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嫩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固碳潜力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姜蓝齐  臧淑英  张丽娟  孙丽  阎炳和 《生态学报》2017,37(21):7068-7081
基于1979—1985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5年实地采样数据,利用土壤类型法计算了近35年来松嫩平原及其各县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土壤碳库储量;并分析了松嫩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利用饱和值法对松嫩平原及其各县市农田土壤有机碳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拟合,估算其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1)2015年松嫩平原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1.61 kg/m~2,近35年来约有81.59%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呈下降趋势,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以富裕县东部、依安县中部、肇东县西部、扶余县西部等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下降幅度最大;(2)2015年松嫩平原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库总储量为233.63 Tg,比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减少了32.62 Tg;(3)2015年松嫩平原农田表层土壤总固碳潜力为-32.7 TgC,呈现出"碳源"趋势,农田土壤单位面积固碳潜力平均值为-1.793×10~(-3)Tg/km~2。  相似文献   
2.
3.
探讨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COX-2和iNOS的蛋白水平及其相互作用,以及人参皂甙的防治作用.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负重游泳法制造气虚实验模型.应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内皮损伤相关的COX-2和iNOS蛋白水平的变化,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探讨两者的相互作用,光镜和电镜分析血管内皮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COX-2和iNOS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并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与血管内皮的病理损伤相一致;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甙组COX-2和iNOS的蛋白含量降低,且两者的相互作用减弱.气虚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COX-2和iNOS蛋白含量增高,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人参皂甙能够纠正这些异常,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子对海月水母螅状体存活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黄渤海主要致灾大型水母海月水母的螅状体为实验材料,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光照强度、饵料量对其存活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范围内,螅状体40 d的成活率均为100%,螅状体相对繁殖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盐度在15—40范围内,螅状体40 d的成活率均为100%,盐度22.5组的螅状体相对繁殖速度最高,但盐度对螅状体种群数量影响不显著;螅状体相对繁殖速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黑暗条件有利于海月水母螅状体个体数量增加;螅状体相对繁殖速度随饵料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说明海月水母螅状体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温升高、饵料量增加可导致海月水母螅状体种群数量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5.
通常要提高动物血清睾丸酮含量只有注射或服用睾丸酮类药物,北京旷特量子科学研究所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采用量子信息技术,接收固体粉末状睾丸素的本体信息,作为量子治疗仪的信号源,以电磁波为载体,通过电磁波的能量和所携带的固体睾丸素的本体信息,传送给小鼠。在不消耗固体睾丸酮的情况下,提高小鼠血清血睾酮含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其所携带的特定信息复制,传递给受体,从而使受体发生预期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诱饵”质粒载体pGBKT7-TACE,并检测其是否具有自身激活及毒性作用。方法:从小鼠肝组织提取总RNA,用RT-PCR的方法获得TACE,克隆于pGBKT7载体上,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并检测pGBKT7-TACE在MATH-MAKER GAL4 Two-Hybrid System 3中的自激活和毒性作用。结果:本实验成功构建了“诱饵”质粒载体pGBKT7-TACE,并证明其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无自激活及毒性作用。结论:构建的诱饵质粒pGBKT7-TACE可应用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为筛选小鼠cDNA文库中与TACE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芽孢杆菌dhs-330-021菌粉,并研究菌粉的活性及稳定性。方法:以脱脂乳、海藻糖、β-环糊精和谷氨酸钠为保护剂,采用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00℃,出口温度50~60℃,进样速度2~4mL/min)制备芽孢杆菌菌粉,以喷干存活率和菌粉活菌数为指标,选择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获得喷干保护剂配方为脱脂乳10.0%、海藻糖6.0%、β-环糊精13.0%、谷氨酸钠15.0%,喷干存活率为65.9%,菌粉活菌数为1.38×109CFU/g,存放180 d后菌粉活菌数为1.03×10~9CFU/g。结论:喷雾干燥工艺可以用于芽孢杆菌dhs-330-021菌粉的制备,获得的菌粉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60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后不同Crowe分型Harris评分、手术前后行走及疼痛情况、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1根据Harris评分,本组治疗优良率91.67%(55/60);2术后各Crowe分型患者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组术前自行行走及辅助行走例数分别为23及37例,术后分别为39例及21例;术前疼痛情况:无、轻、中及重度疼痛例数分别为1例、6例、22例及31例,术后分别为18例、28例、12及2例,手术前后行走情况及疼痛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SF-36生活质量评价标准,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142.16±10.32)分,显著高于术前(115.24±7.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段肝功能指标复常率、病毒量转阴率、乙肝E抗原(HBe Ag)转阴率、粒细胞降低率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抑制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复常率、血病毒量转阴率、Hbe 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对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粒细胞降低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HBV-DNA水平总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滞育是部分昆虫固有的适应逆境胁迫的遗传属性,七星瓢虫具有显著的滞育现象。本文以七星瓢虫雌成虫为试材,研究正常发育、滞育及滞育解除后3组处理试虫糖、脂、蛋白等关键代谢物质含量波动规律,总结滞育期间的代谢适应特点,解析其与过冷却能力的相关性,探索滞育对七星瓢虫逆境胁迫耐受力的促升效应,丰富七星瓢虫的滞育基础理论研究。利用物质干湿重差数法测定七星瓢虫的含水量;利用氯仿-甲醇(体积比为2∶1)法抽提除去自由水个体的脂肪;总糖、海藻糖、甘油、山梨醇及总蛋白的测定采用标准曲线法,利用SUN-II型智能昆虫过冷却点测定仪测定七星瓢虫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滞育组含水量(58.11%±6.55%)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68.49%±2.26%)和滞育解除组(65.84%±4.02%)(F=8.15,P0.01),滞育解除后含水量恢复至正常发育组水平;滞育组总糖(10.60±0.54μg/mg)、糖原(8.72±0.62μg/mg)、脂肪(173.66±19.01μg/mg)含量远远高于正常发育组和滞育解除组(F=46.57,P=0.0006;F=114.25,P0.0001;F=8.48,P0.01);滞育组总蛋白含量(49.20±3.80μg/mg)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71.02±6.15μg/mg)和滞育解除组(69.45±4.66μg/mg)(F=46.57,P=0.0006);滞育组中海藻糖(1.31±0.27μg/mg)、甘油(1.74±0.50μg/mg)、山梨醇(9.84±3.02μg/mg)含量与正常发育组、滞育解除组无显著性差异(F=0.79,P=0.4946;F=1.33,P=0.3004;F=1.69,P=0.2387)。七星瓢虫在滞育条件下其过冷却点(-16.53℃±1.44℃)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14.07℃±1.33℃)和滞育解除组(-15.29℃±2.10℃)(F=13.47,P0.0001),经过滞育低温驯化后滞育解除组过冷却点较对照组有所降低。滞育诱发七星瓢虫发生显著的代谢适应,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抑制新陈代谢进程;糖脂含量显著升高,保障滞育维持及解除后发育的能量需求;七星瓢虫滞育属糖原积累型;滞育个体过冷却点大幅下降,耐寒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