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贵州黄喉鹀繁殖生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和2013年4~8月,在贵州贵定县境内采用定点观察法对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的繁殖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并测量了雏鸟的体重和体长,第5飞羽、尾长、嘴峰长、跗跖等生长情况,用Logistic方程对体重和体长进行拟合。黄喉鹀常常结成小群活动于山间溪流平缓处的阔叶林间以及山间的草甸和灌丛,极少活动于针叶林带。其种群遇见率为3.13只/km,种群密度为7.82只/km2。繁殖期是4~7月份。共发现17巢,地面巢11个,树上巢6个。营巢期6~8 d(n=9),巢分为外中内3层。巢外径(10.8±0.6)cm×(10.7±0.7)cm,内径(7.2±0.3)cm×(7.0±0.4)cm,巢深(6.1±0.4)cm,巢高(7.4±0.2)cm。卵有褐色斑点,卵重(2.20±0.01)g,卵长径(18.34±0.45)mm,卵短径(15.03±0.05)mm。窝卵数(3.6±0.4)枚(3~6枚)(n=9)。对2巢亲鸟(2♀,2♂)13 d白天坐巢时间统计,雌鸟坐巢时间9.69 h/d,雄鸟3.49 h/d。孵卵期12~14 d(n=8),孵化率84.37%。雏鸟留巢11~12 d(n=6),雏鸟离巢率74.07%。雏鸟的外部器官的生长发育符合雀形目外部器官发育规律。体重和体长生长的Logistic拟合方程分别为W=18.03/1+e3.06-0.27t和L=15.60/1+e1.21-0.17t。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特点,全面落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全新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手段体系的目标,在本次教改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爱好取向等多方面因素,对实验课程进行了精细化、个性化的分组,同时针对性地选取现代化网络微平台开展实验教学(课堂派、微助教、雨课堂、UMU、班级优化大师等),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试点改革。改革结果发现,基于网络微平台的精细化及个性化的混合交互式教学,促进了教学由"定性分析"向"精准定量分析"转变。学生深感多层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配合精细化教学手段和工具,能更加有助于个性化实践学习,极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谢晖  孙燕  李治  宋婧 《生命科学研究》2011,15(5):377-383
近年来由于生境丧失及环境污染等原因,中国林蛙野生种群急剧减少.为深入研究水体中普遍存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inear alkylbenzene sulfonate,LAS)对中国林蛙生存的影响,通过急毒实验确定LAS对分别处于发育阶段26、32、42、46期的中国林蛙的半致死浓度.同时利用1、4、8 mg/L LAS处理不同发育阶段中国林蛙,研究LAS对中国林蛙存活率、发育状态的影响,并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中国林蛙抗菌肽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当处理时间为96 h,LAS浓度达到12.33 mg/L以上时会对不同发育阶段中国林蛙产生较为严重的致死效应.1~8 mg/L浓度范围的LAS虽然对中国林蛙存活和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是改变了其抗菌肽基因表达模式.特别是中国林蛙胚后发育后期(32期)和变态期(42期),4~8 mg/L LAS会在不同程度上抑制prepropalustrin-2CE3、preprobrevinin-2CE1和preprotemporin-1CEd1抗菌肽基因表达.总体而言,高浓度LAS对中国林蛙免疫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可能使该物种更易受到致病菌的侵袭.研究结果为化学污染物对中国林蛙免疫系统影响积累了实验数据,同时为研究中国林蛙抗菌肽基因表达的调控通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学科交叉下工科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学是生物类专业举足轻重的基础学科,而微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更是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也离不开微生物学。工科院校微生物学科旨在培养应用型研发人才,因此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验素养,不断优化实验内容,基于学科交叉将科研课题融入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为社会打造学科交叉创新型实验人才。  相似文献   
5.
谢晖  邱嘉丽  董建玮  高田田  赖锡军 《生态学报》2022,42(15):6076-6091
面源污染是影响流域水环境和水安全的重要污染来源,对其进行有效防控需要对其负荷以及防控措施效果进行科学高效精准的预测。流域水文模型(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HSPF)具有突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是面源污染模型的典范。近年来,HSPF模型应用于我国流域面源污染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有了飞速发展,但同样也面临着模型机理和参数本地化、模型构建精细化、模型结构不确定性较大等方面的挑战。围绕该模型在面源污染模拟与管控中的研究进展,对其在变化环境下的模拟方法和成果,以及应对参数识别、不确定性分析、措施效果评估和总量控制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现代化环境模拟形势下HSPF模型的延伸发展。结合模型相关研究的总结,强调了面向我国流域特色的本地化模型改进、服务河长制精细监管的大尺度精细化模拟、以及模型与大数据统计及人工智能耦合的互馈集合模拟等后续研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教育部提出的“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涌现出了大量的混合式课程。作者团队通过近10年的本科生持续课程培养研究及分析,结合理工科院校背景及信息工程领域优势,初步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当今“互联网+”背景下的“五位一体”微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体系。课程基于新工科特色内容重构,有效打通了生命科学和工科类课程的联系;随后基于多维度信息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分层级和多元化的选择方式;线下开展的高阶性教学活动,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打下基础;课程中有效融合系统性育人要素,正确树立学生的价值导向;最后利用大数据开展形成性教学评价,为学生的全过程个性化学习质量保驾护航。该课程基于上述内容持续开展的改革和实践,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