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3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构建含有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FMDV)衣壳蛋白前体P1-2A 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并用pVAXⅠ-P1-2A免疫小鼠,评价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方法 通过RT-PCR 方法扩增得到含有FMDV P1-2A编码区的目的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将pMD18-T-P1-2A和 pVAXⅠ分别经EcoRⅤ和XbaⅠ双酶切后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将酶切鉴定正确后的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进行IFA检测。再进行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试验、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IFN-γ ELISPOT试验。结果 酶切结果与预期目的条带大小相符;荧光结果表明经pVAXⅠ-P1-2A转染的细胞有明显的黄绿色荧光,说明P1-2A基因在HeLa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小鼠免疫结果表明,用免疫的小鼠都产生了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且T淋巴细胞增殖数和产生IFN-γ的细胞数和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间接ELISA试验表明,在免疫第14天抗体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并通过小鼠免疫试验发现重组质粒试验组能够诱导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罗梅金 《蛇志》2017,(2):165-16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行全麻诱导,以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阿曲库铵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行全麻诱导,以丙泊酚、芬太尼和阿曲库铵行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者T0~T3各时点MAP和HR的变化情况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语言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和语言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患者苏醒时间快,且手术过程血压、心率相对平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建立稳定可靠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B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利用MSC易黏附塑料贴壁生长的特性,分离MSC并进行体外扩增培养,观测其形态学特征,绘制不同代数hUCBMSC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34、CD105、HLA-DR等表达情况.结果:本法可成功、可靠地在体外自hUCB中分离培养出粘附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培养呈梭形或成纤维样,其指数生长倍增时问约为36h,其细胞表面表达β1整联蛋白CD29、CD105(endoglm),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以及HLA-DR.结论:人脐带血中存在问充质干细胞,采用优化的实验方法可以提高培养成功率,稳定获得MSC并体外扩增培养.人脐带血可以作为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稳定充足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81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采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给予治疗,化疗组(41例)单纯给予化疗治疗。治疗后3个月,评价和比较两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截至目前,联合组平均生存期为15个月,化疗组为10个月,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生活质量提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为两组主要的不良反应,联合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华蟾素联合全身化疗对中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从四川生态条件下分离的苏云金芽胞杆菌Rpp39菌株的特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该菌株对鳞翅目高毒力的原因;进一步从中分离克隆cry2Aa基因,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表达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扫描电镜观察、PCR-RFLP鉴定法和SDS-PAGE分析法研究菌株的特性;采用PCR直接克隆法克隆cry2Aa全长基因,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Aa,再转入受体菌E.coli.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测定表达产物对小菜蛾和水稻二化螟的毒力.[结果]经扫描电镜观察菌株Rpp39主要产生菱形、方形和圆形3种伴胞晶体;SDS-PAGE分析表明主要产生130 kDa和60 kDa左右2种蛋白;经PCR-RFLP鉴定,该菌株含有cry1Aa、cry1Ab、cry1Ac、cry1Ia和cry2Aa五类杀虫晶体蛋白基因;1种cry2Aa类杀虫晶体蛋白全长基因被克隆,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1902 bps,编码由63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Cry2Aa1蛋白同源性为99.7%,被国际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命名委员会命名为cry2Aa12.重组表达质粒pET-2Aa在E.coli BL21(DE3)中,经IPTG诱导能正常表达,SDS-PAGE电泳验证含有65 kDa表达蛋白.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表达的包涵体蛋白对小菜蛾和二化螟具有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5.4 μg/mL和22.3μg/mL.[结论]菌株Rpp39及从中分离克隆的cry2Aa12基因来自四川生态条件,丰富了菌株及基因的资源,在资源积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认识灾变     
在人类生息的地球上,能直接影响人类安全的灾变,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灾变、生态灾变和社会灾变。任何一类灾变往往与另外两类灾变相关或并发。而三类灾变是立足于人类安全而提出的文化概念,为此,人类对灾变的理解中必然打上价值判断的烙印。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棉区优质棉品种‘新陆早16号’、品质中等品种‘新陆早10号’和‘新陆早13号’以及品质较差品种‘02-DB’为材料,测定了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4)、玉米素(ZR)和脱落酸(ABA)含量和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的变化,分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纤维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棉花纤维发育中纤维内源激素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其差异主要表现在IAA、GA4、ZR和ABA的含量大小及峰值出现的时间方面。‘新陆早16号’在纤维发育前期有较高IAA、GA4、ZR含量和较低的ABA含量,表现出纤维伸长速率较高、快速伸长时期较长等特征;而且在次生壁加厚期ZR峰值出现较早,有利于棉纤维成熟,从而表现出较优的纤维品质。‘02-DB’在纤维发育前期由于ABA含量较高影响了纤维伸长速率和快速伸长期的时间,同时后期ZR峰值出现晚,使纤维发育受到影响,而最终品质较差。可见,在棉花纤维伸长期IAA、GA4、ZR含量高而ABA含量低、次生壁加厚期ZR峰值出现早则有利于优质棉纤维形成。  相似文献   
8.
9.
毒蛇(属火毒型)咬伤头部或手部,肿胀严重时波及胸颈的部位,往往引起喉头水肿,喉间灼热疼痛,吞咽困难,病情进一步恶化时则可因喉头水肿而致窒息,近几年来经临床实践发现鲜蛇莓汁内服,对治喉头水肿效果可靠,一般服药一至二天左右即能解除喉头水肿之患,随之其他肿胀疼痛诸症也逐渐痊愈,用此法治疗喉头水肿36例,其中头部咬伤引起者11例,手部咬伤引起者25例,均获治愈。用法:每次取新鲜蛇莓全草250克至500克,捣  相似文献   
10.
生物入侵是继栖息地破坏之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驱动因素。近年来,原产于南美洲地区的斑纹小贻贝(Mytella strigata)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区被陆续报道,而我国台湾、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省份同样发现斑纹小贻贝,且其已经建立可自我维持的种群。但是,作为一种新型入侵生物,斑纹小贻贝尚未引起国内海洋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足够重视,亟待查明其在我国沿海的分布现状、扩散趋势和生态影响等,为斑纹小贻贝的检测、监测、防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综述了斑纹小贻贝的基础生物学特征和全球生物入侵现状,发现国内的斑纹小贻贝源于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于2014年左右通过船舶压舱水或船体生物污损的形式侵入我国南方沿海并迅速扩散。此外,斑纹小贻贝在我国的生物入侵处于"引进-传播"阶段,即将大规模扩繁,因此亟需开展应急清除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