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缺氧诱导因子1a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 HIF-1 a)是细胞在缺氧等条件下稳定表达的具有转录活性的蛋白,通过与多种靶基因调控区的缺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 HRE)结合, 调控靶基因表达, 使机体对缺氧、缺血等病理生理过程产生适应性反应。为从整体动物水平研究HIF-1 a的作用, 需要建立HIF-1 a相关遗传修饰小鼠。分别针对HIF-1 a mRNA序列的两个靶位点合成两对互补的寡核苷酸链, 构建可诱导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HIF-AB和HIF-CD。分别将CRE重组酶真核表达载体CRE-ERT2与HIF-AB或HIF-CD转染入RAW264.7细胞, 筛选得到稳定表达CRE-ERT2与HIF-AB, 或CRE-ERT2与HIF-CD的稳定细胞系。在用4-HT诱导去除上述细胞系中HIF-AB或HIF-CD所含的Neo基因后, 用CoCl2诱导HIF-1 a表达, 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HIF-AB或HIF-CD对HIF-1 a 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干扰载体(HIF-AB和HIF-CD)对HIF-1 a mRNA序列的沉默效果分别为85%和72%。选择干扰效率较高的表达载体HIF-AB经显微注射获得HIF-1 a基因敲低小鼠模型, 经PCR以及测序验证获得2个转基因阳性小鼠(Founders, G0代)。G0代雄鼠与FVB/N雌鼠交配后获得2只F1代(first filial generation)转基因阳性小鼠, 经与EIIA-Cre转基因小鼠交配, 得到EIIA-Cre; HIFRNAiflox/+小鼠, RT-PCR结果显示, EIIA-Cre; HIFRNAiflox/+小鼠肝、肺、肾等组织的HIF-1 a mRNA水平明显降低, 分别约为正常对照的44%、38.2%和23.5%。该小鼠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HIF-1 a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肿瘤组织中,除了肿瘤细胞外还有其他成分包括间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CM),这些共同构成肿瘤微环境。这些间质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炎症细胞、脂肪细胞等。间质细胞的分布、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和代谢产物在同一肿瘤中明显不同。肿瘤细胞周围的间质细胞状态对肿瘤的转移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可以用来预测肿瘤复发。肿瘤的发生发展包括众多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论述了这一复杂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SCG10真核表达载体并证实融合蛋白在细胞内表达及定位。方法以人胎脑cDNA文库为模板,PCR扩增SCG10全长编码基因,亚克隆至pEGFP-C1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测序并转染到人胚肾HEK293中,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pEGFP-SCG10在HEK293细胞内定位。结果 SCG10全长基因序列克隆到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酶切鉴定片段大小540bp。Western blot检测到了融合蛋白表达,分子量约为48kD。pEGFP-SCG10在细胞内定位以细胞浆为主,在细胞核少量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SCG10全长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SCG10蛋白主要定位于HEK293细胞浆内。  相似文献   
4.
细胞谱系示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谱系示踪(cell lineage tracing)是指利用各种方式标记细胞,并对包括其后代所有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迁移等活动进行追踪观察。自20世纪以来,谱系示踪技术为研究器官发育、组织损伤修复以及单细胞的分化命运提供了重要的手段。近些年,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细胞谱系示踪技术也有所突破,尤其是诱导性重组酶Cre/loxp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拓宽了细胞谱系示踪技术的应用范围。本文将结合细胞谱系示踪技术在多种研究中的应用,对该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苏州市立医院康复医学科2019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入院后按照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进行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运动想象训练,研究组患者接受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联合运动想象训练。对比两组疗效、上肢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uL)、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患者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患者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Barthel指数(BI)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酶的分子改造和重新设计是解决酶催化工业应用瓶颈的重要途径。基于融合蛋白设计的融合酶技术是分子酶工程的一个研究热点,已逐渐应用于多功能酶和酶靠近效应的构建与控制研究中,显示出重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价值。文中对近年来融合酶的分子设计策略和应用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融合酶的概念和特点,并对最近研究中出现的融合酶构建策略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阐述了不同种类连接肽对融合酶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同时,对目前融合酶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讨论。最后,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指出了融合酶领域的关键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FGFRs)在小鼠破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探讨FGFRs时破骨细胞的直接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B ligand,RANKL)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后经逆转录获得小鼠破骨细胞cDNA,根据FGFRs基因编码区序列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为进一步验证转录水平的结果,提取细胞总蛋白电泳后进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诱导5d后可见TRAP( )多核细胞出现,小鼠破骨细胞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均只可检测到FGFR1和FGFR3基因的表达产物.结论:M=CSF和RANKL可成功诱导出小鼠破骨细胞,FGFR1和FGFR3基因在小鼠破骨细胞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8.
肿瘤微环境是由肿瘤局部浸润的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以及其所分泌的活性因子等与肿瘤细胞共同构成的局部内环境。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与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脂肪组织是一个代谢活跃的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与肿瘤相关脂肪因子。在多种类型肿瘤的恶化过程中,肿瘤微环境中的脂肪细胞代谢和分泌作用受到广泛的重视。随着对脂肪细胞病理学研究的深入,肿瘤微环境中的脂肪细胞对肿瘤恶化所起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凸现出来,本文着重阐述了脂肪组织病理学变化所引发的体内相关代谢紊乱,以及其所导致的脂肪细胞分泌因子的变化对肥胖相关癌症发生发展的影响,深入探讨了脂肪细胞功能障碍所诱发的代谢紊乱对肿瘤生物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输注治疗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影响UC-MSCs疗效应答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0年8月至2017年10月接受UC-MSCs输注治疗UDCA应答不佳的PBC患者29例。患者均以4周为间隔给予3次外周静脉输注细胞1.0×106个/kg。通过实验室指标、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UC-MSCs治疗的安全性。通过患者临床症状、肝功指标和Child-Pugh评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以"巴黎Ⅰ标准"作为疗效标准,评价患者UC-MSCs治疗后的疗效应答情况,比较有效患者及无效患者基线临床症状和肝脏功能差异,分析影响UC-MSCs疗效的相关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年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UDCA治疗时间、激素治疗时间、实验室数据等,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性别、临床症状和Child-Pugh分级等指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影响UC-MSCs疗效的相关因素。 结果1例患者在治疗后因合并严重感染出现高热,所有患者未出现UC-MSCs相关严重不良事件。UC-MSCs输注后与基线相比,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281.00 (182.50,428.50)比201.00 (149.50,402.00)]、γ-谷氨酰转移酶(GGT)[156.00 (73.00,390.00)比84.00 (43.50,312.50)]、总胆固醇(TC)[5.10 (3.14,7.69)比3.94 (3.00,6.01)]均下降(P < 0.05)。其中,9例(31﹪)患者治疗后疗效明显,达到"巴黎Ⅰ标准",与无效组患者基线相比,有效组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3.50 (77.75,100.75)比53.00 (46.00,78.00)]、ALP[342.00 (237.25,516.00)比185.00 (152.50,295.50)]、总胆红素(TBIL)[58.50 (33.45,69.33)比13.10 (11.25,20.25)]均下降(P <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BIL是影响UC-MSCs疗效的重要独立因素[HR为0.817 (95﹪CI:0.715 ~ 0.935),P < 0.05]。 结论UC-MSCs输注对UDCA治疗应答不佳的PBC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且耐受性良好,部分患者肝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血清TBIL是影响UC-MSCs治疗疗效的独立重要因素,提示在疾病进展早期TBIL较低的阶段进行UC-MSCs治疗可能有效改善和减缓患者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