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1.
越冬和复苏时期太湖水体蓝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太湖蓝藻在越冬与复苏时期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规律,于2008年11月,2009年2月,2009年4月,在太湖富营养化较严重的湖区选取8个采样点 (梅梁湾、竺山湾、贡湖湾、大浦、西太湖、南太湖、湖心和湖湾交汇处),分3层采水样,过滤并提取样品DNA经PCR扩增蓝藻16S rDNA序列,采用T-RFLP(末端标记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样性)技术分析蓝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共得到87个不同的T-RFs(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表明太湖蓝藻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T-RF相对丰度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太湖蓝藻群落结构在垂直空间上相似性较高,相似度 > 50%;在水平空间,与Microcystis spp.对应的信号峰在8个采样点均为最强峰(相对丰度为17.7% 47.5%)。竺山湾蓝藻多样性最低,西太湖最高,但其余采样点间蓝藻群落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Microcystis相对丰度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58)。在时间尺度上,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y,ANOSIM)结果显示太湖蓝藻群落结构存在极显著差异( P<0.01) 。春季复苏时蓝藻多样性最高,秋季衰亡时最低。聚类分析表明样品聚成两大特征类群,秋季衰亡时样品独自聚为1支,而春季复苏期和冬季越冬期样品彼此混杂。  相似文献   
2.
近期在安徽省黄山风景区采得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活枝干上的L2072、L2075号标本经鉴定为异盘菌Ascodichaena rugosa,这是异盘菌属Ascodichaena、异盘菌科Ascodichaenaceae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本文对科、属、种进行了描述和讨论,异盘菌附有子实体的外表照片和内部结构图。供研究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菌物标本室(AAUF)。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与甲状腺激素、肺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8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n=31)和非营养不良组(n=45),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因素,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血清IL-6、IL-18水平。分析MNA评分与甲状腺激素水平、肺功能及血清IL-6、IL-18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营养不良组年龄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不良组T3、T4、TSH、FEV1%pred、FEV1/FVC显著低于非营养不良组,血清IL-6、IL-18水平显著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稳定期COPD患者的MNA评分与T3、T4、TSH、FEV1%pred、FEV1/FVC呈正相关,与IL-6、IL-18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T3≤1.60 nmol/L、T4≤73.00 nmol/L、TSH≤1.50 nmol/L、FEV1%pred≤60.00%、FEV1/FVC≤0.54、IL-6≥8.00 pg/mL、IL-18≥47.00 pg/mL是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不良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相关因素给予有效干预,降低此类患者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区域植被覆盖变化与降水相互响应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2—199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鄱阳湖区域87个气象站点降水数据,采用年代差异变化、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对鄱阳湖区域植被和降水的相互响应关系进行分析,从年内和年际不同尺度分别阐明植被和降水的相互影响时间和程度。结果表明:降水和植被的变化具有很好的空间一致性;多年平均表明,植被滞后于降水的变化;NDVI的年际变化对后期降水存在一定影响;相关分析显示,植被的生长变化滞后于降水变化6、7、8旬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564、0.571和0.549,并且季节的相关分析发现,滞后一个季节的相关性最显著,且春秋季的降水对植被生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早期干预对创伤后应激(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模型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及前额叶皮质(Prefrorntal cortex,PFC)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白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经环境适应后,随机分为Sham组、Sham+EA组、ESPS组和ESPS+EA组,每组8只。对ESPS组和ESPS+EA组大鼠进行增强型单次延长应激(Enhanced single prolonged stress,ESPS)造模处理,其他两组不接受ESPS,但是置于同一实验室环境。造模结束后24 h,各组大鼠进行EA干预:Sham+EA组和ESPS+EA组的大鼠每天接受EA刺激(百会穴,1 m A,2/15 Hz)30 min,连续1周;另外两组给予假刺激(无电流)每天30 min,连续1周。静置一周后,采用旷场和高架十字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之后处死大鼠,分别用蛋白质印迹法和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大鼠PFC中BDNF的表达水平以及IL-1β和IL-6的水平。结果:(1)ESPS处理导致大鼠焦虑样行为,在旷场中心区运动距离和探索时间百分比减少,在高架十字开臂运动距离及停留时间百分比减少。ESPS组大鼠PFC中BDNF表达下降,IL-1β和IL-6的水平升高;(2)EA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大鼠的焦虑样行为,提高ESPS模型大鼠PFC中BDNF的表达,降低IL-6的水平,对IL-1β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A早期干预改善了ESPS诱导的大鼠焦虑样的行为,这可能与其增加了PFC中BDNF表达,降低了炎性因子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乳酸杆菌造成的微环境对阴道毛滴虫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研究乳酸杆菌产生的微环境对阴道毛滴虫的影响,为新型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于滴虫生长高峰期分别将0.25 ml,0.5 ml,1.0 ml,2.5 ml已培养、鉴定好的浓度为3.0×108/ml乳酸杆菌加入到最适pH值肝浸汤培养基中,观察不同乳酸杆菌浓度的培养基中滴虫死亡情况.结果:乳酸杆菌浓度为0.5×108/ml与0.14×108/ml、0.27×108/ml、1.0×108/ml比较,在其浓度为0.5×108/ml时滴虫的死亡率明显要高.结论:体外试验中对阴道毛滴虫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的乳酸杆菌浓度为0.5×108/ml.  相似文献   
7.
皮下盘菌属种内及种间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子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皮下盘菌属(Hypoderma)4种23个菌株进行了ISSR分析。结果表明,被试材料ISSR标记多态性好,8个引物共扩增出131个条带,其中126条(占9618%)具有多态性。经欧氏最短距离中的类平均法聚类,得到各菌株之间的ISSR标记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变异范围为0.30—0.82,23个菌株可聚为6类。通过ISSR分析结果与表型性状的比较和分析,明确了悬钩子皮下盘菌种内遗传差异体现在子囊果大小、形状及埋生深度、唇特征、侧丝顶端形状、子囊和子囊孢子形状及大小,以及寄主、着生部位和分布区域方面;皮下盘菌属的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子囊果、唇、侧丝、子囊及分生孢子器等部分形态学特征、寄主及着生部位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化镉(CdCl_2)和天麻素(GAS)对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力及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抗氧化基因Nrf2,HO-1,SOD-1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给予体外培养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不同浓度的CdCl_2(Con,2.5μM,5μM,10μM,20μM)处理24 h或48 h,随后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出造成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CdCl_2浓度和时间。然后使用上述筛选的CdCl_2作用浓度(5μM)构建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同时再给予不同浓度的天麻素(0,20μg/m L,30μg/m L,40μg/m L, 50μg/m L)处理24 h或48 h,随后检测细胞活力并提取细胞RNA检测其caspase3,G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Nrf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HO-1(Heme oxygenase 1),SOD-1(superoxide dismutase 1)等抗氧化基因的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 2.5μM CdCl_2处理24 h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力已经有明显下降(P0.05),5μM CdCl_2处理24 h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2) CdCl_2浓度越大,细胞损伤严重;(3)一定浓度的天麻素处理可以缓解CdCl_2造成的星形胶质损伤,恢复其细胞活力,下调caspase3 m RNA水平;(4) CdCl_2下调了星形胶质细胞的GDNF, Nrf2, HO-1和SOD-1的m RNA水平,天麻素可以抑制Cd Cl_2对上述基因的m RNA水平的调节作用,且浓度越高调节作用越强。结论:天麻素可能通过调节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GDNF, Nrf2, HO-1和SOD-1基因表达缓解CdCl_2导致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顾婷婷  许敏  赵以军  程凯 《生态学报》2015,35(9):3132-3137
通过Taqman探针绝对定量法研究了集胞藻PCC 6803在5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1)25℃+400μmol/mol CO2,(2)29℃+400μmol/mol CO2,(3)25℃+800μmol/mol CO2,(4)29℃+800μmol/mol CO2,(5)25℃+1200μmol/mol CO2,其phrA/psbA1/psbA2/psbA3等UV修复基因和16S rRNA基因的转录本拷贝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温度与CO2浓度的升高可以导致集胞藻PCC 6803的psbA2/psbA3基因和16S rRNA转录本拷贝数的大幅减少,说明温室效应将有可能导致蓝藻的UV损伤修复能力与核糖体合成能力的下降;温度升高和CO2浓度升高对psbA2/psbA3基因和16S rRNA转录本拷贝数的联合作用表现为互相抵消,说明温度升高与CO2浓度升高的联合作用的机制较复杂,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针叶树散斑壳Lophodermium conigenum与其近似种南方散斑壳L.australe的形态学特征及生态习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这两个种8个菌株的rDNA-ITS区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结合GenBank中16个相关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L.conigenum与L.australe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L.conigenum除子囊果形状、子座基部层、线纹和寄生性外,其余特征与L.australe基本相同。L.conigenum的ITS序列的G+C含量(51.0%)小于L.australe的G+C含量(54.0%)。在系统发育树中,此二种形成两个明显独立的分支,支持了依据形态学等表型性状的分类。二者种间及种内的遗传差异与寄主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与产地无明显关联。通过表型性状和ITS序列的分析与比较,可准确地将L.conigenum与L.australe鉴别开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