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的世界性害虫,对农林业危害巨大。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当前防治西花蓟马的虫生真菌的种类、高毒力菌株的筛选及防治现状。现已知西花蓟马的寄生病原真菌有5种,包括蜡蚧轮枝菌(半知菌:丝孢目)、球孢白僵菌(半知菌:丝孢目)、金龟子绿僵菌(半知菌:丝孢目)、玫烟色棒束孢(半知菌:束梗孢目)和小孢新接霉。其中,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在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部分防效好的虫生真菌已申请专利及实现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的同源性,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blaOXA基因携带与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探讨CRAB在医院暴发的影响因素。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重复CRAB共35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II及体外敏感实验筛选CRAB,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肠道细菌基因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分析其同源性,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33株CRAB为ST 2型,1株ST 671型,1株ST 1199型为新发现的MLST分型。ERIC可分为A、B、C、D四型,A型9株,B型24株,C型1株,D型1株。CRAB及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组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30±0.258、0.534±0.402,P0.05);blaOXA-23、blaOXA-51、blaOXA-24基因携带与CRAB生物膜形成能力无明确相关性(P0.05)。生物膜形成能力与碳青霉烯类耐药性的获得呈现负相关。ERIC-PCR分辨率较强,且与MLST具有一定相关性。ST2型为主要流行菌株,患者的高危因素以及医护人员的消毒意识可能与CRAB的暴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并探讨插入序列与其耐药的关系,分析水平传播能力,为指导医院感染及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5年6月我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经VITEK-II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细菌并检测16SrRNA,Walkway-40/药敏测试系统进行药敏检测;多重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携带β-内酰胺酶(A、B、C、D类)相关耐药基因。检测上游插入序列ISAba1与OXA-23、OXA-51、ADC连锁表达,并分析ISAbal与耐药基因OXA-23、ADC的相关性。质粒接合试验验证OXA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水平转移。结果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与碳青霉烯类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CSAB)抗生素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1)。CRAB与CSAB产酶基因(OXA-23、ADC、TEM)检出率差异明显。50株CRAB中40株检测出ISAbal-OXA-23连锁基因,1株检测出ISAbal-OXA-51连锁基因。接合试验阳性株检测出OXA-23、OXA-24、OXA-51及插入序列。结论我院CRAB主要是产OXA-23、OXA-24、OXA-51、ADC、TEM型碳青霉烯酶,ISAbal常出现在OXA-23基因上游,ISAbal-OXA-23可能是CRAB重要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斯氏钝绥螨在不同温度下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为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采用水琼脂培养基法,研究斯氏钝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斯氏钝绥螨第一若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日均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而第二若螨、雄成螨和雌成螨的日均捕食量随温度的上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在30℃时捕食效能达到最大,为18.146。在一定密度的西花蓟马环境下,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搜寻效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35℃时,搜寻效应下降。在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密度为30头时,斯氏钝绥螨雌成螨自身密度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捕食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斯氏钝绥螨雌成螨捕食西花蓟马1龄若虫所产生的竞争属于分摊竞争。【结论】斯氏钝绥螨对西花蓟马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斯氏钝绥螨可用于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中。  相似文献   
5.
蚁生线虫草是一种重要的蚁科专化性虫生真菌。为明确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蚁生线虫草的分布规律,以期为蚁生线虫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17年7月-2018年9月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季雨林(高、中、低海拔带)、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5种不同生境中蚁生线虫草的分布及其寄主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生境中,共采集蚁生线虫草1 449株,其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山季雨林和热带丛生竹林,相对多度分别为51.1%和24.3%;其次为暖热性针叶林生境,相对多度为15.2%;热带季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分布相对较少,相对多度分别为5.7%和3.7%。从同一生境的石灰岩山季雨林不同海拔带的分布来看,蚁生线虫草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地带(33.7%),而中海拔地带(9.7%)和低海拔(7.8%)相对较少。从季节性流行规律来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蚁生线虫草的流行期为湿热季的6-10月及湿热季与雾凉季交替的11月。蚁生线虫草寄主多样性丰富,包括4亚科13属16种。该研究将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蚁生线虫草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