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色马铃薯"块茎花色苷分子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色马铃薯”是指块茎的“皮”和/或“肉”为红、紫、蓝或橙色的马铃薯,其块茎“皮”和“肉”变化多端的着色模式源于花色苷的积累,块茎各种颜色在根本上由花色素决定。在“彩色马铃薯”块茎中已发现6种花色素,即矮牵牛色素、花葵素、锦葵色素、芍药色素、花青素和花翠素;不同颜色块茎所含的花色素种类不同,同一颜色块茎所含花色素种类也可能不同;紫色块茎所含的花色素种类最为多样化。“彩色马铃薯”块茎的各种花色素一般在C3位经过氧一糖苷键实现1个芸香糖基取代,在苷元的C5位,要么以氧.糖苷键实现单葡萄糖基取代,要么不发生取代。“彩色马铃薯”块茎花色苷常在花色素C3位二糖取代基上或在C5位的单糖取代基上进一步发生反式单酰基取代,实现酰基取代的酚酸多为对香豆酸,其次为阿魏酸和咖啡酸。“彩色马铃薯”块茎矮牵牛素、锦葵色素、花葵素和芍药色素的对香豆酸酰化衍生物的惯用名分别为“petanin”,“malvanin”,“pelanin”和“peonanin”。本文可以为“彩色马铃薯”块茎颜色呈现的机理探索及其花色苷的分子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实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云南马铃薯品种‘剑川红’植株1个浆果中的天然实生种子产生的70个单株以及B20[CIP010(♀)×CIP004(♂)]杂交组合后代100个实生苗单株为材料,采用12对SSR引物对自交种和杂交实生群体的遗传差异性进行分析,旨在从后代群体中找到与母本(亲本)在分子水平上表现一致的植株,为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剑川红’自交群体的多态性比率为81.6%,比杂交组合B20实生群体的多态性比率72.8%略高,说明2个群体的多态性比率均较高。(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自交后代和杂交后代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均较高,变化范围均在0.74~0.96之间,说明2个群体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遗传分离,但分离的程度较小,绝大多数条带表现一致。(3)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同一浆果中均未发现与‘剑川红’母株在分子水平上表现完全一致的单株。研究认为,在分子水平上寻找完全不分离的实生群体难度非常大,需进一步评价与母株(亲本)在分子水平上相似株系的田间表现,从而确定是否可以通过相近或极相近株系来恢复种源。  相似文献   
3.
药用植物灯盏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药用植物灯盏花的特征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栽培技术,以及灯盏花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该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RSAP、SSR和SRAP分析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利用RSAP、SSR和SRAP对15份马铃薯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比较3种分子标记的分析效力。结果表明,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位点RSAP(5.75个)SSR(6.33个)SRAP(7.75个);RSAP+SSR+SRAP联合聚类的结果与SRAP和RSAP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相关性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与SSR的聚类结果基本相似,呈显著相关性。在分析马铃薯遗传多样性中,SRAP标记的效果最优,SSR标记效果略优于RSAP标记。RSAP分子标记能较好地分析马铃薯的遗传多样性,而以RSAP+SSR+SRAP联合分析,则能更好地评估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鸡枞的驯化栽培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金  郭华春  李荣春 《微生物学报》2010,50(10):1288-1292
本文论述了当前鸡枞菌驯化栽培的两种模式即:以培养鸡枞菌为重心的腐生菌模式、以扩繁鸡枞菌共生白蚁为重心的原生态模式,并对其驯化栽培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大麦顶端发育和物候期模拟模型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测试研究I 模型BarleyGrow,采用4个生态区(南京、扬州、武汉、昆明)、10个大麦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顶端发育和物候期资料,对BarleyGrow、YDmodel和SUCROS模型进行对比检验和评价.利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确定各品种的遗传参数,提高了应用程序求算参数的精度.从模型的整体预测效果来看,BarleyGrow对不同地区、不同播期、不同品种的各顶端发育和物候期预测准确而稳定,均方差RMSE在1.06~7.94d之间,而YDmodel为6.26~13.35d,SUCROS为11.22~20.28d.各参试品种对BarleyGrow中灌浆期基点温度、生理春化时间、临界日长、最短苗穗期4参数反应敏感.经改进的生理发育时间(PDT)模拟模型(BarleyGrow)对中国广大地区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大麦顶端发育和物候发育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尤其对药隔期、二裂期、毛状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模拟精度高而稳定,表现出较强的机理性以及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7.
彩色马铃薯富含花色苷,是一种天然抗氧化食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引进品种“黑美人”为对照分析了云南马铃薯地方特色品种“剑川红”和“转心乌”花色苷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剑川红”色素主要为酰化天竺葵色素类花色苷,其主要成分为天竺葵素3-[ 6-O-( 4-O-E-p-香豆酰-O-α-吡喃鼠李糖苷)-β-D-吡喃葡萄糖苷]-5-O-β-D-毗喃葡萄糖苷.“转心乌”和“黑美人”所含色素相似,主要为酰化矮牵牛色索、锦葵色素、芍药色素类衍生物,主要成分均为矮牵牛花色素3-[ 6-O-( 4-O-E-p-香豆酰-O-α-吡喃鼠李糖苷)-β-D-毗喃葡萄糖苷]-5-O-β-D-毗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大麦顶端发育和物候期模拟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改进已有的大麦生理发育时间模拟模型(YDmodel),以扬州地区5个品种春播条件下的顶端发育和物候发育观测资料和历史资料为依据,构建了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顶端发育和物候期机理模型.模型量化了热效应、光周期、春化效应对发育的影响,引入了7个遗传参数,分别为播种到出苗所需的有效积温、灌浆期发育基点温度、生理春化时间、临界日长、光周期反应起始点、最短苗穗期、最短灌浆期.本模型在YDmodel基础上的改进主要有3点:(1)将每日生理发育时间的增量乘以水肥丰缺因子,改为除以水肥丰缺因子表现水肥对大麦发育的影响,客观体现了大麦在水肥丰缺条件下的发育延迟或提早现象;(2)将三段线性函数改为非线性函数表达春化效应和相对热效应,确立了不同品种相对春化效应和相对热效应的曲线族;(3)将线性函数改为正弦函数表达不同品种光周期效应.经测算,各大麦品种到达单棱期、二棱期、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形成期、雌蕊柱头二裂分叉期、雌蕊柱头毛状突起期等顶端发育阶段的生理发育时间分别为2.6、5.6、11.3、13.1、15.3、18.2、28.7d,到达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主要物候期的生理发育时间为0、13.1、28.7、32.8、51.5d,形成了不同大麦品种在不同气候和栽培条件下统一的衡量发育的定量尺度.  相似文献   
9.
以山药、日本薯蓣和黄独3种薯蓣属植物为材料,研究珠芽育苗中其茎叶生长与珠芽内的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3种薯蓣在茎蔓生长过程中珠芽内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均逐渐降低.山药和黄独的珠芽可溶性糖含量在茎蔓生长初期不断增加,随着茎蔓节数继续增加又逐渐降低,而还原糖含量在叶片展开前不断增加,叶片展开后又急剧降低;日本薯蓣珠芽的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随着茎蔓节数增加逐渐上升,但保持相对较低水平.3种薯蓣珠芽内α-淀粉酶活性均强于β-淀粉酶,其在茎蔓和叶片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薯蓣珠芽内淀粉主要在α-淀粉酶作用下转化分解为还原糖和可溶性糖,从而为茎蔓和叶片生长提供能量,且还原糖含量与叶片生长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增强UV-B辐射对彩色马铃薯叶片中相关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种植于大田中的马铃薯品种'云南转心乌'(块茎紫皮紫环,以下简称'转心乌')和 '大西洋'(块茎白皮白肉)为材料,分别采用自然太阳光照(0~10 W/m2)、2 W/m2和4 W/m2 UV-B辐射进行20~80 d的照射处理,测定了马铃薯叶片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总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UV-B处理时间的延长,'转心乌'和'大西洋'叶片中CAT、POD、SOD、PAL活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总叶绿素含量持续降低,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在增强UV-B辐射条件下,上述指标在处理时间和剂量间大多差异显著,且'转心乌'叶片的各保护酶活性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大西洋',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大西洋'.可见,长时间大剂量的UV-B辐射对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合成代谢和保护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马铃薯对于紫外线辐射的响应具有品种间差异,'转心乌'较'大西洋'更耐UV-B辐射,其更适合种植在UV-B辐照较强的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