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从儿科分离的95株肺炎链球菌用K-B纸片法检测其对青霉素等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对耐苯唑西林的菌株用E-test法检测青霉素和头孢曲松的MIC值。结果95株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7.9%、96.8%,对左氧氟沙星几乎敏感,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菌株。E-test法测试青霉素不敏感率为58.9%(56株),头孢曲松敏感率为93.7%(89株)。ermB因介导的红霉素耐药菌株92株,占98.9%,mefE基因介导的红霉素耐药仅1株(1.1%)。结论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耐药严重,PNSP检出率较高(58.9%),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高度耐药,临床应尽量减少此类药物的经验性用药,依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采用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方法, 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及其杂交种(西伯利亚鲟♀×施氏鲟♂)的形态异同进行了分析, 以鉴别区分三者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 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的可数性状中鳃耙数和背鳍数均具有显著差异; 可量性状的多重比较分析显示杂交种的眼间距/全长显著小于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 三者的吻长/全长均具有显著差异; 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三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65.68%; 判别分析构建了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的判别公式, 判别公式预测分类总体准确率为85.6%。分析结果表明, 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间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头部及尾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源异型盒基因HOXD10和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HCC及癌旁肝组织、20例肝脏良性病变组织中HOXD10、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CC组织中HOXD10、P53蛋白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低分化HCC组织中HOXD10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中、高分化HCC、癌旁及良性病变肝组织(P0.05)。而低分化HCC组织中P53的表达显著高于中高分化HCC组织(P0.05)。HCC组织中HOXD10蛋白的表达与脉管内癌栓呈负相关(r=-0.299,P=0.026),而HCC组织中HIXD10、P53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多结节、周边肝硬化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OXD10的低表达和P53的高表达与低分化HCC密切相关,可能作为HCC治疗和预后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骨骼系统的形态特征, 采用传统的解剖法和透明骨法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进行解剖观察, 为西伯利亚鲟在形态学和分类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 西伯利亚鲟幼鱼骨骼系统由主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构成, 主轴骨骼包括头骨、脊柱和肋骨, 附肢骨骼由鳍条、支鳍骨骼和带骨构成。对比分析发现, 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骨骼系统的组成与构造较为相似, 其原因可能是其对高纬度低水温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克隆了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HN0101分离株的α蛋白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其序列分析结果显示:α蛋白基因的ORF由1341个碱基组成,编码一个长度为446个氨基酸的多肽,N-端具有一个保守的YSIRK信号肽序列和一个AlphaC_N超家族结构域,C-末端含有1个保守Gram_pos_anchor超家族结构域,而在中间具有2个重复的Rib结构域;比较不同来源分离株的α蛋白结构,发现主要区别在于Rib结构域重复数目的不同;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本株菌的α蛋白与已报道的人源A909和鱼源GD201008-001α蛋白聚为一簇,同源性达100%;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α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存在一个跨膜区,有37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和1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分析发现存在较多的无规则卷曲,推测有12个氨基酸区域可能是B细胞抗原表位;当选择大肠杆菌为表达宿主时,该重组蛋白的溶解度高达100%,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位于细胞壁上。  相似文献   
6.
从发生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斑点叉尾NFDA5肝、肾分离到一高致病性的菌株(CCF00024),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为非发酵型,严格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多鞭毛,对除麦芽糖和甘露糖以外的多种糖类不能利用产酸,氧化酶阴性,DNA酶、蛋白酶、脲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MR阴性。在以该菌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Y970826)和GenBank及RDP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CCF00024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聚在一簇,特别是与S. maltophilia M51的同源性最高,其序列相似性达99.6%,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将其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相似文献   
7.
杂交鲇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病理损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一起杂交鲇皮肤溃疡症的病原,实验从病鱼体内分离到几株优势菌(DYJ140914-DYJ140917),根据4株分离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测定(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P693689和KP693690)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在此基础上以腹腔注射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杂交鲇溃疡症的病原菌。病鱼组织器官具有典型的病理变化,其主要靶器官为肝脏、皮肤肌肉以及肾间质,分别引起多灶性坏死性肝炎、坏死性肌炎及坏死性间质性肾炎。此外,还可引起心外膜、心内膜炎及坏死性脾炎。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强力霉素、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氟苯尼考、磺胺甲基异恶唑、头孢西丁、阿奇霉素等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发现PrtV基因编码含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结构域的金属蛋白酶,其在多种细菌的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拟态弧菌是一种感染多种水生动物的重要病原菌,PrtV基因在拟态弧菌致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究PrtV基因对拟态弧菌致病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然转化的方法构建拟态弧菌PrtV基因缺失株(ΔPrtV),同时通过基因与质粒重组后电转化导入缺失株构建回补株(ΔPrtV/pPrtV),对突变株的生长特性、生化特征、生物被膜形成、自聚集能力、胞外产物卵磷脂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致病性和细胞毒性等进行分析。【结果】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自聚集能力和卵磷脂酶活性无变化,但分解尿素、甘氨酸、香豆酸盐、鸟氨酸和赖氨酸的理化特性改变;胞外产物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细胞毒性显著下降(P<0.05),对杂交鲇的致病力下降10倍。【结论】PrtV基因与拟态弧菌的细胞毒性及致病性等多种生物学特性有关。该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拟态弧菌PrtV基因功能及其致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3年9月,四川雅安某似鲶高原鳅养殖场发生以体表出血、皮肤溃疡、内脏器官肿大、出血与坏死为特点的疾病。从自然发病的似鲶高原鳅肝与肾分离到1株G-短杆菌(XJJ130928),其在BHI平板上28℃培养24 h,形成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状微隆的圆形菌落,人工感染证实其为本次似鲶高原鳅发病的病原菌。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检测结果初步判定其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进一步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的16S rRNA与gyrB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KF761305与KJ139988)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与A.sobria同源性最高。在以分离株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及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分离株与A.sobria聚为一族,其同源性分别为96.0%~99.0%与94.5%~98.0%,结合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离菌为A.sobria。该菌对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和氧氟沙星等敏感,对磺胺甲基异恶唑、洛美沙星、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A.sobria感染似鲶高原鳅对多组织器官都造成明显的病理损伤,尤其是肝、肾、脾、肠的损伤较为严重,表现为明显的淤血、出血,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0.
斑点叉尾鮰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酶学特性,本实验检测了不同的修饰剂、温度、pH、EDTA及Ba2+、Co2+、Cd2+、Ca2+、Mn2+、Hg2+、Cu2+及Mg2+等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Ch-T、NBS和2-ME能显著抑制酶活性,而N-AI、PMSF和PCMB对酶活的影响不大,说明蛋氨酸残基、色氨酸残基和二硫键是酶活性的必需基团,而酪氨酸残基、丝氨酸残基和巯基与酶活性无直接关系。酶的最适温度为20℃,在pH为9.0时酶活最高,EDTA能显著影响酶活性,Ca2+、Hg2+、Cu2+能显著降低酶活性,而Co2+能使酶活增强,证实该酶为一种金属蛋白酶。同时检测了该酶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该酶对小鼠及斑点叉尾鮰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其LD50分别为4.33µg/g体重和3.49µg/g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