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根据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c的保守序列,搜索小麦EST,由拼接的序列设计引物,从普通小麦‘川麦107'幼苗总RNA中克隆出1102bp的小麦eIF3c1基因片段命名为WeIF3c1.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两个拟南芥、水稻、甜樱桃、人类、线虫、老鼠等物种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c相比较同源性分别为69、61%、85%、72%、38%、36%和38%.  相似文献   
2.
利用花药培养产生单倍休植株的方法,是 培育玉米自交系的一条新途径,它一开始就引 起了国内外玉米育种工作者的普遍注意。我国 自1975年首次成功地诱导出玉米花粉植株以 来[1],已先后有不少单位获得玉米自交系果穗, 并已开始做配合力的测定和产量比较试验[2,3].  相似文献   
3.
重组葡激酶和水蛭素融合蛋白的血栓靶向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释以凝血因子Xa(FXa)的识别序列为连接肽的葡激酶和水蛭素的融合蛋白(命名为SFH)在体内的强溶栓和低出血的特征,研究分析了SFH的两个血栓靶向性作用机理.首先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在体外分析了由水蛭素游离的C末端赋予的SFH对血栓的靶向性,结果显示SFH对凝血酶和富含凝血酶的血栓具有更高的亲和力.为阐明SFH抗凝活性在血栓部位的靶向性释放,构建表达了仅在水蛭素N末端连接FXa识别序列的水蛭素衍生物(命名为FH).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完整的FH无抗凝活性,在体内FH可以发挥抗栓作用,且出血副作用较低,这些结果说明FXa的识别序列可以封闭水蛭素的抗凝活性,在体内FH可以由于FXa的成功裂解而释放其抗凝活性,且其抗凝活性可能仅局限于血栓局部.这就间接说明了SFH的抗凝活性可以在血栓局部进行靶向性释放.以上两个血栓靶向性作用机理是SFH在体内发挥更高溶栓效率和降低出血副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正交设计法对叉叶苏铁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比较CTAB法和SDS法提取叉叶苏铁(Cycas micholitzii)的总DNA,发现CTAB法是提取叉叶苏铁总DNA的较好方法;对叉叶苏铁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4个主要因素d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及Mg2+进行最优条件筛选;采用单因素法探讨DNA模板量、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的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适合于叉叶苏铁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 (20 μL体系): 1×Buffer,75 ng DNA模板,dNTPs 250 μmol·L-1, Taq酶1.0U,引物0.2 μmol·L-1,Mg2+ 2.5mmol·L-1,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52℃退火1 min,72℃延伸2 min,循环40次,72℃延伸10 min,4℃保存。本研究结果为苏铁纲植物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丁基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对心肌梗死诱导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大鼠心房结构重塑和心房颤动形成的影响,本研究将心力衰竭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丁基苯酞组(NBP)、模型组(Model)和假手术组(Sham)。将丁基苯酞用大豆油溶解,制成10 mg/mL的丁基苯酞溶液。丁基苯酞组按照80 mg/kg体重对SD大鼠进行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用等量的大豆油灌胃。假手术组大鼠接受相同手术但未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分别检测大鼠的超声心动图、心房颤动诱导性试验及心房纤维化,并检测TNF-α、TGF-β1、NF-κB、Nrf2和HO-1的蛋白表达。研究显示,应用丁基苯酞治疗4周后,NBP组大鼠心功能显著改善(p<0.05);NBP组大鼠心房颤动诱导能力和持续时间显著降低(p<0.05);NBP组大鼠心房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5)。丁基苯酞显著抑制TNF-α,NF-κB和TGF-β1的蛋白表达,并上调Nrf2和HO-1的蛋白表达。并且,NBP对TNF-α/NF-κB/TGF-β1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可能与Nrf2/HO-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因此,丁基苯酞有望成为预防房颤的上游治疗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世界竹子清单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编研世界竹子清单(World Checklist of Bamboos,WCB)是竹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文中更正了2016年由世界禾草权威英国皇家植物园——Kew园领衔出版的World Checklist of Bamboos and Rattans竹子部分统计数据,实际为1665种,而非其自述的1642种;持续汇集全球竹种,时间更新至2018年底,WCB(2018)已禀赋计130个竹属,包含1700个竹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并发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感染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痰普通细菌培养革兰阴性菌阳性标本(3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住院的中青年患者的痰普通细菌培养革兰阴性菌阳性标本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其异同点。结果两组的基本致病菌组成基本相同,但老年组患者病原菌组成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其中鲍氏不动杆菌较中青年组有高感染率(P0.05),混合感染的比率也较中青年组多(P0.05);发现两组常见革兰阴性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基本相似,老年观察组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菌素的耐药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老年组阿米卡星对所有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耐药性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混合感染率较高,临床应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减少不合理用药,最大程度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8.
橘小实蝇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3个种群(实验室正常喂养种群、实验室无菌糖水喂养种群和野生种群)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技术,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从橘小实蝇3个种群成虫肠道600株可培养细菌得到53种不同细菌遗传型,分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和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等3个科。其中肠杆菌科是肠道可培养细菌最优势的细菌种类。同样以序列相似性大于97%的菌株归为相同的细菌种类为标准,找到了橘小实蝇3个种群可培养细菌的共有菌种,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确定共有菌种为肠杆菌属5株,克雷伯氏菌属2株,柠檬酸杆菌属1株,泛菌属1株,肠球菌属2株,以及芽孢杆菌属4株。【结论】通过研究橘小实蝇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可为探讨肠道菌群对寄主的生理功能和生态学意义奠定基础,最终为利用微生物防治此类害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医疗物资管理的现状,抓住医疗物资供应链关键节点,采用先进库存策略、网上申领、“采”、“购”分开、射频识别技术以及重塑团队精神的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医疗物资的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0.
对围封13年且放牧的冷季高寒矮嵩草草甸,进行了从围栏入口到内部不同距离植被和土壤碳密度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1)入口到50 m植被现存碳密度平均为1298.0gC·m-2,60~180m有所下降(平均为997.3 g C·m-2),200~300 m反而升高(平均为1285.5 g C·m-2).当年净初级生产碳密度分布趋势与其相同,0~50 m、60 ~180 m和200~300 m平均分别为742.5、571.0和745.7 g C·m-2.这种分布趋势与放牧过程中绵羊觅食频度和强度有关.一般在中央地带放牧强度大,绵羊觅食时间长,边缘地带受围栏效应或围栏外环境因素影响,放牧强度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对植被生长发育起到了保护作用,使边缘地带植被碳密度得到提高.2)从围栏入口到草场内部土壤碳密度变化趋势表现复杂,入口到100 m增加,100~170 m减小,然后略有升高.土壤碳密度最高值出现在95 m处(15.42 g C·m-2),最低值出现在170 m处(14.12 gC· m-2).目前尚不清楚为何出现这种格局,但至少认为,土壤有机质的动态转化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植被碳密度相比具有一定的迟滞效应.具体如何影响有机质的动态转化及其迟滞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