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芒草种植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草作为第二代能源植物的代表,其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种植5年的芒草(湘杂芒1号)为研究对象,选取裸地作为对照,采用16S rRNA基因Miseq测序技术研究其细菌群落组成,同时采用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其功能.结果表明: 芒草根际细菌由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等23个门、231个属的细菌组成,表现出群落组成的丰富性.细菌群落分析表明,种植湘杂芒1号改变了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其细菌群落多样性低于裸地对照.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表明,湘杂芒1号根际细菌主要涉及氨基酸运输和代谢、细胞壁/细胞膜/膜结构的生物合成、信号转导机制等24个基因功能家族,表现出功能上的丰富性,并有22个基因功能家族预测基因相对丰度高于裸地,表明种植湘杂芒1号提高了根际细菌功能.对氮、磷循环相关基因进行分析表明,种植湘杂芒1号改变了土壤氮、磷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ESCC)根治术后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8月到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食管鳞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L-8表达水平。所有患者都给予根治手术治疗,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到2021年7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5.69±2.58个月,死亡28例,死亡率为28.6 %(死亡组)。两组血清IL-8表达水平表达具有差异(P<0.05)。所有患者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这一平衡法则,表明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均具有群体代表性。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较死亡组高,TT基因型较死亡组低,两组A、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对比有差异(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血清IL-8表达水平与预后死亡率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血清IL-8表达水平为导致患者随访死亡的主要因素(OR=2.051,3.094,P<0.05)。结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依然存在一定的死亡率,患者死亡与血清IL-8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关性,同时多伴随有IL-8的高表达。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血清IL-8表达水平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孙军  田伟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235-242
于2009年4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采集浮游植物水样,用Utermöhl方法进行初步分析,同时进行叶绿素a粒级分离研究,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讨论了浮游植物优势物种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46属64种(不包括未定名种),其中硅藻33属45种(不包括未定名种),甲藻12属18种(不包括未定名种),定鞭藻1属1种,硅藻在细胞丰度和物种丰富度上占有优势.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主要以温带近岸种为主,优势物种为多尼骨条藻(Skeletonema dohrnii)、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颗粒直链藻狭型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 angustissima)、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和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同时调查区也出现少数的半咸水种和大洋种.调查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3~13447.7 cells·ml-1,平均为1142.385 cells·ml-1,硅藻的细胞丰度显著高于甲藻.细胞丰度高值区位于调查区的中部偏北区域,以多尼骨条藻为主.垂向上在表层出现最大值,随着深度的增加丰度降低.调查区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面分布基本一致,并且与细胞丰度呈镶嵌分布,即在细胞丰度高的调查区中北部较低.表层叶绿素a浓度介于0.34~29 g·L-1,平均为3.30 g·L-1.叶绿素a的高值区主要位于调查区的中部偏北区域,其分布趋势与浮游植物和硅藻细胞丰度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粒级组分为小型浮游植物(microphytoplankton),而其他靠近外海一侧的站位则以微型浮游植物(2~20 μm, nanophytoplankton)和超微型浮游植物(<2 μm, picophytoplankton)为主.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春季长江口影响最优势物种多尼骨条藻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硝酸盐、pH和微型浮游动物,而包括甲藻在内的其他各物种则主要受盐度、磷酸盐和硅酸盐影响.本次调查浮游植物定量研究方法与以往不同,在长江口今后需要加强骨条藻的个体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等植物中铁的代谢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在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人类的耕作及土壤的盐碱化,缺铁已成为一个世界性植物营养问题。高等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对环境铁信号响应的体系。本文围绕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综述了近年来植物铁营养的吸收、转运、分配和储存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植物中铁营养代谢调控的相关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氨基酸月桂酯的合成方法。并以甘氨酸、谷氨酸等五种氨基酸为例,研究了它们与月桂醇的酯化过程及其产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探讨其通便机制。方法:采用复方地芬诺酯制造小鼠便秘模型,观察葛根素对便秘模型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12h内排便粒数,粪便性状及重量的影响;采用肠段称重法,观察葛根素对大肠水分吸收的影响;采用PowerLab信号处理系统,观察葛根素对大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结果:①三个剂量组与便秘模型组相比,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12h内粪便粒数、重量明显增加(P<0.05),并呈剂量效应。②低、中剂量组与便秘模型组相比,大肠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组以上指标不但明显高于便秘模型组(P<0.05),而且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③与单纯给予复方地芬诺酯相比,葛根素进一步降低了小鼠大肠平滑肌收缩幅度、频率和曲线下面积,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葛根素具有通便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葛根素增加肠道水分促肠运动的作用大于它对肠道运动的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三维断层技术(DBT)结合乳腺超声(BUS)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且有完整病理结果的149例致密型乳腺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对比DBT、BUS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BT、BUS、DBT联合BUS三种检查模式的诊断效能。结果:BUS对良性病变的检出率(97.87%)高于DBT(8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97,P<0.05);DBT与BUS对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8.44%、9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2,P>0.05)。DBT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为90.61%、特异度为93.55%、准确率为91.77%,BUS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为78.13%、特异度为89.36%、准确率为84.81%,DBT联合BUS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为95.31%、特异度为95.74%、准确率为95.57%。DBT联合BUS诊断致密型乳腺恶性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7,稍高于DBT的AUC(0.951),明显高于BUS的AUC(0.885)。结论:BUS对良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BT,DBT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高于BUS,二者结合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与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商邱地区曾经是社会经济极度衰竭,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群众生活十分困苦的老灾区。到1983年,全区各项财政收入中仍有55%依靠上级补助。为扭转商邱地区经济落后的局面,建立一个高效益多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我们必须对商邱地区的自然特点、经济构成特点和经济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特别要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把自然与生产、农业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生态平衡与经济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我国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提高本科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本研究对我校八年制医学生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系列探索与实践。经过5年的实践表明,我校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优化了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开放模式、建立了适合本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综合训练的技术平台、建立并完善了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建立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青蒿琥酯对肺癌裸鼠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7只裸小鼠随机平分为3组-肺癌组、青蒿琥酯1组与青蒿琥酯2组,每组9只。所有小鼠都给予腹腔注射肺癌A549细胞成瘤,致瘤成功后肺癌组、青蒿琥酯1组与青蒿琥酯2组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2.0 mg/mL与4.0 mg/mL的青蒿琥酯进行灌胃,1次/d,持续10 d。结果:所有小鼠都致瘤成功,青蒿琥酯1组、青蒿琥酯2组的移植瘤重量低于肺癌组(P<0.05),抑瘤率高于肺癌组(P<0.05),青蒿琥酯2组与青蒿琥酯1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2组、青蒿琥酯1组的移植瘤细胞凋亡指数高于肺癌组(P<0.05),青蒿琥酯2组高于青蒿琥酯1组(P<0.05)。青蒿琥酯2组、青蒿琥酯1组的移植瘤组织周围淋巴管密度低于肺癌组(P<0.05),青蒿琥酯2组低于青蒿琥酯1组(P<0.05)。青蒿琥酯2组、青蒿琥酯1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与白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低于肺癌组(P<0.05),青蒿琥酯2组低于青蒿琥酯1组(P<0.05)。青蒿琥酯2组、青蒿琥酯1组的移植瘤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肺癌组(P<0.05),青蒿琥酯2组低于青蒿琥酯1组(P<0.05)。结论:青蒿琥酯在肺癌裸鼠的应用能抑制CTGF、VEGF蛋白表达,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抑制肿瘤增殖与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