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洲玉米螟体重和体型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体重和体型地理变异,我们详细比较了来自4个不同地理种群(海南乐东18.8°N, 109.2°E),广西阳朔24.8°N, 110.5°E),江西南昌28.8°N, 115.9°E)和河北廊坊39.5°N, 116.7°E))亚洲玉米螟的体重、体型大小及其与采集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玉米螟卵重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符合贝格曼法则(Bergmann’s law), 而雌雄蛹重及成虫体长、后足腿节长和前翅长均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符合反贝格曼法则(Converse Bergmann’s law)。雌虫的前翅显著长于雄虫, 其性体型二型性符合任希法则(Rensch’s rule),即在雌虫体型较大的种群中,雄虫前翅比雌虫前翅增长幅度相对较大。本文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即使在同一种类昆虫中,其各个虫态体重和体型的地理变异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不同地理种群对暗期干扰的滞育反应, 本文在研究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28°41′N, 115°53′E)和哈尔滨种群(44°56′N, 127°10′E)光周期反应的基础上, 在室内分别测试了25℃和28℃温度下1 h的光脉冲干扰光周期L9∶D15和L12∶D12对这两个不同地理种群幼虫滞育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25℃和28℃下, 哈尔滨种群的临界日长分别比南昌种群延长了1 h 40 min和2 h; 在所有测试的暗期干扰实验中, 除了极少数光脉冲干扰点外, 南昌种群幼虫滞育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哈尔滨种群; 1 h光脉冲干扰光周期L9∶D15的滞育发生率明显低于干扰光周期L12∶D12, 且前者表现了暗期的中间对光脉冲最敏感, 而后者显示了暗期的初期对光脉冲最敏感; 28℃下光脉冲对滞育的抑制效果强于25℃。这些结果进一步提示, 即使在同种昆虫中, 如果地理种群和实验条件不同, 暗期干扰对滞育抑制的效果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3.
温周期对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幼虫发育及蛹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元生  陈超  涂小云  匡先钜  薛芳森 《昆虫学报》2011,54(11):1288-1296
为了探明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iibner)对温周期的反应,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棉铃虫广东广州种群(23.08°N,113.14°E)、江西水修种群(29.04°N,115.82°E)、山东泰安种群(36.15°N,116.59°E)和辽宁喀佐种群(41.34°N,120.27°E...  相似文献   
4.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以幼虫寄生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天牛类害虫,掌握其幼虫时空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制定花绒寄甲的生物防治利用策略。通过对江西马尾松林花绒寄甲幼虫种群数量的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等,对林间花绒寄甲幼虫种群动态、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间花绒寄甲幼虫种群动态呈现极明显的波动性,全年数量动态有2个高峰期,其中主高峰期是4月份,占全年幼虫总数量的30%左右,是幼虫的主要寄生期,次高峰期是8月份。花绒寄甲幼虫水平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的原因可能是花绒寄甲自身习性或与寄主天牛、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不同时间段,花绒寄甲幼虫的垂直分布情况不同,3-7月,花绒寄甲幼虫主要分布在枯死木的中上部,其中上段幼虫数占总数的50%以上,而在8-12月,花绒寄甲幼虫主要分布在枯死木的中段,占总数的50%左右。另外,调查显示,花绒寄甲幼虫寄生数量在释放过该天敌的松林要远高于未释放过的松林,特别是在马尾松纯林,其幼虫种群数量更高,这说明通过人工释放(江西在3月释放成虫),能增加林间天敌花绒寄甲种群数量、降低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有助于松材线虫病的控制。花绒寄甲幼虫种群时空、水平、垂直三维空间分布结果可为该天敌的保护、人工释放和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昆虫中,雄虫先于雌虫羽化,称为雄虫先熟现象,而雌虫先于雄虫羽化,称为雌虫先熟现象。前者最为普遍,后者报道较少。本试验在20、22和25℃下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ilbner)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雌雄间发育历期有着显著的差异,各个温度下雌虫均比雄虫先羽化,表明棉铃虫属于雌性先熟种类,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雌虫的蛹期较短所致。幼虫发育历期与蛹重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持续时间达1年以上的滞育,称为延长滞育,延长滞育的诱导、维持、解除均不同于简单滞育(滞育期短于1年)。本论文系统阐述了昆虫延长滞育的类型、滞育诱导及解除的环境因子、延长滞育物候学和生物学特性,延长滞育的遗传学及延长滞育的生态学意义。延长滞育是昆虫生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毛健夜蛾Brithys crini Fabricius幼虫另类假死行为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毛健夜蛾幼虫体重、连续刺激、作用力的大小、背景声音和背景LED光色对假死发生率和假死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1)假死持续时间有随幼虫体重增加而延长的趋势,但相关性不显著。(2)假死持续时间有随刺激次数增加而缩短的趋势,与刺激次数呈显著性负相关;前10次刺激的平均假死持续时间(85.6 s)显著长于后10次(67.3 s)。(3)2、5和10 N力处理组间假死持续时间(分别为82.3、97.4和78.3 s)无显著差异,但三者均显著短于6 N力处理组的假死持续时间(157.0 s)。(4)风声处理组假死持续时间(65.6 s)显著短于鸟鸣声和蛙叫声处理组(分别为144.8 s和134.1 s)。(5)不同颜色背景LED光源处理下,假死持续时间有显著差异性,红色闪光、红色、黄色、绿色、白色和蓝色处理组假死持续时间分别为54.7、64.3、82.7、90.6、96.9、112.3 s。各处理假死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毛健夜蛾幼虫假死行为可因内外环境因素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8.
烤烟栽培品种G28和K326抗黄瓜花叶病毒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CMVBS(香蕉株系)的CP基因转入广东烤烟栽培品种G28和K326,获得了再生转基因烟株。在卡那霉素(Km)100μg/mL浓度下转化体叶片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用PCR和DASELISA分析,结果证明CP基因已整合到转化烟株的染色体中,并得到不同程度的表达。利用广东地区香蕉、烟草和番茄上的CMVBS、27和37株系,采用机械接种和蚜虫传毒法分别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证明转基因烟株对这三个株系的攻击都表现出明显的抗病能力,其抗性程度与烟株中的CP表达量呈正相关。采用五种攻毒浓度处理,发现随着攻毒浓度的增加,转基因烟株的抗病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亚洲玉米螟成虫寿命与繁殖力的地理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繁殖力的地理差异,比较了亚洲玉米螟5个不同地理种群海南乐东(LD)、江西南昌(NC)、山东泰安(TA)、河北廊坊(LF)和黑龙江哈尔滨(HEB)的成虫寿命、产卵历期、产卵量,并分析了这些参数与各种群地理纬度的关系.成虫寿命随纬度升高而延长,从南到北各种群雌虫寿命分别为10.20、13.68、13.90、13.95 d和16.40 d,雄虫寿命分别为8.35、12.50、13.62、13.71 d和14.30 d;产卵历期随纬度升高而延长,从南到北各种群分别为7.45、10.45、11.90、10.62d和13.15 d;产卵量随纬度升高而增大,乐东产卵量显著低于其他种群,从南到北各种群产卵量分别为351.55、500.09、522.90、546.76粒和577.95粒/雌.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亚洲玉米螟繁殖略策的地理差异.  相似文献   
10.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具有偏雌性的特点,了解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性比规律,有利于监测和掌控该蜂的种群动态,便于及时有效防控该蜂.2017年至2019年,采用在桉树Eucalyptus林中悬挂黄色粘虫板的方法,监测、观察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发生动态,通过分析该蜂雄成虫比率及其影响因子,以弄清生态因子对该蜂雄成虫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雄成虫平均比率为2.44% ~34.05%,呈现季节波动性,在4-8月期间,雄成虫比率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至7-8月时达到高峰,之后(9-11月)呈波浪式缓慢下降趋势.该蜂雄成虫比率与温度密切相关,在4-8月期间,雄成虫比率与月平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7,P<0.01),而在9-11月期间,则随温度下降而缓慢下降;另外,由于2019年的夏秋温度比其它年份更高,导致2019年的雄成虫比率显著高于2017年和2018年.桉树品种也影响着该蜂性比,窿缘桉E.exserta上的该蜂雄成虫比率显著地高于DH201-2(E.grandis×E.tereticornis)和大叶桉E.robusta上的雄成虫比率(P<0.01).桉树枝瘿姬小蜂雄成虫比率与其种群动态存在一定关系,雄成虫比率与其成虫数量呈弱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