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道了中国番荔枝科瓜馥木属(Annonaceae:Fissistigma)一新记录种——瘤果瓜馥木[F.thorelii(Pierre ex FinetGagnep.)Merr.]。该种在中国产于云南省红河县,凭证标本保存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该种的主要特征是幼枝、花、果均被褐色粗短硬毛,且果实表面布满瘤状突起。 相似文献
2.
岩生珠子木(Phyllanthodendron petraeum P.T.Li)和圆叶珠子木(P.orbicularifolium P.T.Li)均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种,二者曾被认为基于叶片质地与形状、叶脉特征、花盘腺体形状以及花柱开裂程度等一系列形态特征可进行区分,然而基于近年来查阅大量标本和野外考察工作认为二...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缅甸克钦邦分布的报春花科(Primulaceae)紫金牛属(Ardisia Swtarz)的3 新记录种:伞形紫金牛(Ardisia corymbifera Mez)、珍珠伞(Ardisia maculosa Mez)和Ardisia interjacens C. M. Hu & J. E. Vidal。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南部喀斯特森林特有濒危树种掌叶木新的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因组DNA富集文库法FIASCO(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从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基因组中分离和筛选了10个新的微卫星位点,进而对掌叶木茂兰自然分布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每个位点在30株掌叶木个体上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3.5(3~5个),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650(0.267~0.900),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494(0.224~0.652)。每个位点的第一排除概率值Pr(Ex1)为0.029~0.240,位点综合值为0.7496。单个位点的第二排除概率Pr(Ex2)为0.123~0.419,位点综合值为0.9517。这些信息预示着这些微卫星标记可以为研究喀斯特特有濒危树种掌叶木的基因流及居群遗传结构提供有效的遗传工具。 相似文献
5.
查阅馆藏植物标本,有3种茜草科植物:丹草(Hedyotis herbacea)、小耳草(H.pumila)和蕴璋耳草(Scleromitrion koanum)为香港新记录。这些资料为香港的生物多样性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首次报道了大戟科(Euphorbiaceae)巴豆属硬毛巴豆(Croton hirtus L'Hér.)在中国的归化新记录,并提供该种的特征描述和形态图。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7.
为澄清映山红亚属(Rhododendron subg.Tsutsusi)内的系统关系问题,该研究选择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37种植物作为对象,其中29种为首次报道,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叶表皮显微特征.结果表明:(1)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且均在远轴面.(2)根据叶片微形态特征将映山红亚属的种类分为杜鹃型(R.simisii-type)、岭南杜鹃型(R.mariae-type)、皋月杜鹃型(R.indicum-type)、崖壁杜鹃型(R.saxatile-type)及丁香杜鹃型(R.farrerae-type)5种类型.(3)杜鹃型植物的气孔器周边无或具间断的条形突起.(4)岭南杜鹃型植物的气孔器周围有多层条形突起环绕,保卫细胞两极不具T型加厚.(5)皋月杜鹃型植物的叶表皮保卫细胞两极具有T型加厚,与叶状苞亚属(Subg.Therorhodion)叶状苞杜鹃(R.redowskianum)的气孔器特征相似,推测其与叶状苞亚属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6)崖壁杜鹃型植物的叶表皮毛单一,多呈卷曲状,与其他类型有所不同且未见腺体.(7)丁香杜鹃型植物的叶表皮仅有腺体.(8)依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讨论了一些近缘种类的关系,如倾向于将背绒杜鹃(R.hypoblematosum)和千针叶杜鹃(R.polyraphidoideum)处理为独立的种,支持保留紫薇春(R.naamkwanense var.cryptonerve)作为南昆杜鹃(R.naamkwanense)的变种地位,不支持将腺花杜鹃(R.adenanthum)并入细瘦杜鹃(R.tenue)作异名处理等.该研究结果表明叶表皮显微特征在映山红亚属内物种划分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报道中国爵床-(Acanthaceae)爵床属—新记录种——毛萼爵床(Justicia poilanei Benoist).该种分布于云南南部石灰岩地区,在标本馆长期被鉴定为野靛棵(Justicia patentiflora Hemsl.),但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它的花冠长约2 cm,花萼裂片三角状卵形和花药基部不具芒状附... 相似文献
9.
石蝴蝶属(Petrocosmea Oliv.)植物的现代分布与分化中心位于中国的西南山地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如印度(阿萨姆邦)、缅甸、泰国、越南等也有分布。近年来,中国和中南半岛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分类群和国家级新记录层出不穷,进一步加深了研究人员对中国和中南半岛植物区系以及该属植物在上述区域的多样性的理解。例如,滇黔石蝴蝶[Petrocosmea martinii (H. Léveillé)H. Léveillé]和丝毛石蝴蝶(P. sericea C.Y. Wu ex H. W. Li)曾被认为是中国的特有种,前者分布于贵州、广西北部和云南东南部,而后者仅见于云南东南部。该文报道了这两种石蝴蝶属植物的越南国家级分布新记录。这两个新记录种的发现,使得越南分布的石蝴蝶属植物种的数量上升到了5 种,这些新记录种的报道或暗示未来在与中国西南山地邻近的地区还将会有更多该属的新分类群或新记录有待发现。该文还同时提供了这两个国家级分布新记录物种的描述、图示、濒危等级现状评价以及目前所有越南已知分布的石蝴蝶属植物的检索表以备检索和核对。 相似文献
10.
利用Gen Bank中已登录的完整的麻风树、乳浆大戟、蓖麻和乌桕中的13个蓖麻烯合酶(Casbene synthase,CS;EC 4.6.1.7)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组成成分、导肽、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功能域等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13个CS基因的ORF长度均在1 647~1 845 bp,蛋白分子量均在63.0~70.8 k D,终止密码子为TGA或TAA,理论等电点均小于7.0,表明CS蛋白呈酸性。氨基酸含量最高的均为亮氨酸。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CS基因主要分为两类。导肽预测发现其中6个CS具有导肽,均为叶绿体导肽。信号肽和扩模结构域预测发现这些CS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肽链整体呈现为亲水性。这些CS的主要二级结构元件为α-螺旋,并且都包含两个萜类合酶功能域。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探索CS基因的功能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