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淑兰  王浩  李娟  吕薇  陈宁宁  李军 《生态学杂志》2016,27(5):1530-1540
为了探索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保护性轮耕模式的土壤培肥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于2007—2014年在陕西合阳实施了秸秆覆盖或还田条件下免耕/深松(NT/ST)、深松/翻耕(ST/CT)、翻耕/免耕(CT/NT)、连续免耕(NT)、连续深松(ST)和连续翻耕(CT)等6种耕作处理田间定位试验,测定并分析了2010—2014年玉米收获期各耕作处理下0~60 cm土壤有机碳、氮储量,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及春玉米产量差异.结果表明: 6种耕作处理中以NT/ST处理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最为明显.与2007年试验前相比,6种耕作处理均增加了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5年平均值增幅为12.3%~28.3%,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土壤有机碳储量5年平均值较CT对照处理显著增加7.1%~13.2%.NT/ST、ST/CT、CT/NT等3种轮耕处理和NT处理0~60 cm土层土壤氮储量5年平均值较试验前增加2.5%~7.3%.NT/ST、ST/CT、CT/NT、NT和ST处理土壤氮储量5年平均值比连续翻耕增加3.6%~11.1%.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土壤含水量较CT处理依次增加5.7%、2.3%、2.0%、5.5%和4.4%,以NT/ST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6种耕作处理春玉米平均产量表现为NT/ST>ST/CT>ST >NT>CT/NT>CT,以NT/ST处理最高,分别较其他5种处理显著增产4.2%、13.0%、11.3%、4.7%和13.8%;经济效益平均表现为NT/ST>ST/CT>ST>NT>CT/NT>CT.在6种耕作处理中,免耕/深松轮耕处理在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升土壤肥力和增产增收方面都表现出优越性,为旱作春玉米田较适宜的土壤轮耕模式.  相似文献   
2.
产气荚膜梭菌双圈溶血现象之培养及其毒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介绍了产气荚膜梭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经数次传代培养后恢复毒力产生双圈溶血现象的培养方法,并阐明了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两种毒素(θ毒素和α毒素)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肝素酶是一类能够特定切割肝素或硫酸乙酰肝素中α-1,4糖苷键并将其裂解成有活性寡糖片段的酶,主要分为真核生物肝素酶(Heparanase)和原核生物肝素酶(Heparinase)。由于原核生物肝素酶是一种高效绿色的生物催化剂,因此近年来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性研究逐渐被重视。文中结合本课题组相关工作,归纳介绍了原核生物肝素酶通过作用于硫酸肝素蛋白聚糖(HSPGs)生成肝素小分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方面的应用;原核生物肝素酶在制备第三代创新型抗凝血药物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WMH)和超低分子量肝素(Ultra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ULMWH)方面的应用;原核生物肝素酶作为肝素拮抗药物等医药领域的重要应用;并展望了原核生物肝素酶的未来应用前景及挑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PPI)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0例PPI患者,根据术后1年是否发生囊袋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前PCT、Hb、NLR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I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PCT、Hb、NLR对PPI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1年,400例PPI患者术后囊袋感染发生率为8.00%(32/4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糖尿病、起搏器更换/升级、术后囊袋血肿和PCT、NLR升高、Hb降低为PPI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PCT、Hb、NLR联合预测PPI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大于PCT、Hb、NLR单独预测。结论:术前PCT、NLR升高和Hb降低与PPI患者术后囊袋感染有关,术前PCT、Hb、NLR联合预测术后囊袋感染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的两用性及其监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隐患。隐患之一是如果先进的生物技术被恶意缪用或误用,就有可能产生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威胁的新的危险病原体。这些病原体有可能被用于发展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活动。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生物技术被恶意使用或误用的几个事例,分析了国内外生物技术两用性监控措施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生物技术监控时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秸秆覆盖深松耕能保护土壤并调节土壤结构,但长期连续深松并不能获得持续增产与培肥土壤效果。为实现持续培肥增产的目的,于2007—2016年在黄土旱塬区连作春玉米田进行了深松轮耕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免耕/翻耕/深松(NT/CT/ST)与深松/翻耕(ST/CT)轮耕处理,并以连续深松(ST)为对照,对比分析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T相比,NT/CT/ST处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DR0.25)和水稳定性团聚体(WR0.25)较ST分别显著增加9.2%和21.9%,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增加;ST/CT处理WR0.25显著增加了11.9%。在0~20 cm土层,NT/CT/ST和ST/CT处理土壤容重较ST分别显著降低7.0%和11.5%,土壤孔隙度分别增加8.4%和13.9%;在20~40 cm土层,ST/CT处理土壤容重增加了6.9%,土壤孔隙度降低了5.7%。NT/CT/ST比ST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但降低了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NT/CT/ST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多年平均值较ST/CT和ST分别提高4.8%和10.2%。DR0.25、WR0.25、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深松轮耕模式提高了DR0.25、WR0.25、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有利于玉米籽粒产量提高。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NT/CT/ST处理有利于培肥土壤,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并且可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为推荐轮耕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