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西双版纳尚勇亚洲象的食物组成与取食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进  邓晓保  张玲  白智林 《生态学报》2006,26(2):309-316
于1998—2000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中,通过对亚洲象取食植物调查和粪便分析,了解亚洲象的食物组成与取食习性。结果显示,野外跟踪调查共记录有106种植物被亚洲象所取食。其中有83种出现在象的粪便中,这些种类分别属于:禾本科8种(10.0%)、桑科7种(9.9%)、蝶形花科4种(8.4%)、五加科3种(6.6%)、葡萄科3种(5.7%)、夹竹桃科3种(4.6%)、芭蕉科1种(4.2%)、姜科3种(3.7%)、紫金牛科3种(3.6%)、蔷薇科3种(3.6%)、大戟科5种(3.3%)、榆科2种(3.O%)、含羞草科4种(2.9%)13个植物科。根据食物中所占的比率,桑科的榕属(Ficus)、禾本科的竹类(Bambusoideae)、小果野芭蕉(Musa acuminate)和莠竹(Microstegium ciliatum)是亚洲象的主要食物资源。在觅食过程中,亚洲象取食包括乔木、藤本灌木和草本等各种生活型的植物,其中先锋种所占比率(59%)高于后续种;选择性啃食枝条的植物种类(77种)高于牧草式取食的种类(6种)。亚洲象取食植物种类的月变化与月平均温度和月降雨量成负相关,旱季取食植物种类高于雨季。本研究对制定保护区野生动物管理策略,以及解决保护区周边日趋恶化的人象矛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热带胶茶人工群落中土壤动物季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邓晓保 《生态学杂志》1994,13(5):31-34,12
热带胶茶人工群落中土壤动物季节变化的研究邓晓保(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研究所,650223)SeasonalVariationofSoilAnimalsinMan-MadeRubber-TeaCommunityinTropics.¥DengXi-aoba...  相似文献   
4.
<正>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西南部,属于热带亚洲地区的最北缘,热带地区的代表性植被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在这一区域内镶嵌分布(ZhangCao,1995)。西双版纳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Myers et al.,2000),整个地区的面积仅占中国的0.2%,却承载了我国21.7%的兽类、36.2%的鸟类和16%的高等植物种类(ZhangCao,1995)。但是在最近几十年间,这里的天然森林不断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处于持续的面积减少和破碎化过程中(Li et al.,2009)。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粗木质物残体储量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木质物残体(CWD)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碳动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对热带地区CWD储量与其空间分布关系上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西双版纳1hm2热带季节雨林样地调查发现,≥10cm的粗木质物残体占森林总凋落物量的68.02%,其中45.72%的CWD处于腐解中后期。由于多数大径级的CWD分布于15°~25°的坡地上,且其饱和持水力随腐解等级的增加而上升,因此,CWD将有助于改善坡地生境下的水肥条件。CWD的分布受风向和本地湿热环境的影响,但掉落指向则更倾向于随机过程。CWD产生和分布上的普遍性有可能对森林生境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依靠动物传粉的植物,其繁殖成功(胚珠受精与花粉散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花动物的种类和拜访行为,而访花动物的种类和行为又受植物提供给传粉者的回报,主要是花蜜分泌格局的影响。通过对姜科山姜属植物云南草蔻(Alpinia blepharocalyx)花蜜分泌量及糖分含量的测定,拜访动物种类、传粉昆虫拜访频率及停留时间的调查,主要盗蜜者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的盗蜜行为观察,植物的结实率以及结籽量的分析等,探讨花蜜分泌与传粉昆虫的关系以及盗蜜对果实及种子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云南草蔻的两种花型花蜜的分泌量在一天的单花开花过程中呈现相反的格局,花柱上举型花下午的花蜜分泌量高于上午,而花柱下垂型花则上午略高于下午;两种花型花蜜的糖分浓度都随着开花时间而下降;共有17种访花动物拜访云南草蔻的花,其中8种具有传粉作用;传粉昆虫的停留时间随拜访频率的不断增加而缩短;被盗蜜植株与未被盗蜜植株的结实率差异不显著而结籽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云南西双版纳发现缟灵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在西双版纳,分别统计了对叶榕(Ficus hispida)雌花期雌雄果的进蜂量和花后期雌雄果繁殖的多个特征值,以此来探讨自然条件下,影响对叶榕及其传粉榕小蜂(Ceratoso len solmsi marchali)繁殖的因素。结果表明:单果内有效进蜂数量是影响种子生产和传粉榕小蜂繁殖的首要因素,而雌花期进果的传粉榕小蜂并不是都能全部进入果腔传粉或产卵, 大部分蜂还未进到果腔就被夹死在顶生苞片层的通道里,能进入雌果内传粉的榕小蜂为(2.72 ±2.04)只•果-1,约占总进蜂量的52%;而在雄果里,能进入果腔的蜂量只有 (2.08 ±1.65)只•果-1,占35%左右。由于雌果内的雌花显著比雄果内的雌花多,结合单果进蜂量雌多雄少的格局,最终单果生产的种子数量 (1 891.63 ± 471.53)比传粉榕小蜂的数量 (367.2 0 ± 208.02) 多5倍有余。在雌果里,供给传粉的雌花数量与所生产的种子数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没有接受到花粉或不能正常受精的雌花数量与种子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雄果不仅生产花粉,也是传粉榕小蜂繁殖的场所,在相关于传粉榕小蜂自身繁殖力的因子中,传 粉榕小蜂产卵制造的瘿花数量对其种群数量有最大的影响;影响次之的是发育过程中死亡的个体数量,它可降低30%左右的传粉榕小蜂数量;影响排在第三位的是寄主的雌花数量。此外,3类非传粉者的存在,单果内平均可减少30多只传粉小蜂。  相似文献   
9.
 林下树种幼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森林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2007年10月底在西双版纳20 hm2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设置了450个幼苗样方(1 m2), 对样方内的树种幼苗(胸径 < 1 cm)进行了调查, 并观测了当年的实生苗(H ≤30 cm)在2007~2008年旱季期间的存活变化。结果表明, 该区森林林下树种幼苗的组成比较丰富, 但个体数在物种间的分布极为不均匀。除4.17%的幼苗个体未鉴定外, 调查到的已知树种幼苗共计6 367株, 隶属于49个科、116个属和161个种, 并且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分别达到了0.69、2.29和0.45。个体数少于5株的幼苗贡献了50.31%的物种数; 在1 m2的样方尺度上, 幼苗密度和种丰富度两者的平均值分别为(14.15±0.72)株·m–2和(3.73±0.10)种·m–2 (Means±SE, n = 450); 优势幼苗为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短刺锥(Castanopsis echidnocarpa)和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等, 它们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形、海拔和母树分布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旱季期间, 幼苗的死亡比例较大(26.49%), 主要集中在优势幼苗。幼苗在干旱胁迫环境下的死亡格局表现出了明显的种间差异: 香花木姜子(Litsea panamanja)和望天树两优势幼苗的死亡率分别为62.65%和35.87%, 而假海桐和蚁花(Mezzettiopsis creaghii)等7种优势幼苗的死亡率较低(< 9%), 除望天树等13种优势幼苗外, 其余692株幼苗(共129种)仅死亡了10.40%, 而且有91种幼苗均没有发生死亡。幼苗间的存活差异有待于从种子大小、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及其所在空间位置的生境特征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20公顷样地热带森林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区分热带森林的群落特征并了解其群落特征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西双版纳20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对样地内500个森林群落样方采用Cluster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和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进行排序。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森林群落分为2个类型: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2)植被类型的划分与CCA排序的结果相吻合,CCA排序轴第一、二轴呈现了海拔和凹凸度的梯度变化,并且两者总体上可以对83.9%的植被分布格局进行解释,表明海拔和凹凸度因子对该地区植被类型的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3)对优势物种的DCA和CCA排序表明不同物种对地形的要求存在差异,其分布格局同样主要受海拔和凹凸度的影响;(4)聚类分析与DCA和CCA排序的结果,同时表明了该地区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此方法可有效解释植被分布格局与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热带森林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