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介绍了花马湖养殖场在增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方面的经验。团头鲂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通过鲤鱼脑垂体催情,能人为地控制产卵。脑垂体的剂量为雌鱼6—8毫克/公斤,雄鱼5毫克/公斤或不注射。花马湖面积17,000亩,水草茂盛。引种后的团头鲂,在湖里已有其产卵场和越冬场所。团头鲂在湖中生长良好;春放8-10厘米的鱼种,冬季可长到200克(150—300克),第二年长到450克(300—650克)。在人工放养的年份,年产量在总渔获量中已往一般占2—3%,1974年达5%。投放大量大规格鱼种,才能使团头鲂在湖中稳产高产。1973年投放8.3厘米以上的团头鲂春片鱼种20万尾,当年产量为2万余斤。1974年投放春片鱼种30万尾,产量达4万余斤;仅夏、秋季敞水除野“卡子”业司,每天每船可捕获150—250克的团头鲂8-10市斤,占船产量的40%左右,是历年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关于剑水蚤残害淡水家鱼鱼卵和鱼苗的现象,过去已作过报道,但有些问题还不十分清楚。1973年春,我们作了进一步的调查。在长江水产研究所和辽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支持下,有机会检查了湖北省  相似文献   
3.
在青鱼催产工作中,常常因雄鱼精液不足,甚至完全挤不出精液而导致失败。在同一环境下,实际存在着雄鱼的性腺发育差于雌鱼的现象。为了获得成熟的精液,我们试用合成雄性激素——苯乙酸睾丸素(Test,Phenylacetas)和鲤鱼脑下垂体(PG)交替使用,经过6天处理,获得大量优质精液。人工授精后,孵出体质壮健的青鱼苗。  相似文献   
4.
5.
随着家鱼人工繁殖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在生产中又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人们通过实践不断地总结、分析和认识,以便更好地推动养鱼事业的发展。现把家鱼人工繁殖中的一些问题的粗浅认识整理如下,供有关同志参考,不当之处请大家提出批评意见。 一、家鱼的一年多次催产 近几年来,广东、湖北等地有同一尾草、鲢、鳙成熟亲鱼,一年可产卵2—3次,故有认为草、鲢、鳙是属于一年两次产卵类型,也有认为草鱼长到3—4寸以上容易  相似文献   
6.
团头鲂在花马湖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花马湖养殖场在增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方面的经验。团头鲂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通过鲤鱼脑垂体催情,能人为地控制产卵。脑垂体的剂量为雌鱼6—8毫克/公斤,雄鱼5毫克/公斤或不注射。花马湖面积17,000亩,水草茂盛。引种后的团头鲂,在湖里已有其产卵场和越冬场所。团头鲂在湖中生长良好;春放8—10厘米的鱼种,冬季可长到200克(150—300克),第二年长到450克(300—650克)。在人工放养的年份,年产量在总渔获量中已往一般占2—3%,1974年达5%。投放大量大规格鱼种,才能使团头鲂在湖中稳产高产。1973年投放8.3厘米以上的团头鲂春片鱼种20万尾,当年产量为2万余斤。1974年投放春片鱼种30万尾,产量达4万余斤;仅夏、秋季敞水除野“卡子”业司,每天每船可捕获150—250克的团头鲂8—10市斤,占船产量的40%左右,是历年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细鳞斜颌鲴的人工繁殖与饲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细鳞斜颌鲴,俗称沙姑子(见附图)。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以水底腐植质和底栖藻类为主要食物,既不与家鱼争食,又可充分利用家鱼不能利用的腐植质及底栖藻类,从而增加鱼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