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幼体和成体的皮肤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版纳鱼螈幼体和成体的皮肤均可分为表皮、真皮疏松层和真皮致密层;皮肤中含有粘液腺和颗粒腺;在不同发育阶段或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其皮肤的各种组成成分在结构和厚度上存在着差异:成体和幼体都是头部的表皮最厚,尾部的最薄;幼体表皮各层细胞分化不明显,几无角化现象,成体表皮的各层细胞分化明显,表层细胞明显角化;成体躯干部皮肤最厚,头部最薄,幼体则是头部皮肤最厚,尾部最薄;幼体和成体的头部皮肤都分布有大量的粘液腺,颗粒腺分布较少;幼体的躯干部皮肤则主要分布着大量颗粒腺,尾部只有颗粒腺,未见粘液腺;成体躯干部和尾部皮肤均分布有大量的颗粒腺和粘液腺.  相似文献   
2.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对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的冬眠进行初步研究,发现5条版纳鱼螈(包括成体和亚成体)在4个冬眠洞穴内冬眠,其越冬地选择在距离水源不远的溪流岸边或者平缓的山坡,能够自行打洞或者利用其他动物废弃的洞穴进行冬眠。版纳鱼螈主要是以单栖的方式冬眠,身体呈S形或者圆形。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特有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牙齿的形态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版纳鱼螈牙齿发生于口腔上皮的底层细胞.一颗完整的牙齿由齿冠、纤维环和肉茎三部分构成,为同型钉状双尖齿.牙齿在上、下颌均排列成两排,每个齿位着生1~2颗牙齿.齿位数和齿数通常上颌齿多于下颌齿,上颌舌侧齿多于唇侧齿,下颌唇侧齿多于舌侧齿.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齿位数和齿数会在颌后部增加.亚成体和成体有大量换齿或脱齿现象.牙齿从着生稀疏、功能齿和替换齿夹杂着生趋向功能齿密集整齐着生.同时,将此研究结果与其他蚓螈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四川动物》编辑部:感谢您在过去一年里的对我的关心和支持!2006年5月我在贵刊2006年25卷2期发表《版纳鱼螈研究进展》,同年在《动物学杂志》41卷4期发表《版纳鱼螈的骨骼系统》。自这两文发表以来,我收到了数位关心该研究方向的读者来信,共同反映一个问题:《版纳鱼螈研究进展》一文“2.7骨骼研究”一段中提到“国内尚无学者关注版纳鱼螈的骨骼研究,国外仅有MtthewW.Colbert和David Canatella 2004年采用CT扫描的方法展示了版纳鱼螈头骨的三维结构,并制作成了动画电影“,而在《版纳鱼螈的骨骼系统》之前言部分又说:”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  相似文献   
5.
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HRP顺、逆行追踪技术 ,对蛤蚧 (Gekkogecko)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内部 ,以及该区与其周围结构之间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①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内部存在核心部 -浅层细胞区环路 ;②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与尾外侧区之间有广泛的纤维联系 ;③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与皮质加厚区之间的环路是 2条联系视觉通路的高级中枢  相似文献   
6.
版纳鱼螈脑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对蚓螈目(Gymnophiona)物种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脑的解剖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版纳鱼螈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和延脑4个部分,端脑由嗅球、副嗅球和大脑半球构成。嗅球发达,有两对嗅神经;大脑半球呈长椭圆形,为脑的主要部分;间脑腹面向后以漏斗连有扁平勺状的垂体;中脑椭圆形;没有小脑;延髓有较大弯曲。本文同时就上述结构特征与其他两栖动物相比较,探讨了在神经系统演化中版纳鱼螈脑的结构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快速瑞氏-姬姆萨(Wright’s-Giemsa’s)染色法对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和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的外周血细胞进行观察,并与北部湾棱皮树蛙(Theloderma corticale)已有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三种蛙的血细胞均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组成,三种蛙的血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在形态大小、数量上差异显著。沼水蛙的红细胞长径和短径均显著大于其余两种,分别为(23.56±2.78)μm和(14.25±1.62)μm;3种蛙的嗜中性粒细胞和小淋巴细胞在大小上没有明显差别,但北部湾棱皮树蛙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长径、短径均显著大于其他两种蛙。北部湾棱皮树蛙的红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其余两者,为(24.33±9.46)×104/mm3;斑腿泛树蛙白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其余两种蛙,为(1.40±0.40)×104/mm3。这些差异的产生可能与其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是我国无足目(Apoda)的仅有代表,本研究采用传统的解剖学方法对版纳鱼螈的生殖系统进行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脂肪体和泄殖腔构成;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尿)管、缪氏管、脂肪体、泄殖腔和交配器所组成。卵巢一对,半透明长囊状,内含许多大小不一的球状卵母细胞。精巢一对,分叶状,每小叶包含许多小室,存在小叶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在广西北流市六麻镇捕到一例雄性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白化幼体。该个体完全白化。体重9.1 g,全长195 mm,尾长3.85 mm,体宽10.36 mm,吻长3.09 mm,尾鳍高5.71 mm,吻端至第一环沟9.47 mm,吻端至第二环沟13.41 mm,鼻间距2.42 mm,眼间距5.17 mm。与正常个体对比发现:该白化幼体的尾长、体宽、尾鳍高大于正常范围,吻端至第二环沟小于正常范围,其余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版纳鱼螈外周血细胞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为材料,应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法与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了版纳鱼螈各种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比例.结果表明,版纳鱼螈的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多,呈卵圆形、椭圆形、梭形和梨形,平均含量为2.57 ×105个/mm3.白细胞数量较少,多呈近圆形,平均含量为0.72×103个/mm3.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最多,其次为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血栓细胞数量较少,常数个集合在一起.同时,将此研究结果与鱼类、爬行类和其他两栖类的血细胞比较,进而探讨了版纳鱼螈的进化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