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切术中不同方向撕除内界膜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愈合后视网膜位移、视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5例(25眼),按照术中内界膜(ILM)撕除方向,以1:1随机分为NS-TI组(13眼)和TI-NS组(12眼)。NS-TI组患者接受内界膜撕除方向为鼻上起瓣,向颞下方向撕除ILM;TI-NS组患者接受内界膜撕除方向为颞下起瓣,向鼻上方向撕除ILM。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采集患者自发荧光照相,通过影像学上血管标记点或交叉点的位置计算黄斑视盘距离(FMD)、颞侧血管至视盘距离(T-OD)、鼻侧血管至视盘距离(N-OD)、黄斑区垂直血管距离(VIAD)、黄斑区水平血管距离(HIAD)、黄斑区面积(PMA)。对比两种撕膜方式后术后1月、3月视网膜位移(包括FMD、T-OD、N-OD、VIAD、HIAD、PMA)、裂孔闭合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析两种撕膜方式的异同。结果:术后1月及3月,两组患者的视网膜皆向视盘方向偏移,表现为FMD、T-OD、N-OD、VIAD、HIAD、PMA五项指标均较术前增大(p 0.05)。术后1月及3月,NS-TI组和TI-NS组FMD、T-OD、N-OD、VIAD、HIAD、PMA、黄斑裂孔愈合率(皆100%)和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向撕除内界膜不是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网膜位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斑部视网膜前膜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域结构变化情况,及其与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2月-2016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黄斑部视网膜前膜患者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黄斑中心凹及各方位视网膜厚度变化,同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术后53例(53眼)患者视力提高,占88.33%,7例(7眼)患者视力不变,占11.67%。术前患者BCVA为(0.18±0.07),术后3个月BCVA为(0.38±0.12),术后3个月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内环颞侧厚度、内环鼻侧厚度、内环上方厚度、内环下方厚度、外环颞侧厚度、外环鼻侧厚度、外环上方厚度、外环下方厚度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内环颞侧厚度、外环颞侧厚度、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值、术前后内环颞侧厚度差值、术前后外环颞侧厚度差值与术后BCVA呈负相关(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可以显著降低黄斑部视网膜前膜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提高患者视功能,术前黄斑区域形态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AM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康柏西普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康柏西普联合雷珠单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网膜渗漏总改善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视网膜厚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提高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04,P=0.04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视网膜渗漏总改善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94,P=0.021)。治疗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大于治疗前,黄斑视网膜厚度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并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雷珠单抗治疗AMD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视力,减轻视网膜渗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