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贵州剑河寒武系甲劳组中发现大量艾苏贝(Nisusia),经鉴定共1属2种(贵州艾苏贝Nisusia guizhouensis、瘤点艾苏贝Nisusia granosa), 1未定种(Nisusia sp.)。其中Nisusia guizhouensis丰度高、保存好,壳体上具明显的壳刺构造,与同区下伏地层凯里组和清虚洞组中已报道的N. guizhouensis有一定区别。定量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从清虚洞组到甲劳组N.guizhouensis的腹壳和背壳的主端和侧缘位置相对向外扩张,壳体前缘部分相对向内收缩,其体腔也相应变小;腹壳的变化略大于背壳,且从凯里组到甲劳组的变化大于清虚洞组到凯里组的变化,但主成分分析(PCA)显示这些差异都属种内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层位的N. guizhouensis所处的沉积环境差异所致,其壳体形态和特征的变化可能是适应更强水动力环境的结果。本研究丰富了甲劳组腕足动物的组成,为Nisusia系统分类和形态学研究提供新材料,还为腕足动物对环境适应性演化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贵州松桃寒武系清虚洞组灰岩中酸泡获得的管状化石Mongolitubulus squamifer壳体显微及亚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M. squamifer不仅内层广泛发育纵向纤维结构,具鳞片的外层外壁也发育有微弱的纵向纤维结构,可能解释了管体外壁广泛发育的纵向开裂现象。在一枚保存有圆卵形鳞片以下部位的标本中发现,鳞片排列形式是由基部密集的小瘤点状颗粒然后过渡为不规则的圆卵形鳞片,到管体中上部逐渐形成规则排列的三角形鳞片。通过测量部分已报道的M.squamifer管体宽度与鳞片宽度发现正常发育的棘刺,鳞片大小与管体宽度有一定相关性。贵州松桃的M.squamifer壳层原始结构为2层,包括致密的具鳞片的外层和具明显纵向纤维结构的内层,管体内外层之间发育空隙导致管体容易破损。一些标本近基部断口处的层间空隙容易被次生矿物充填,导致内层增厚致密纤维结构消失或产生中间填充层。该研究揭示了M.squamifer的鳞片排列特征和壳体微观结构,为解释其亲缘关系提供新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形态测量学方法对贵州遵义寒武系牛蹄塘组中高肌虫Tsunyiella luna的个体发育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遵义地区T.luna的生长模式为异速生长,在壳高与壳长正交方向异速、非等比生长,高长比值随着壳体生长波动式降低,先增大再减小后增大;铰合线与壳长方向异速、等比生长,其比值随壳体生长成反比例降低;腹边缘均衡生长,蜕壳阶段不确定。个体发育阶段分为早、中和晚三个期,早期构造从无到有,高长比变大;中期前瘤和背缘脊在壳体占比逐渐减小,中背部逐渐增大,高长比逐渐减小;晚期前瘤在壳体占比略增大,背缘脊减小,中背部不明显,高长比变大。T.luna的个体发育探讨为该属种的准确鉴定和演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