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圈养大熊猫母兽成功哺育双胞胎成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圈养大熊猫产下双胞胎后,母兽一般难以同时哺育二仔。2003年,圈养大熊猫母兽“梅梅”同时哺育双胞胎成活,本文对该首例哺育双胞胎成活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满足母兽的营养需求、适宜的育幼环境条件及人工护理,特别是“梅梅”的母性好、有丰富的育幼经验、食欲强、泌乳充足等在同时哺育双胞胎成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梅梅”哺育的双胞胎与其哺育的另两只单胎幼仔的体重增长情况进行了比较,为圈养大熊猫成功哺育双胞胎,增加幼仔成活率,提供了有关借鉴信息和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大熊猫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以及心丝虫病的血清学感染资料,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以及外膜蛋白BCSP3基因PCR扩增检测布鲁氏菌病;同时采用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和犬心丝虫抗原快速诊断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只大熊猫RBPT检测为阳性,进一步采用SAT和血液细菌BCSP31基因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排除了布鲁氏菌感染;大熊猫蜀兰弓形虫抗体检测呈阳性,复查也为阳性,表明存在弓形虫感染;所有大熊猫心丝虫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无心丝虫感染。本次检测的3种疾病中,仅发现1只熊猫(蜀兰)存在弓形虫感染,布鲁氏菌病和心丝虫病均为阴性,表明目前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大熊猫疾病的预防工作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超轻初生幼仔人工哺育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熊猫是存活率较低的动物之一 ,究其原因可能与其幼仔初生体重较轻有关 ,特别是与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相比 ,其幼仔初生重与母兽体重差异极大 ,约为母兽体重的千分之一 [1] ,加之大熊猫育幼行为高度特化 ,其幼仔存活更为不易。自 1 990年采用人工辅助育幼方式繁殖成活大熊猫双胞胎以来 ,人工圈养条件下 ,大熊猫的育幼方式概括起来有如下 4种 :1 )大熊猫母兽自行哺育 ,这是自 1 963年至今最常用的方式 ;2 )人工辅助大熊猫母兽育幼 [2 ] ,现已存活 5对双胞胎 [3] ;3)用大熊猫初乳与羊乳混合喂养 ,全人工育幼 [4 ,5] ,目前已育成 2只大熊猫 [5] ;…  相似文献   
4.
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是一种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对犬科动物造成严重危害的烈性传染病。近年随着CDV在灵长类动物中暴发,研究者开始关注CDV是否具有潜在感染人的风险。目前虽然无直接证据证明CDV可在人体内定殖,但CDV在体外能感染人源细胞,且人体内CDV关键受体SLAM和Nectin-4与灵长类动物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CDV对人类的潜在威胁。本文对CDV分子结构特征、CDV感染宿主靶细胞过程、CDV入侵宿主所需关键受体以及CDV野毒株体外感染人源细胞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CDV对人是否具有潜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褪黑素通过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轴使季节性繁殖动物在适宜的季节进行繁殖活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春季集中繁殖.为探究雄性大熊猫褪黑素和睾酮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本研究选取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3只成年雄性大熊猫作为实验对象,在自然光照下对这3只大熊猫进行每周1次为期1年(2018年...  相似文献   
6.
收集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 8只圈养大熊猫的 12个粘液样品并测定了其中 17种水解氨基酸(AA)的含量。结果如下 :粘液干物质中Glu含量最高 ,为 9 2 4 %± 0 4 7% ,其次为Leu、Asn、Thr、Ser、Pro、Val、Lys、Ala、Tyr、Arg、Gly、Ile、Phe、Cys、His,Met含量 (1 2 5 %± 0 18% )最低 ,不同样品中同一种AA的含量不同。样品中 9种非必需氨基酸 (NEAA)的总平均含量为 4 1 1%± 2 2 % ,8种必需氨基酸(EAA)的总平均含量为 2 9 8%± 1 8% ,NEAA/EAA的平均值为 1 38± 0 0 4 ,不同粘液样品的这些数值相近。不同样品中同一种EAA与该样品中Lys含量的比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样品中 (Tyr Phe) /Lys值最高 ,为1 79± 0 31;其次为Leu/Lys和Thr/Lys;而Met/Lys值最低 ,为 0 31± 0 0 5。各种氨基酸相对于总氨基酸含量的高低顺序与各AA绝对含量高低顺序完全相同 ,Glu含量最高为 13 0 %± 0 30 % ,Met含量为 1 76 %±0 2 5 %。结果表明 ,大熊猫粘液样品各种AA特别是EAA含量丰富 ,不同样品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认为对排粘频繁和每次排粘量大的大熊猫 ,必须补充适量的优质蛋白以弥补由粘液排泄而造成的损失 ,以促进其体况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们以高纤维含量的竹子为主食,但却具有与食肉动物相似的消化系统结构,为适应高纤维的食物,它们又形成了与食竹相适应的消化生理特点。其整个消化道内膜上粘液腺丰富,在野外,这些粘液腺的分泌物包裹于大熊猫所摄食的竹茎、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录一只因环境、饲料等因素改变而2001年春季未能发情的雌性大熊猫,于秋季9月中旬发情,并与另一只同期发情的公熊猫自然交配,当年冬季12月17日成功产仔的这一世界首例圈养大熊猫秋季发情配种的行为表现和配种经过,并对该大熊猫秋季发情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人工辅助大熊猫母兽哺乳幼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大熊猫母兽“蜀庆”(谱系号480)产仔后,虽能抱仔保温但不会哺乳幼仔,经人工辅助让幼仔吃上母乳,幼仔生长发育良好。本文报道了160天内幼仔吮乳的情况,收集了幼仔日吮乳次数、吮乳时间分布、日吮乳量及其与体重的关系等资料。结果表明:1)人工辅助母兽哺乳是解决性情温顺、母性好、有乳汁,但不会哺乳的母兽哺乳幼仔问题的方法;2)大熊猫幼仔每日吮乳次数由1~6前6天的12次左右,逐渐减少并固定在48天后的2次左右;80天内,幼仔吮乳时间在每日的平均分布有4个高峰时间段和4个低谷时间段;3)0~35天间,幼仔日吮乳量(y)与日龄(x)的关系可用公式y=6.2228 x+11.184(R2=0.9258)表示,日吮乳量随日龄增长而呈直线增加,35天后幼仔日吮乳量随日龄增长波动上升;4)幼仔日吮乳量与体重比在1~19天为30.22±1.31%,处于整个育幼期的高水平,之后逐渐下降,95天后稳定在3.92±0.10%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圈养大熊猫"梅梅"首例哺育成活一胎二仔,通过对其近半年的育幼行为观察,结果发现1)母兽主要以同时衔2仔、同时衔和抱2仔二种方式将幼仔抱入怀中哺育;60 d内,育幼姿势以坐位为主,倦卧其次,其它姿势更少,其中坐位随日龄增加逐渐减少,倦卧变化不大.2)母兽活动时间在产仔当天最多,之后显著下降并维持在35.2±0.6%的低水平,47 d后再缓慢上升到108 d后的54.8±0.9%.3)双胞胎幼仔间哺乳的日均次数和时间无显著差异.4)7 d内2幼仔"仔在母身上"的时间占100%,21~23 d后显著减少,而"母体盖仔"、"仔在母身边"和"母仔自然分离"的时间显著增加,但"母体盖仔"的时间在32 d左右后又显著减少;双胞胎分别在与母兽的此四种位置变化的时间上无显著差异.5)母兽的活动、幼仔哺乳日均次数、"母仔自然分离"在全天的日均时间分布有峰、谷变化.6)随幼仔活动能力的逐渐增强,幼仔离"育幼窝"的距离也逐渐增加,双胞胎幼仔离"育幼窝"的远近也有差别.7)母兽分别与其雄性双胞胎幼仔玩耍的时间有显著差异,而两幼仔自玩的时间无差异,此两双胞胎自玩和一起玩耍所用时间远大于分别与母兽玩耍的时间.该研究丰富了大熊猫育幼行为内容,并为以后的大熊猫双胞胎育幼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行为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