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9篇
  免费   594篇
  国内免费   52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7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9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3d之内实施微弹簧圈栓塞形式介入治疗,对照组治疗时间为入院3 d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 RS)、改良型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栓塞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入院3d之内利用微弹簧圈栓塞对脑动脉瘤破裂实施早期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及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建设有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和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本研究结合医学院校特点,充分利用"医"和"药"的资源,合理安排实验项目,构建了科学的发酵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结果表明该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操作能力显著提高。为强化发酵工程教学,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将成必然。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用慢病毒定点注射的方法构建了在下丘脑中过表达mi R-505的小鼠模型,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在冰冻切片组织上快速检测mi RNAs,以确认慢病毒载体介导的mi R-505在丘脑中的表达能力。方法:实验小鼠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定位到下丘脑位置,采用原位注射的方式进行慢病毒注射,注射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CR和应用了LNA探针和TSA系统的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完成在慢病毒介导的mi R-505过表达老鼠下丘脑区域细胞中的mi R-505检测和示踪。结果:mi R-505慢病毒注射未成年小鼠下丘脑区5、10、20和40天后,均可检测到mi R-505在下丘脑区域的表达,且实验结果表明在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小鼠下丘脑注射部位,mi R-505表达量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利用慢病毒注射未成年小鼠下丘脑脑区的方法,成功的建立了下丘脑中过表达mi R-505的小鼠模型,使用LNA标记探针的FISH方法探索mi RNA表达规律较稳定,且重复率高。  相似文献   
4.
阿尔兹海默病中一个重要的病理特点是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其与Tau蛋白具有密切的关系。Tau蛋白是含量最高的微管相关蛋白。正常Tau蛋白可与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其有效聚合形成微管。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则会自我聚集,进而导致NFTs的形成。近年来,国内外就Tau为主要靶点治疗AD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就Tau蛋白在AD中的病理学意义,与Aβ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以Tau为主要切入点对AD进行治疗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形成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抑制因子(factor inhibiting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FIH)在肺小动脉的表达变化及在HPH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36名患者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组(PH组)、COPD非PH组(COPD组)、对照组,收集肺组织,观察其肺血管重塑指标,原位杂交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小动脉壁FIH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OPD组患者肺小动脉出现血管重塑,PH组患者肺小动脉重塑更明显(P0.05)。FIH m RNA在各组患者肺小动脉壁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FIH蛋白在对照组患者肺小动脉壁高表达,COPD组表达降低,PH组表达进一步减少(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FIH蛋白与FIH m RNA无相关(P0.05);FIH蛋白与肺小动脉重塑指标、肺动脉收缩压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慢性肺泡性低氧下调患者肺小动脉壁FIH表达,进而参与患者HPH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因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再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吗啡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体征、症状、动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HR)、呼吸频率(BR)、血气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8/41),高于对照组的82.9%(34/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联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临床体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行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手术,对照组(46例)行电切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以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是观察组治疗后的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3.28%、1.6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7.39%、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采用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较小,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两个高表达人TNFα和IL-1β细胞系,建立抗炎药物筛选细胞模型。方法:运用PCR的方法从载体pCMVSport-TNFα和p CMVSport-IL1β上扩增目的基因,以亚克隆方法将目的基因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和pFLAG-CMV中,用单酶切、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鉴定重组效果,然后将重组成功的质粒转入HEK293细胞系内,挑选能够稳定表达并遗传的单克隆细胞株,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析其表达效果。结果:三种鉴定方法均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株T3、T4均能较高表达炎症因子TNF-α;细胞株I2、I3、I5均能较高表达炎症因子IL-1β。结论:成功构建了TNFα和IL-1β靶标的药物筛选细胞模型,为筛选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相似文献   
9.
鉴于大多数真核生物的mRNA具有3′端poly(A)的特征,目前,分离mRNA广泛采田oligo(dT)纤维素层析法。尽管这一方法成熟可行,但存在以下问题;流速较慢;柱床易发生堵塞;操作费时;洗脱体积较大。常需先沉淀浓缩后才能进行后续实验(如cDNA合成);在制备少量mRNA时,回收率较低等。据此,我们对mRNA分离方法作了改良,利用oligo(dT)纤维素吸附mRNA容量大的特点,尽可能缩小层析柱床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而心肌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甚至衰竭是其核心病变。心肌细胞补偿性替代治疗是未来用于治疗这类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心肌细胞的来源和有效治疗将成为关键。目前,心肌细胞构建的主要方法有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祖细胞或心肌细胞、心源性心肌祖细胞,以及体细胞重编程等。其中,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是最常用的方法;而体细胞转分化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诱导多潜能干细胞衍生心肌细胞缩短了时间窗,为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另一种思路。随着获取心肌细胞效率及其质量的提升,未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将有望获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