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至2002年冬季,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特有珍稀雉类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越冬期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并结合RS和GIS在多个尺度上对其栖息地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上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因素存在差异,影响因子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在微生境上,影响因子主要是坡度、乔木盖度以及坡向余弦值与灌木高度的相互作用;在115 m尺度上,关键因子是灌木林、阔叶林和针叶林的面积;250m尺度上,主要因子是针叶林和阔叶林的面积及针叶林与阔叶林面积的相互作用;对于距离因素,到河漫滩和到农田的距离是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根据回归分析和AIC及AICc值,115 m尺度上栖息地变量对白冠长尾雉越冬期的栖息地选择影响最大.综合分析发现,在较大的尺度上,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有针叶林面积、阔叶林面积、针叶林和灌丛面积的相互作用、到河漫滩的距离以及到农田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秦岭南麓鸟类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已就秦岭鸟类区系特征及垂直分布特征作了分析(郑作新等,1962),本文拟就秦岭南麓鸟类的生态分布作些讨论。了解鸟类的生态分布及其密度,对进一步研究动物地理分布的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动物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尚缺。因此,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部分师生,在陕西省科委和中国科学院陕西  相似文献   
3.
4.
甘肃莲花山蓝马鸡孵卵节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2003年5~6月,应用温度自动监测技术,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繁殖及孵卵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蓝马鸡的巢址位于海拔2900—3020m的针阔混交林或灌木林中,蓝马鸡的窝卵数为9.5(n=4),孵卵期的主要天敌为哺乳类。根据对4个巢的监测,蓝马鸡雌鸟在孵卵期的平均日离巢次数在1.25~4.00次,平均日离巢时间在16.6~46.4min之间。雌鸟的平均在巢率为97.0%(n=3)。根据对4号巢雌鸟孵卵节律连续27d的观测,发现雌鸟在每日离巢2次或3次时,其首次离巢时间要显著早于每日仅离巢1次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繁殖期白冠长尾雉占区雄鸟的活动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 0 0年 3~ 8月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冠长尾雉 (Syrmaticusreevesii)繁殖期占区雄鸟的活动区进行了研究。对遥测时间超过 6 0天的 7只个体的研究表明 ,繁殖期白冠长尾雉占区雄鸟对活动区具有较强的依恋性 ;90 %调和平均转换法 ( 90 %HMT)计算的繁殖期活动区大小为 46 0± 13 7hm2 (n=7) ;繁殖初期、中期和末期的活动区大小分别为 2 4 5± 6 3、 19 6± 7 5和 17 9± 6 2hm2 (n =7) ;随着繁殖期的结束活动区与日活动区呈减小趋势。白冠长尾雉占区雄鸟对活动区的 3个亚区 (夜栖区、觅食休憩区和过渡区 )的利用时间存在明显差异 ,活动区所在地的植被结构的不同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漫话国鸟     
介绍了“国鸟”的由来和发展,爱护鸟类、保护鸟类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还谈了选择我国国鸟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7.
1996年5月由中国鸟类学会与日本野鸟学会联合主持,在北京召开了《保护黑脸琵鹭国际研讨会》,到会的有中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美国以及国际鸟盟(BirdLifeInternational)的代表共23人,由这一行动计划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8.
黄腹角雉的饲养繁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笼养下黄腹角雉自3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结束,产卵期持续近3个月。年产窝数3.5窝,年均产卵10.8枚/只雌鸟。1994,1995年卵的受精率和化率分别为26.7%。12.5%和68.6%,47.8%,对孵化率人低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在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和野外直接观察等采样方法对白颈长尾雉各季节栖息地及其食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农田麻雀繁殖期间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国忠  郑光美 《生态学报》1983,3(2):165-172
麻雀(Passer montanus)是世界性分布的食谷鸟类,与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在城市及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引起重视,是广泛研究的鸟类。关于麻雀的种群特性方面的研究工作,曾涉及生殖力(Sell,1964;Pinowski,1968、1979)、死亡率(Pinowski,1968;Sell,1970)、年龄分布(Pinowski,1968;南疆鸟害调查组,1977)、数量变动(钱国桢,1964;郑光美、黄孝镇,1965;南疆鸟害调查组,1977;Anders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