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2004年5月,对浙江乐清西门岛的人工红树林及周边滩涂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8构组成介于红树林和光滩之间,三种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分别为452ind..m-2,310ind..m-2,620ind..m-2,生物量分别为40.53g.m-2,44.80g.m-2和42.75g.m-2。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为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esculenta和难解种,隶属6门7纲15科;主要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底上生活类群(groupofsurface,GS)种类数少于底内生活类群(groupofsurfacebelow,GSB)种类数。通过在红树林、幼红树林和光滩三种生境的调查发现,幼红树林群落结不等蛤Enigmoniaaenigmatica。三种生境中,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优势度最小,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红树林生境的复杂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不同p H和温度条件下以离体方式对野生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不同消化器官的蛋白酶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食道、胃、胰的蛋白酶活力受到酶体系p H的显著影响(P0.05),且随p H升高呈现典型的单峰型活力曲线。食道和胃的蛋白酶活力在p H为1.5时达到峰值,胰的酶活力在p H为9.6时达到峰值,而肠道酶活力在p H为7.4时达到峰值。各消化器官蛋白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温度依赖性(P0.05),酶活力随温度升高也均呈典型的单峰型活力曲线,不同消化器官的最大酶活力温度分别为,食道50℃、胃50℃、胰45℃、前肠45℃、后肠45℃、直肠45℃。在最大酶活力的p H和30℃条件下,各消化器官蛋白酶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胰、食道、胃、直肠、前肠、后肠。由此可见,蛋白酶在棘胸蛙消化系统的分布具有明确的规律性,且不同来源的蛋白酶需要在特定p H和温度下才能表现出最大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孵化湿度下的乌龟卵孵化成功率及新生幼体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杜卫国  郑荣泉 《动物学报》2004,50(1):133-136
A total of 51 Chinese three-keeled pond turtle Chinemys reevesii eggs were incubated on wet and dry substrates (water potentials of - 12 kPa and - 300 kPa, respectively) at 30℃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hydric environments on egg survival and hatchling traits. Eggs incubated in the dry condition lost weight, whereas those incubated in the wet condition did not. The hydric environments did not affect incubation lengths (60.3 vs 60.7 days) as well as hatching successes (69.2% vs 88.0% ). Except for wet body mass and carapace width, which were larger for hatchlings from the -12 kPa treatment than from the -300 kPa treatment, the hydric environments did not affect most hatchling traits. These unaffected traits included dry body mass, carapace length, tail length, limb length, hatehling components (carcass, residual yolk and fat bodies), swimming performance and critical thermal minimum. In conclusion, within the water potential of -12 to -300 kPa, hydric environments have little effect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hatchling traits in Chinese three-keeled pond turtles [Acta Zoologica Sinica 50 (1) : 133 - 136, 2004].  相似文献   
4.
黑斑侧褶蛙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测定了黑斑侧褶蛙成体的体长、体重、头长、头宽、眼径、鼓膜径、前肢长、后肢长等形态指标以及雌体的怀卵数量。黑斑侧褶蛙雌体的体长和体重显著大于雄体。其它局部形态特征指标与体长呈正相关,协方差分析表明,雄体的鼓膜径大于雌体,其余形态指标不存在明显的两性差异。黑斑侧褶蛙雌体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皆成正相关关系,表明黑斑侧褶蛙通过增加个体大小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5.
浙江金华蝴蝶种类及区系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年对金华市境内的蝴蝶进行了采集调查,共鉴定整理出6科77种,其中凤蝶科13种,粉蝶科7种,眼蝶科12种,蛱蝶科24种,灰蝶科15种,弄蝶科6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金华市蝶类以东洋、古北两区共有种为主。  相似文献   
6.
单性养殖在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养殖中意义显著。为了了解棘胸蛙性腺分化,并探讨在不同的培育温度条件下性腺分化的差异。通过组织切片观察了棘胸蛙原始性腺的形成和性腺分化。棘胸蛙的性腺分化有其特殊性:生殖嵴形成时,其中既有体细胞,又有原始生殖细胞(PGCs);无论原始性腺是分化成为精巢还是卵巢,其中都出现一个带有单层扁平上皮初生性腔,当单层扁平上皮逐渐消失后形成次生性腔。性腔周围的PGCs开始长大2—3倍时,性腺将分化成为卵巢;体细胞渗入性腔中,使腔隙变小直至消失,这种原始性腺分化成为精巢。棘胸蛙蝌蚪孵化后的l7—80 d(Gosner 25—26期)为性腺分化的敏感时期。实验选取同一批次刚孵出蝌蚪(Gosner 24期),分别用不同水温(16±1)℃、(27±1)℃、(31±1)℃3组实验组及自然水温(23±1)℃对照组条件下的培育蝌蚪。结果显示,对照组的雌、雄性比为26∶24,雄性率接近50%;(16±1)℃实验组的雌、雄比例为33∶17,雄性率仅34%(P0.05);从(27±1)℃实验组起,雄性率提高,(31±1)℃实验组的雄性率达70%(P0.05)。棘胸蛙的性别分化属于温度依赖型性决定(TSD)。较高的培育温度可使棘胸蛙蝌蚪性别分化趋向雄性,而较低的培育温度则使蝌蚪雌性化。  相似文献   
7.
棘胸蛙求偶鸣声与温度有关但与体大小无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鸣声被认为是鉴别蛙类物种最有效的特征之一,但受许多因素影响。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和身体大小与雄性棘胸蛙鸣声特征的关系,在人工仿生态养殖条件下测量环境温度和体温以及蛙体的大小(体重、体长),并通过个体定位,录制繁殖期中雄性棘胸蛙的求偶鸣声,分析鸣叫参数。结果表明,棘胸蛙雄性鸣声特征测量参数与体重、体长无相关性,而鸣声特征中的鸣叫时长、音节时长与环境温度、水温、体温、泄殖腔温度存在负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在开展棘胸蛙鸣声学研究时应注意温度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工环境下棘胸蛙(Paa spinosa)繁殖期的行为谱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宝根  叶容晖  郑荣泉  周妍  刘春涛  陈希 《生态学报》2008,28(12):6371-6378
2007年4月,利用红外线摄像设备记录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活动,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对人工环境下棘胸蛙的个体行为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主要包括静止行为(休息、对视);社会行为(打斗、追逐);运动行为(游泳、呜叫、跳跃);捕食行为;繁殖行为(求偶呜唱、侵占、驱赶、撕咬,摔跤、抱对、错抱、拒绝行为、产卵)等。日变化规律变化表明:棘胸蛙的静止行为占了多数,其余多数行为集中在夜间,在凌晨03:00~05:00间出现一个最高峰,与此不同的是棘胸蛙的打斗行为在白天06:00~07:00、08:00~09:00、11:00~12:00多次出现高峰,而在夜间17:00~24:00打斗行为时间分配很少。呜叫行为在06:00—07:00,13:oo~14:00出现两个高峰,而在夜间17:00~01:00鸣叫行为时间分配很少。棘胸蛙的繁殖行为也主要发生在夜间,在凌晨02:30—04:30为高峰,其间抱对行为占到67%,其次为摔跤17%,撕咬15%,而其余所占很少。在行为描述的基础上,对棘胸蛙的有关行为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乐清湾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滨海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作用,国内一些专家对一些重要的河口和沿海潮间带底栖动物生态学进行了研究,如长江口(袁兴中、陆健健,2001a,b)、深圳湾(厉红梅等,2001;厉红梅、孟海涛,2004)、胶州湾(李新正等,2006)、杭洲湾(范明生等,1996)以及其它滨海湿地(张永普等,2001;鲍毅新等,2006).  相似文献   
10.
黑腹绒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量获得与分配的效率和速率是决定动物能量收支的主要因子,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是至关重要的(Karasov, 1986;Weiner,1992).动物的消化道容纳和处理食物的能力,以及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是限制其能量收支的重要因素,也是理解生活史进化和最优资源分配理论的关键(Derting and Bogue,1993;Derting and Noakes,1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