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用尿素引起红壤pH及铝活性的短期变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酸性红壤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其酸性是限制大多数作物生长的一个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主要原因是低pH条件下土壤中Al的溶解所导致的毒性.对3种红壤施用不同浓度的尿素,其pH值在短期内都随着施入尿素浓度的增大而急剧上升,交换性Al随着施用尿素浓度的增大而急剧下降.交换性Al含量与土壤pH值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动态试验表明,pH值上升的现象是短期的,pH值在达最大值后缓慢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阶段在第2~4周.短期内,施用尿素能显著降低酸性土壤对玉米的铝毒效应.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细胞容量激活的氯通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氯通道是血管内皮细胞上主要的离子通道,容量激活的氯通道是其中一种主要类型并广为研究。已经主宰容量激活的氯通道在维持静息膜电位,调节细胞内钙、pH值,影响细胞增殖和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血管内皮细胞容量激活氯通道的基本电生理及分子生物学特性,并初步探讨该通道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往对青年人被试的研究发现, 左侧背外侧前额(DLPFC)在归纳推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考查这一脑区是否也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及正常老年人进行归纳推理时被显著激活, 以及MCI患者和正常老年人在激活模式上是否存在差异. 实验结果发现, 与正常老年人相比, MCI患者在行为数据(反应时和正确率)和DLPFC的激活模式上没有差异, 但MCI患者DLPFC的BOLD信号强度低于正常老年人, 双侧DLPFC的功能连接强度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 这可能是由于MCI患者在DLPFC的功能减弱, 因而需要加强与对侧脑区的协同来完成认知加工. 总之, 这一结果表明, 与青年人一样, DLPFC在老年人的归纳推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DLPFC功能的改变可能是一个先于影像学形态结构改变的MCI的早期诊断标记.  相似文献   
4.
口服L—天门冬氨酸不仅能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增强动物的体力,同时也能提高动物缺氧耐受力。  相似文献   
5.
单访  况荣平  余波  钟宁 《动物学研究》1987,8(2):183-189
本项研究是苹果绵蚜种群空间分布型及应用研究之二。为了了解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在冬季的分布特点,作者于1985年12月至1986年2月期间,对丽江苹果绵蚜冬季种群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本文提供的分布型参数是冬季种群的防治、抽样调查和野外资料分析所必需的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的神经机制:一项f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脑的一种高级认知功能,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的神经机制仍不清楚.数列完型任务是一种典型的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任务,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了数列完型任务中的启动效应,并将其归因于规则发现及其应用这一核心成分.为了降低实验任务的异质性并使得实验任务适于进行脑成像研究,本文对数列完型任务中的数字大小及运算规则进行了进一步的约束.与预期一致,行为实验一显示了稳定的启动效应.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实验二采用事件相关fMRI研究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的脑机制.fMRI结果揭示了左侧DLPFC(背外侧前额)和左侧APFC(前额前部)对于简单和复杂数列完型任务的双分离.简单任务在左侧DLPFC的启动效应强于复杂任务,而复杂任务在左侧APFC的启动效应强于简单任务.这一双分离说明了左侧DLPFC和左侧APFC在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中的不同作用.左侧DLPFC(BA46)可能与规则识别有关,而左侧APFC(BA10)可能与规则识别与应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保持有关.  相似文献   
7.
跨膜信号转导是细胞信息传递的起始环节,受体和离子通道在此环节上起重要作用,受体和通道蛋白易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蛋白南磷酸化是受体及离子通道调节的关键步骤,不仅使受体及离子通道的功能发生改变,而且地影响到其在细胞的分布状况。受体 子通道蛋白酸化过程及其调节机制对于分析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及细胞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和苹果绵蚜蚜小蜂(Aphelinus mali Hald.)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比较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苹果绵蚜完成一世代的积温要求和发育起点温度均低于苹果绵蚜蚜小蜂,二者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52.19日度和375.51日度,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62度和7.95度。因此,苹果绵蚜较其寄生蜂更适合于昆明地区的气候条件;(2)苹果绵蚜种群的增长能力大于苹果绵蚜蚜小蜂,二者的内禀增长率在20℃下分别为0.1390和0.1146,在25℃下分别为0.2647和0.1628。这可能是昆明地区苹果绵蚜蚜小蜂不能控制苹果绵蚜为害的主要原因。另外,本研究首次利用卡方密度函数对各种温度下的昆虫产卵的时间分布进行了拟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苹果绵蚜密度及聚集度对日光蜂寄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绵蚜日光蜂(Aphelinus mali Hald.)是苹果绵蚜的主要寄生蜂。1879年L.O.Howard首次发现了这种寄生蜂。此后,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杂交育种及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作了大量研究。利用日光蜂防治苹果绵蚜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它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日光蜂世代历期、食性范围、寄生时期和绵蚜活动时期的重叠度、日光蜂自然增长率、日光蜂自身密度和环境适应能力等都会影响它的寄生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苹果绵蚜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Ⅰ.秋季种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况荣平  单访  钟宁  余波 《动物学研究》1986,7(4):377-383
生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生物学特性,是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在理论上,研究种群的空间分布有助于理解种群的生态学特性以及种群与所处环境的相互关系;在实践中,种群的空间分布是确定生物统计分析的资料代换方法和制定抽样技术方案的依据。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是苹果树的毁灭性害虫。50年代云南仅昆明地区有苹果绵蚜的分布,现在苹果绵蚜已侵入到云南许多苹果产区。1978年苹果绵蚜侵入到丽江县,其危害相当严重。过去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生物学和防治方面,空间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