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螯合剂EDTA和DTPA对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Thlaspicaerulescens吸收Zn、Cu、Mn、Fe和P的影响表明:营养液含Zn10μnol/L几条件下,植株地上部全Zn含量和根系吸Zn速率分别达到1681mgkg-1干重和448mgkg-1根干重d-1;43.2μmol/L的EDTA或DTPA处理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也减少植株单位根重吸收的Zn量,降低地上部和根系全Zn、全Cu、全Mn含量和可溶态含量,增加地上部的全Fe和全P含量;所有处理中地上部全Zn和可溶态Zn含量均明显高于根系,说明T.caerulescens吸收的Zn大部分运向地上部。与Fe(Ⅲ)EDTA处理相比,Fe(Ⅲ)EDDHA处理植株的单位很重吸收Zn总量和地上部全Zn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表征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47,自引:10,他引:147  
土壤活性有机碳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受植物、微生物影响强烈、具有一定溶解性、在土壤中移动比较快、不稳定、易氧化、分解、易矿化,其形态,空间位置对植物、微生物来说活性比较高的那一部分土壤碳素。国外描述这一部分碳素的术语为有效碳、水溶性碳、易氧化碳、可矿...  相似文献   
3.
太湖一级保护区非点源磷污染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采用田间实验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太湖一级保护区武进市雪堰镇水稻季节各种类型非点源磷污染的负荷分配情况。结果表明,雪堰镇各种类型农业非点源污染中,农田磷排放总量为1313kg,占排放总量的56.2%;农村居民磷排放总量为442kg,占排放总量的18.9%;城镇居民磷排放总量为518kg.占排放总量的22.2%;养殖业磷排放总量为62kg,占排放总量的2.7%.在当前的非点源磷污染治理中,除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农田养分外,对于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和人粪尿的排放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稻麦轮作FACE系统平台I.系统结构与控制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5  
在稻麦轮作水稻田建立FACE系统 (Free AirCO2 Enrichment) ,即CO2 浓度的控制和监测系统平台 .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平台的CO2 浓度进行监测控制 ,根据大气中的CO2 浓度、风向、风速 ,作物冠层高度的CO2 浓度及昼夜等因素的变化调节CO2 气体的释放速度及方向 ,实现FACE圈的CO2 浓度高于周围大气CO2 浓度 2 0 0 μmol·mol-1.试验表明 ,影响控制精度的主要因素有风速、作物和土壤呼吸作用和扩散层高度 .经过控制方程参数调整 ,在白天 ,控制精度达到 80 %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白天达到 83% ,夜晚为6 8% .FACE圈内的CO2 分布基本均匀 .平均CO2 设置浓度白天为 5 5 7mol·mol-1,晚上为 6 0 8mol·mol-1.圈内CO2 浓度分布基本上沿放气管对称分布 ,由边沿向中心逐步降低 .2 0 0 1年水稻生长季节平均控制精度 (TAR)达到白天 1.0 3和晚间 1.0 9.  相似文献   
5.
稻麦轮作FACE系统平台Ⅰ.系统结构与控制   总被引:37,自引:9,他引:28  
在稻麦轮作水稻田建立FACE系统(Free-Air CO2 Enrichment),即CO2浓度的控制和监测系统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平台的CO2浓度进行监测控制,根据大气中的CO2浓度、风向、风速,作物冠层高度的CO2浓度及昼夜等因素的变化调节CO2气体的释放速度及方向,实现FACE圈的CO2浓度高于周围大气CO2浓度200μmol·mol-1.试验表明,影响控制精度的主要因素有风速、作物和土壤呼吸作用和扩散层高度.经过控制方程参数调整,在白天,控制精度达到80%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白天达到83%,夜晚为68%.FACE圈内的CO2分布基本均匀.平均CO2设置浓度白天为557mol·mol-1,晚上为608mol·mol-1.圈内CO2浓度分布基本上沿放气管对称分布,由边沿向中心逐步降低.2001年水稻生长季节平均控制精度(TAR)达到白天1.03和晚间1.09.  相似文献   
6.
稻麦轮作FACE系统平台Ⅱ.系统控制和数据分析软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稻麦轮作水稻田建立开放式空气CO2增加即FACE系统(Free Air C02 Enrichment)的管理、系统所测定及系统控制过程中每天都产生大量数据,用汇编语言和Visual BASIC语言编写的FACE数据采集控制和分析处理软件包能够自动操作任务并利用OLE技术开发Office应用程序的功能,具有系统平台控制、数据采集、原始数据存储备份、日数据处理、月数据处理和任意时间段的FACE系统控制状态分析等功能,FACE系统控制人员可以及时了解FACE系统的控制状态和改善控制精度,研究人员借助软件包可以随时便利地获取所需数据。  相似文献   
7.
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及土壤有机碳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3,自引:8,他引:65  
彭新华  张斌  赵其国 《生态学报》2003,23(10):2176-2183
植被恢复后土壤有机质提高 ,可能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从而增强土壤抗蚀性 ,防止土壤退化。研究目的 :(1 )模拟自然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破碎机制 ,研究不同恢复植被下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 ;(2 )确定不同恢复植被下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 ,以期理解侵蚀裸地植被恢复过程及土壤有机碳对土壤结构性质的贡献。供试土壤采为侵蚀裸地、恢复 1 4 a的胡枝子和樟树林地、30~ 40 a树龄的稀疏马尾松林地以及菜园地等 5种土地利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湿润是团聚体破碎的主要机制 ,其团聚体稳定性 (NMWD)次序为 :快速湿润 <湿润震荡 <慢速湿润。不同恢复植被对团聚体稳定性影响也表现不同 ,在快速湿润中 ,马尾松 >菜园地 >胡枝子 >樟树、裸地。湿润震荡处理后 ,其稳定性顺序是 :菜园地、马尾松 >裸地 >樟树 >胡枝子。而在慢速湿润中不同植被影响不明显。小团聚体的稳定性显著高于大团聚体的稳定性。快速湿润和湿润震荡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0 .82 **,r=0 .66*) ,但慢速湿润下其相关性很低 (r=0 .2 2 )。结果还表明与活性 Al2 O3 相比 ,活性 Fe2 O3 对团聚体稳定性作用更显著。土壤团聚体湿润破碎后 ,有机碳含量和 C/N比随着破碎团聚体粒级的增大而提高。研究结果说明植被  相似文献   
8.
曾青  强胜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7):833-83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真菌自身生物学特性、杂草生长状况和环境因素等对胶孢炭疽菌婆婆纳专化型菌株QZ-97a侵染波斯婆婆纳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期和衰老斯波斯婆婆纳感病性最强;培养7-14d后的孢子侵染力最强;病害发生的最佳温度范围是15-25℃;在保湿2-3d的条件下,露期中间的光照时间越短,病害发生越严重;保湿也可通过添加玉米粉和黄粉等介质来解决;达到理想致病效果的该菌株孢子悬浮液浓度必须在10^7个.ml^-1以上,由此可见,菌株QZ-97a在波斯婆婆纳发生时期的环境条件下可有效控制该杂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