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以活性炭为载体固定化粪产碱杆菌来源的青霉素G酰化酶,考察固定化酶的性质。方法:对影响酶固定化的因素优化筛选,确定有显著影响的因素:pH、离子强度、酶量、固定化时间进行L934的正交实验,获得最佳固定化条件,并对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pH及批次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固定化条件为:载体0.3g,酶量5mL,总反应体系为12mL,离子强度1mol/L,温度4℃,pH 7.0,固定化40h;最高固定化酶活性为135.9U/g湿载体。固定化酶性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为10,重复使用12次后没有活性损失。结论:活性炭吸附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的活性高,批次反应稳定,具有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atti)栖息地的特征、微环境条件及影响该物种栖息地选择的因素,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我国中、南部的10个省或直辖市,对83个洞穴进行测量,记录洞穴微环境,评估洞穴内普氏蹄蝠的受干扰程度,对普氏蹄蝠生态习性进行初步观察。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评估普氏蹄蝠的栖息地偏好,主成分分析检验影响栖息地选择的因素。结果显示,有蝙蝠栖息的洞穴66个,有普氏蹄蝠栖息的洞穴17个,普氏蹄蝠的繁殖地主要是天然洞穴;与其他蝙蝠栖息地相比,普氏蹄蝠栖息地具有更高的洞穴最大高度与更低的洞内温度;与普氏蹄蝠非繁殖地相比,繁殖地具有更大的洞穴入口宽度、更高的温度和湿度及更短的水源距离;与非冬眠地相比,冬眠地相对湿度高而光照度低。调查发现,多数栖息地被严重干扰,许多已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可能严重影响普氏蹄蝠的种群数量;普氏蹄蝠通常栖息在距离洞口不远的最高处,个体间保持10~15cm的距离,傍晚出洞时间晚于小体型蝙蝠,冬眠期为11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冬眠时一般栖息在洞穴深处。研究表明,普氏蹄蝠对栖息地具有强烈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铁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和湿地生态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地区8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7种植被群落类型为对象,分析了土壤中总Fe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总Fe含量均值为24.28 g·kg-1,其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工矿区总Fe含量最高,为27.29 g·kg-1,森林湿地和光滩中总Fe含量最低,分别为22.55、22.56 g·kg-1;不同植物群落中芦苇覆盖下的土壤总Fe含量最高,为27.30 g·kg-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总Fe在0~10和10~20 cm深度的差异性显著(P<0.05);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深度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总Fe含量与有机质、总氮、铵态氮、碳酸氢根离子含量在每层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Fe含量和分布还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水文条件、氧化还原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