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自2019年12月—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量表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自制问卷进行一般人口学、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调查。运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营养状况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MNA平均得分为(22.79±4.193)分,其中营养状况良好者、存在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及营养状况差者分别占所有患者的42.27%、50%、7.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年龄≥70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饮酒、病情程度重及疼痛程度重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喝牛奶及经常运动为保护因素,均有P<0.001。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营养状况不佳,众多因素均可对此产生影响,临床工作者可针对患者存在的,且可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重点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菌剂培菲康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腹型HSP的住院患儿325例,其中男187例,女138例,年龄3~14岁,病程1~16 d。随机分为培菲康治疗组173例,对照组152例。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长短及临床表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予免动物蛋白流食或禁食。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能量合剂、西米替丁及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消化道出血的给予止血敏、维生素K1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菲康1袋,3次/d。用药1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总有效率培菲康治疗组为96.5%,对照组为91.4%,P<0.05。2组患者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培菲康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菌剂培菲康对腹型HSP的治疗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临床证明培菲康可保护胃黏膜,防止胃肠道出血,减轻腹痛症状,从而可缩短病程,临床值得应用。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其发挥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SEF14菌毛特异性表达于D-群沙门氏菌,特别是肠炎沙门氏菌以及都柏林沙门氏菌的原因。【方法】应用PCR扩增以及序列测定检测了18株鸡白痢沙门氏菌,11株肠炎沙门氏菌以及1株都柏林沙门氏菌标准株中sefA,sefD和sefR基因序列,并分析比对其序列变异。【结果】以11株肠炎沙门氏菌以及1株都柏林沙门氏菌染色体DNA为模板能成功扩增sefA,sefD以及sefR基因;从18株鸡白痢沙门氏菌中均能成功扩增sefA基因,但只有分离于1980年之前的7株分离菌能成功扩增sefD和sefR基因,而另11株1980年后分离菌PCR扩增sefD和sefR基因却无任何产物。比对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发现,11株肠炎沙门氏菌以及1株都柏林沙门氏菌株中sefA,sefD以及sefR基因序列和已发表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L11008,U07129和AF233854)100%同源;7株鸡白痢沙门氏菌sefD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在196位点处发生碱基缺失,造成移码突变,提前于氨基酸残基71位点处产生终止密码子。优化菌毛表达条件,体外抽提和纯化菌毛并进一步试验证明:肠炎沙门氏菌以及都柏林沙门氏菌体外能很好表达SEF14菌毛,但鸡白痢沙门氏菌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却无任何表达迹象。【结论】SEF14菌毛操纵子亚单位基因sefA,sefD以及调节基因sefR在不同沙门氏菌中的变异情况可能是SEF14菌毛局限性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5.
采用棚内盆栽方法,设置pH值5.6(对照)、4.0、3.0和2.0的模拟酸雨胁迫试验,探讨其对白簕幼苗叶片MDA含量、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SOD活性逐渐降低,POD活性逐渐升高,APX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高,在pH 4.0时达最大值。气孔限制值(Ls)、PSII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随pH值的降低而下降,净光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也都在pH 4.0时达最大值。由此推测,pH 4.0的酸雨处理有利于白簕幼苗的生长,表明白簕幼苗可能喜欢生活在微酸环境中,但是随着酸度加强,反而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每组30例。闭合复位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水平均升高(P0.05);与闭合复位组相比,切开复位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评分水平较高(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水平较高(P0.05),临床治疗的优良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相比,切开复位能够明显恢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长度,但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较多,临床疗效较好,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选取超声波提取法对红松树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多酚提取率作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物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红松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物料比(g·m L~(-1))1∶30,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80℃。本文也对红松多酚的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与杨树多酚、蓝莓多酚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0.01~100μg·m L~(-1)范围内,3种多酚都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且抗炎作用大小顺序为:蓝莓多酚红松多酚杨树多酚。  相似文献   
8.
胡艳 《生命世界》2007,(6):54-57
他,北京大学教授,现任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97年被美国名人协会评为“世界500位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之一, 2000年入选“2000中国十大经理人梦幻组合”, 2001年被《新财经》评为10位“21世纪新锐企业家”之一,并名列榜首。他经历过工人、军人、医生、大学教授,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使他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被科技界、企业界称为“东方神奇小子”。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易感蛋白BRCA1的BRCT1结构域染色质伸展活性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RCA1 C末端含有2个BRCT结构域(BRCT1和BRCT2),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表明,BRCT结构域具有染色质伸展活性。本文利用缺失突变技术构建了6种BRCT1结构域(1642-1736 aa)缺失突变体并将BRCT1结构域中与染色质伸展相关的重要区域定位到1691-1721之间的氨基酸残基;用丙氨酸扫描技术构建了10种BRCT1结构域丙氨酸扫描突变体并将重要氨基酸残基序列定位到1707-1711之间的IAGGK。利用定位的重要区域进行Blast分析,结果找到一新型同源蛋白质。BRCT1结构域的定位有助于预测BRCT1结构域突变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也为进一步研究BRCT1结构域的功能机制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乳腺癌中40%-50%,其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比例至少为80%,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 C末端转录激活结构域(1560-1863aa),但该区域大部分突变导致何种表型(良性多态性或乳腺癌易感突变)目前还不清楚,由于染色质结构调节是基因转录调节的早期事件,该文基于lac阻遏物识别和结合lac操纵基因的原理,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比较BRCAI转录激活结构域不同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染色质伸展活性,将1种野生型,2种良性多态型(S1613G和M16521)和4种乳腺癌易感突变型(A1708E,M1775R,W1837R和Y1853term)转录激活区片段以正确相位融合于lac阻遏物的下游,得到野生型重组质粒pwt和pS1613G,pM1652I,pA1708,pM1775R,pW1837R及pY1853tem6种突变型重组质粒,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这些重组质粒分别转染A03-1细胞后均表达了相应的融合蛋白。对这些重组质粒的染色质伸展活性检测表明:野生型pwt和两种良性多态性突变体不具有染色质伸展活性或只有极微弱的染色质伸展活性,而其他4种乳腺癌易感突变体均具有过强的染色质伸展活性,提示利用染色质伸展技术可预测BRCA1转录激活区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表现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