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哺乳动物被毛的作用在于发挥其保温、缓冲和隔离的功能,而这些功能会因动物分布地域、不同季节、不同身体部位等的毛形态结构差异,发生适应性变化(Johnson and Homby,1980;Moen and Severing.haus,1984;Chen and Wang,1991;张伟等,1997;汪玺,1998;徐正强等,2006;张伟等,2008).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法,以‘寒富’苹果二倍体及经秋水仙素加倍获得的同源四倍体植株为材料,比较两种倍性植株叶片超微结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与二倍体植株相比较,其同源四倍体叶片厚度、栅海比、气孔长、气孔宽、分别增加了15.1%、16.1%、70.5%、27.2%,而气孔密度显著减少了58.7%;其同源四倍体叶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二倍体植株高出125.3%、37.7%。(2)‘寒富’苹果同源四倍体与其二倍体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值的日变化趋势相似,但PI平均值比二倍体显著高出38.6%。研究表明,同源四倍体较二倍体叶片在形态上更大、更厚,气孔更大、密度更小,栅海比更大,表现出抗病的叶片结构;同时同源四倍体较二倍体含有更高的叶绿素含量,表现更优良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3.
临床研究表明波长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皮肤病效果明显。治疗效果与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没有明显关联,但与皮肤类型、皮损部位、治疗频度和疗程等有明显关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治疗剂量和治疗时间增加治疗效果越来越明显,呈线性变化。而皮损部位的影响,疗效从明显到不明显的顺序是:面部,颈部和头皮,生殖器,四肢,躯干,手脚或肢端关节。皮肤类型对治疗效果影响明显。另外,在一定的观察时间内发现308nm准分子激光疗效明显高于NB UVB。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比较在不同月份采用经不同浓度ABT 1号生根粉处理的硬枝和嫩枝接穗嫁接的灰木莲成活率,探讨不同嫁接时间、不同处理对灰木莲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月份是灰木莲嫁接的最佳时间,此时嫁接能使灰木莲嫁接成活率达到48%;灰木莲硬枝嫁接的成活率是嫩枝嫁接的11~29倍,因此灰木莲宜采用硬枝接穗进行嫁接;虽然,从全年来看经ABT 1号生根粉处理的接穗会对灰木莲月均嫁接成活产生不利影响,但在1~2月份用100 mg/L的ABT 1号生根粉处理硬枝接穗嫁接,可使灰木莲嫁接成活率达到80%和75%,是未经ABT1号生根粉处理的1.45和1.41倍;因此,在最适合灰木莲嫁接的1月份和2月份期间使用适宜浓度的ABT 1号生根粉能提高灰木莲的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明确8种常用农药与蜡蚧轮枝菌的相容性及对烟粉虱Bemisiatabaci若虫的毒力。【方法】该试验采用涂板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8种常用农药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量以及对烟粉虱若虫的LC50和共毒系数。【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农药稀释倍数的增加,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孢子萌发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依次降低。其中,生物源农药乙基多杀菌素、藜芦碱、印楝素与蜡蚧轮枝菌的相容性和协同增效作用最好。乙基多杀菌素、藜芦碱、印楝素在10倍稀释浓度下,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20.02%、16.41%、15.38%;产孢抑制率分别为17.77%、15.90%、14.96%;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96%、8.87%、9.74%。蜡蚧轮枝菌与印楝素、藜芦碱混合后协同增效作用最好,CTC最大值分别为315和302。【结论】因此,应用蜡蚧轮枝菌防治烟粉虱,选择相容性好、共毒系数高的农药以低剂量与蜡蚧轮枝菌复配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的用量,对温室大棚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卵圆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分离了一株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再经人工感染的方法收集各期虫体,制成电镜样品,对虫体的胞口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同时,用银染和免疫荧光染色以及共聚焦显微镜对虫体的胞口周围及内部的纤维和微管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刺激隐核虫的胞口结构与前口类纤毛虫(Prostome)的胞口结构有诸多相似之处,而与归属于膜口类Ophryoglenina小瓜虫差异较大,因此,作者认为刺激隐核虫的分类更适合归属于前口类Prostome,而不是膜口类Ophryoglenina.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子辅助的形态分类学方法, 将采自山东省青岛市(模式标本产地)的聚果蜈蚣藻(Grateloupia sorocarpus Li et Ding)在蜈蚣藻属中的分类地位进行重新鉴定, 结果表明: (1) 藻体直立, 单生或丛生, 质地黏滑软骨质, 紫红色, 高5—15 cm, 主枝宽1.5—2 mm, 厚约1 mm, 1—2回羽状分枝, 具有扁平或棍棒状的小羽枝, 小枝基部缢缩, 对生、互生或偏生。(2) 雌配子体的生殖结构为典型的Grateloupia型, 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和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分别由6个细胞和5个细胞组成(6cpb-5auxb型); 四分孢子体表面散落分布四分孢子囊, 呈十字形分裂。以上形态学特征均与亚洲蜈蚣藻(G. asiatica Kawaguchi et Wang)一致。(3)聚果蜈蚣藻孢子的早期发育类型为“间接盘状体”型, 与亚洲蜈蚣藻一致。(4)基于rbcL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本研究的8个聚果蜈蚣藻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与产自中国山东青岛和辽宁大连的亚洲蜈蚣藻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产自韩国的亚洲蜈蚣藻碱基差异为2 bp(0.124%), 与产自日本的亚洲蜈蚣藻碱基差异为3 bp(0.248%), 属于种内差异; 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本研究的8个聚果蜈蚣藻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与产自韩国和日本的亚洲蜈蚣藻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分类学方法, 证实聚果蜈蚣藻为亚洲蜈蚣藻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8.
非天然氨基酸正交翻译技术利用外源的非天然氨基酸氨酰tRNA合成酶(aaRS)基因和对应的tRNA基因构建非天然氨基酸正交翻译系统(Orthogonal translation system)。该正交翻译系统能利用终止密码子在蛋白翻译过程中将非天然氨基酸定点插入目标多肽链中。该技术不但是一种新的蛋白质生化研究工具,在新型基因工程病毒疫苗研究中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利用人为构建的具有非天然氨基酸正交翻译系统的转基因细胞,通过在病毒复制的关键基因中引入提前终止密码子构建的突变病毒,在添加非天然氨基酸的情况下该基因仍能完整表达从而完成病毒的复制和传代,但该突变病毒在正常细胞(无非天然氨基酸正交翻译系统的宿主细胞)中因复制关键基因不能完整表达而无法复制传代,因而是一种复制缺陷型病毒。这种复制缺陷型病毒用作疫苗时兼具了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与灭活疫苗安全性高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活病毒疫苗。文中简要综述了非天然氨基酸正交翻译技术在新型复制缺陷活病毒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微卫星是基因组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具有高度多态性,表现为核心序列中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的变化,这种变化造成不同等位基因核心序列的长度不同。因此,其基因型主要依靠PCR扩增片段长度来判定。在各类研究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4碱基重复的微卫星以减少2碱基微卫星的stutter等问题的影响。但是4碱基微卫星核心序列结构复杂时,就会对分型的正确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下游分析的正确性。在很多野生动物的研究中,这一问题常常被忽略。本文以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2个四碱基微卫星位点UamD116和UamB1为例,揭示内部结构对分型的影响。方法:我们选用96份亚洲黑熊样品(包括血液、肌肉组织和毛发等样品)进行微卫星分型研究,通过荧光标记的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分型,比较了基于扩增片段长度的分型和基于序列核心结构的分型效果的差异。结果:UamD116核心序列结构除了含有多种不同的重复单位外,还在重复单位之间有碱基插入,出现单碱基T、二碱基TC和三碱基AAG插入;并在一类等位基因下游侧翼序列有1个GA缺失。基于序列结构的分型中可以将不同的等位基因分开,而在基于片段长度的分型中,容易将不同的等位基因合并为1个等位基因。在位点UamB1共发现两种类型的等位基因,在一类等位基因中出现一个3bp的插入,使等位基因之间的差异不再是4bp,而是1bp。在仅依据片段长度分型时,相差1bp的等位基因被认定为1个。此外,还有不同等位基因核心序列不同,但是二者长度完全一致。依据片段长度分型共发现8个等位基因,而经过序列分型确定的等位基因数为12个,相应地基因频率及其他遗传学参数都发生相应的改变。结论:对于核心序列结构复杂的微卫星必须通过等位基因测序来矫正片段长度分型的结果,才能得到可靠的群体遗传学结论。  相似文献   
10.
运用分子辅助的形态分类学方法对分布于我国浙江省温州市南麂岛(模式标本产地)的伞形蜈蚣藻Grateloupia corymbcladia Li et Ding和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 (1)伞形蜈蚣藻藻体直立, 紫红色, 软骨质, 高15—30 cm。主枝扁平, 末端延长为亚扁形, 宽2—5 mm。藻体主枝两侧分布有小羽枝和1—2回羽状分枝; 辅助细胞生殖枝丛类型为Grateloupia型(5cpb-4auxb型), 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产生, 以上特征与亚栉状蜈蚣藻一致。(2)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亚栉状蜈蚣藻和伞形蜈蚣藻的雌配子体, 观察到二者的孢子发育类型均为“间接盘状体”型。(3)基于rbcL和COⅠ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6个伞形蜈蚣藻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与亚栉状蜈蚣藻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枝。基于以上结果, 确定伞形蜈蚣藻与亚栉状蜈蚣藻为同一种。根据优先法则, 将伞形蜈蚣藻作为亚栉状蜈蚣藻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