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亚砷酸(Arsenious acid, ATO)诱导分化前后的APL细胞及人APL细胞株NB4细胞表面CD56、CXCR4的表达;用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标记ATO分化的APL(APL/ATO)、NB4细胞(NB4/ATO);用微重力旋转培养法体外模拟APL细胞浸润人脑膜组织,观察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结果:ATO诱导后,APL/ATO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35.2±9.5%vs. 18.6±4.9%);NB4/ATO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39.6±2.6%vs. 21.0±7.3%);APL/ATO细胞表面CD56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36.6±8.9%vs. 25.8±5.15%);NB4/ATO细胞表面CD56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44.6±8.4%vs. 25.6±2.4%)。组织学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脑膜组织未见NB4、APL细胞浸润,实验组可见APL/ATO、NB4/ATO细胞浸润到人脑膜组织中;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被标记的APL/ATO、NB4/ATO细胞浸润到人脑膜组织中,扫描电镜见APL/ATO、NB4/ATO细胞浸润到脑膜组织中。结论:本研究采用微重力旋转培养系统体外模拟了ATO诱导分化的异常早幼粒细胞浸润人脑膜组织,APL细胞和NB4细胞CXCR4、CD56的表达升高可能是ATO诱导治疗APL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的NB4细胞浸润裸鼠肺组织模型,为探讨诱导分化综合征(DS)的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研究平台。方法:首先,取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在ATRA诱导下、在RPMI 1640培养基中、在37℃和5%CO2的条件下培养,72 h后收获诱导分化后的NB4细胞接种裸鼠尾静脉。然后,30天后处死裸鼠取肺组织,用G显带方法检测裸鼠肺组织的染色体核型,HE染色观察裸鼠肺组织学,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RT-PCR法和FISH技术检测裸鼠肺组织PM L-RARa m RNA转录本及PML-RARa基因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染色体核型符合NB4细胞特征,在组织学和超微结构上明显见到分化的NB4细胞浸润裸鼠肺组织,检测到PM L-RARa m RNA转录本和PML/RARa融合基因;对照组未见到分化的NB4细胞浸润裸鼠肺组织,PML-RARa m RNA转录本和PML/RARa融合基因检测阴性。结论:用ATRA诱导分化的NB4细胞成功的建立了浸润裸鼠肺组织模型,为探讨诱导分化综合征(DS)的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北黄土石油开采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强化原位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的试验研究, 充分利用强化原位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与土壤环境相结合的微生物生态技术, 进行了土壤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显示, 土壤中平均石油含量在2754 mg/kg时, 经过11 d~32 d强化原位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 土壤中石油含量降解可达40.92%~80.37%, 验证了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西北黄土区土壤石油污染修复的有效性, 探索了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西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原位微生物生态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西北黄土石油开采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强化原位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的试验研究,充分利用强化原位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与土壤环境相结合的微生物生态技术,进行了土壤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土壤中平均石油含量在2754mg/kg时,经过lld~32d强化原位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土壤中石油含量降解可达40.92%~80.37%,验证了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西北黄土区土壤石油污染修复的有效性,探索了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中原石油污染土壤原位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优化原位土著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技术, 进行了河南中原油田石油残留污染土壤的野外修复应用研究。修复结果显示, 土壤中残留石油含量平均在2 898.25 mg/kg时, 经过99 d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 土壤中石油含量降解可达99%以上, 为油田区土壤石油残留污染的修复提供了技术方法和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叶片是植物对自然降温响应最敏感的器官之一。2017年7月至翌年6月间以西安市园林绿化植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为材料, 探究自然降温对桂花叶片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阐明桂花叶片对自然降温过程的适应策略, 为北方森林城市建设物种筛选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 (1)桂花叶面积与月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r = 0.704, P<0.01), 叶面积最大值比最小值大了110.71%。桂花比叶重(LMA)在2017年7月为最小值(6.49 mg·cm-2), 翌年1月升至最大(14.78 mg·cm-2), LMA与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 = -0.563, P<0.01)。月均温度从30.5 ℃下降到-0.9 ℃, 桂花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2)桂花叶片气孔以密而小的方式应对自然降温, 密度与长度显著负相关(r = -0.446, P<0.01), 气孔密度和长度分别与月均温度呈负和正相关(r = -0.509, P<0.01; r = 0.541, P<0.01); (3)桂花叶片叶绿素a含量在7月到10月维持在较高值(18.66 mg·g-1), 12月较此值下降了44.3%。叶绿素b含量在12月达到最大值7.56 mg·g-1, 存在显著的月份差异(P<0.01), 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自然降温过程中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最大值比最小值高出36.5%。桂花RWC与月均温度呈正相关(r = 0.548, P<0.01), 月均温度30.5 ℃时为最高值80.3%, 翌年3月降至最低, 下降幅度50.9%(P<0.01)。研究表明, 桂花为应对北方秋冬季大幅度的自然降温将通过增加叶片干物质的投入和储备, 调整气孔形态为密而小, 降低叶片相对水分含量, 控制体内温度与水分的平衡, 来达到叶片生理与形态之间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