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斑马鱼(Daniorerio)脾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光镜结果表明,斑马鱼的脾主要由脾髓和网状组织两部分构成,脾髓分布于整个脾,分为白髓和红髓,但界限不明显,呈混合分布。红髓染色相对较浅,占脾实质的大部分区域,主要由密集的红细胞构成,可见脾窦结构,脾索结构不明显。白髓染色较深,主要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淋巴细胞的胞核染色较深,呈深紫色。经Gordon-Sweet银染显示网状纤维后,可清晰观察到脾小结,从而可清晰区分红髓与白髓,脾小结与哺乳动物的类似,主要是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酸性磷酸酶染色可见斑马鱼脾内有大量吞噬性细胞存在。电镜结果显示,红髓分布有不同类型的红细胞、血小板和浆细胞,白髓分布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网状细胞,淋巴细胞胞质内含有多泡体,这可能与淋巴细胞发挥免疫功能有着密切联系。斑马鱼脾与大多数硬骨鱼相似,未观察到椭球这一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及周边地区实验小鼠、大鼠螺杆菌携带情况,为我国实验动物等级及监测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PCR法共检测了352只小鼠(清洁级101只,SPF级251只),101只大鼠(清洁级69只,SPF级32只);ELISA法共检测了88只小鼠(清洁级26只,SPF级62只),165只大鼠(清洁级84只,SPF级81只);并对其中88只小鼠、101只大鼠的PCR和ELISA法阳性检测率进行比较。结果PCR法检测小鼠平均阳性率为35.8%(126/352),清洁级阳性率为51.5%(52/101),SPF级阳性率为29.5%(74/251);大鼠平均阳性率为70.3%(71/101),清洁级阳性率为69.6%(48/69),SPF级阳性率为71.9%(23/32);ELISA法检测小鼠平均阳性率为15.9%(14/88),清洁级阳性率为19.2%(5/26),SPF级阳性率为14.5%(9/62);大鼠平均阳性率为52.7%(87/165),清洁级53.6%(45/84),SPF级51.9%(42/81);88只小鼠PCR法阳性检测率为72.7%(64/88),ELISA法阳性检测率为15.9%(14/88);101只大鼠PCR法阳性检测率为70.3%(71/101),ELISA法阳性检测率为49.5%(50/101)。结论上海及周边地区实验大鼠、小鼠中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螺杆菌感染,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结果表明回盲部内容物PCR法较检测血清中抗螺杆菌抗体ELISA法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小鼠肝炎病毒N基因的原核表达和免疫活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apetitis virus)A59毒株核蛋白(N)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和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MHV-A59 N基因序列(AY700211),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N基因的主要抗原片段NS,将目的片段纯化后与pGEM-T-easy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TN,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GEX-NS,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进行了诱导表达。对表达裂解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验证。结果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56×103与预期相符;能与MH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出现单一条带。结论原核表达的NP(S)蛋白有良好的抗原性,为检测小鼠肝炎病毒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探讨胰岛素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影响的分子机理.将小鼠2细胞胚胎培养于KSOM+0.25 μg/ml胰岛素培养基内,发育至桑椹胚和囊胚.提取桑椹胚和囊胚的总RNA和DNA.实时定量PCR分析,实验组桑椹胚Igf2 mRNA表达是对照组的4.7倍,H19表达是对照组的5.7倍;实验组囊胚Igf2 mRNA表达是对照组的1.8倍,而H19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3倍;BSP测序法分析Igf2/H19印迹控制区的甲基化水平,实验组桑椹胚、囊胚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3%和32.3%,分别比对照组下降86.4%和35.4%.结果显示,胰岛素降低植入前胚胎Igf2/H19印迹控制区DNA甲基化的水平,从而使Igf2和H19基因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所有的生物催化剂都是蛋白质(也就是酶).然而,分子生物学的新发展已经推翻了这一经典的观念. 一九八二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波尔多大学的Thomas Cech及其同事在研究原生生物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的rRNA转录后加工问题时发现,四膜虫前体rRNA能够自己催化自己的剪接反应.该反应不需酶的催化,也不需要ATP,而只需NH_4~+、Mg~(2+)和鸟苷.Cech把这种能够催化自身剪接反应的核酸叫做“酶性核酸”(ribozyme)。Cech的这一发现被誉为近十年来分子生物学的最令人兴奋的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6.
重组RNA技术,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癌症研究所Kramer、Mills和Mide三人合作发明的。1984年初,哥伦比亚大学科技发展办公室已为该项技术申请专利。重组RNA技术的诞生意味着分子生物学在继重组DNA技术之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人们只能在试管中利用DNA模板,RNA多聚酶及其辅因子很困难地转录出少量RNA,应用重组RNA技术,用100毫微克的RNA模板在一小时内就能复制出一毫克的RNA。重组RNA技术的关键所在是Qβ复制酶,它是1965年从被Qβ细菌病毒感染的寄主细胞中发现的一种RNA复制酶。当QβRNA侵入寄主细胞,能编码三种蛋白质:外壳蛋白、  相似文献   
7.
虽然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开创了现代遗传学,后来麦克林托克又研究了玉米,发现了惊人的“跳跃基因”,但总的来说,这些植物都不是研究分子遗传学的良好材料。高等植物通常需要较大的种植面积,特殊的条件,而且繁殖周期长。更糟的是,植物的基因组通常都很大(例如,玉米的基因组比果蝇的大两个数量级),使人们难以分离到特定的基因。因此,虽然K~*Roberts早就认为植物是研究发育的良好系统,  相似文献   
8.
本方法参照 Kanda 等人方法作了以下改进:用市售针剂型活性炭作为 BrdU 的载体,省去了繁杂的制备过程,节省了人力和物力;用 Adler 方法制备精原细胞染色体标本,可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便于观察分析,以 UPO技术代替 FPG 技术处理玻片,使标本不易褪色,便于保存且节省了昂贵的荧光试剂。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小鼠体内 SCE 方法经济、简便,易操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在十九世纪,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都还未被人类所了解,因此在那时,发现新的物种是整个生物科学中最令人兴奋、最多产的领域。但今天,生物学已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寻找新物种的工作似乎已经过时了。只有隐生动物学家们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动物中,许多多肽和蛋白质并不为细胞本身所需,而是参与整个机体的各种活动和调节,如多肽类激素、各种酶和某些结构蛋白等。这些由细胞产生却不为细胞本身所需的多肽和蛋白质统称为分泌性蛋白质。由于漫长的自然选择的作用,细胞内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受到严格的调控,有着特殊的机制(见图A)。转译分泌性蛋白质时,核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