小高位芽植物以及小叶、单叶、非全缘叶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野芭蕉先锋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演替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西双版纳勐腊县麻木树地区的热带雨林刀耕火种撂荒后形成的不同演替阶段的野芭蕉先锋植物群落进行了植物种类组成、区系成分、结构特征及种群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在 10 0 0m2 的样地上 ,随着群落的发展和演替的进行 ,群落的科、属、种组成日趋复杂 ,从侵入阶段的 17科 2 7属 30种 ,上升到定居阶段的5 0科 74属 98种 ,至扩散阶段已达 5 5科 87属 113种。 3个不同林龄阶段的群落区系组成可分为 9种类型 ,均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 ,占 90 %左右。随着群落的发展 ,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 (印度—马来西亚 )分布所占的比例随林龄逐渐增大 ,而旧世界热带分布及东亚至北美洲间断分布所占的比例在逐渐减少。群落的层次结构由简单趋于复杂 ,野芭蕉的种群数量急剧增长 ,各龄级的个体分布逐渐增多 ,群落正向着湿润性的热带森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