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3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消化道中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免疫活性(IR)细胞的分布、组织定位及其在冬眠期的变化.方法 应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生物统计学分析.结果 Ghrelin-IR细胞在扬子鳄的小胃密度最高,在胃贲门部、胃体和胃幽门部有少量分布,主要位于胃腺上皮细胞之间.在食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中均未检测出ghrelin-IR细胞.冬眠期小胃ghrelin-IR细胞显著性减少(P〈0.01),其它部位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扬子鳄消化道ghrelin-IR细胞的分布同其它动物有相似之处,也有其一定的特异性.Ghrelin在扬子鳄冬眠期的代谢变化和能量稳态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国濒危的物种,野生鳄种群已濒临灭绝。通过放归工程,将挑选饲养鳄放养到野外去扩大野生种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检测扬子鳄的健康状况为扬子鳄的筛选提供依据。从25条准备进行野放的扬子鳄泄殖腔中筛选出13种形态不同的菌株。应用细菌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它们分别属于6个属的8个种和一个未分类的菌;从扬子鳄生活的水体中筛选出8种形态不同的菌株,鉴定它们分别属于1个属的4个种。经分析,除了未分类的菌之外,从扬子鳄泄殖腔中分离得到的菌株都是非致病性的且不同于扬子鳄生活水体中分离的菌株,因此可以认为这些扬子鳄是健康的,可以野放。由于从标记为AS12的扬子鳄体内分离到一个分类地位尚未确定的菌,对它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检测,但这种菌的致病性方面特征尚不清楚,建议不考虑野放标记为AS12的扬子鳄个体。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宣城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三代繁殖鳄1982—2003年繁殖力有关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年来繁殖研究中心扬子鳄产卵量明显减少;亲代受精率为(83.80±2.37)%、孵化率为(89.53±0.86)%;发现F1受精率为(79.38±2.74)%、孵化率为(83.78±1.95)%;F2代个体受精率为(68.7±1.84)%、孵化率为(88.16±1.68)%;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F(受精率)=4.33(P<0.05)、F(孵化率)=4.56(P<0.05)差异显著。分析影响扬子鳄繁殖的因素发现:产卵量明显减少可能与亲代鳄逐渐退出繁殖期、F1代鳄整体产卵能力有下降趋势、F2代鳄没有大规模进入繁殖期有关;分析历史资料发现扬子鳄产卵窝数与4月份的温度相关性高(R=0.979,P<0.01);作者认为F1、F2代个体与亲代之间的受精率、孵化率有显著差异,近交衰退、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有密切关系。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建立理想状态下饲养扬子鳄种群数量估计模型,预测10年内扬子鳄饲养将可能达到19000尾;根据该种群增长模式及种群年龄结构特点,应扩大饲养规模,特别是育成鳄饲养池及幼鳄饲养池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扬子鳄的人工养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仅介绍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亲本的驯养技术及其探索过程。1 第一阶段(1980—1983) 鉴于1979年底建立的圆形饲养池(约500平方米)。在二年内先后投放的近70条鳄均未能繁殖,因此自1982年春建立了一个总面积约13 000平方米的繁殖饲养区。同年6月从170条成年鳄中挑选雄鳄12条、雌鳄88条放入繁殖区。经过当年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饲料的质与量对初生扬子鳄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饵料组成以小鱼、小虾、螺、兔肉、猪肝和乌鳢肉进行有规律的混合搭配饲喂,幼鳄生长最好,并初步探讨了越冬前及越冬后每鳄每天较合适的喂食量。  相似文献   
6.
扬子鳄4个Sox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人SRY基因HMG-box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用PCR扩增了扬子鳄Sox基因的HMG-box,并对PCR产物进行了亚克隆和测序。结果在雌雄个体中均筛选到4个不同的Sox基因,无性别差异。其序列与人相应的SOX基因保守区编码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1%、96%、100%、96%,分别命名为AS-Sox1,ASSox2,ASSox11,ASSox22。与其他动物相关的Sox/SOX基因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扬子鳄Sox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进化位置各异的其他动物的Sox/SOX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高度的同源性,显示出Sox基因在系统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7.
扬子鳄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迄今,对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肠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已有清楚的认识.在动物的进化中,爬行类属承前启后的过渡类群,其肠道组织结构与哺乳类存在较大差异(Luppa,1977),肠上皮细胞的更新机制也与哺乳类不同(Wurth et al.,1964).  相似文献   
8.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小胃是在胃幽门部与十二指肠的交接处由胃幽门括约肌和十二指肠括约肌突入管腔形成的一个小腔,其生理功能一直不清楚。本文采用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扬子鳄小胃黏膜的组织化学成分、细胞超微结构及细胞类型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小胃黏膜上皮PAS反应呈强阳性,AB染色呈弱阳性,主要分泌中性糖蛋白和少量的含硫酸性糖蛋白。电子显微镜下,扬子鳄小胃黏膜上皮主要由表面黏液细胞组成,偶见内分泌细胞。小胃腺部则70%-90%为内分泌细胞,其余为少量的腺黏液细胞和泌酸胃酶细胞。应用7种胃肠激素的抗血清在小胃黏膜中检测出了5-羟色胺(5-HT)、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生长抑素(SS)、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细胞,以Glu细胞密度最高,VIP细胞密度最低。未检测到胰多肽(PP)细胞。本研究结果表明,从组织化学成分和细胞类型看,扬子鳄的小胃与胃同源;从细胞超微结构和内分泌细胞所占百分比例看,扬子鳄的小胃已出现了明显的特化,泌酸胃酶细胞中未见泌酸小管,可能没有泌酸功能。内分泌细胞含量丰富,可能在调节胃肠道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动物学报54(6):1044—1050,2008]。  相似文献   
9.
吴孝兵  王朝林 《动物学报》1993,39(4):406-411
本文研究了扬子鳄的视神经。结果明明,视神经中可见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有髓纤维分布均匀,无髓纤维常聚集成团;胶质细胞核,在视神经中可看到两种类型,有髓纤维总数为200,000-300,000根,纤维直径范围为0.41-6.66μm,只有一个峰值,峰直径为1.31μm;纤维轴突径与纤维直径之比(d/D)约为0.73-0.75。经统计分析,同个体左右侧神经纤维数目有差异,同一神经中周围区与中央区数目分布  相似文献   
10.
扬子鳄是一种人工饲养繁殖成功的濒危野生动物。1992年获CITES成员大会批准,允许子二代鳄的商业性开发利用。作者分析了我国扬鳄保护、养殖现状和扬子鳄群体的跗特征,认为一方面扬子鳄野生资源仍受到威胁,另一方面随着饲养各群数量的增加,养殖费用不断增长,扬子鳄在潜在经济价值也示能实现。鉴于此,提出加强动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扬鳄保护遗传学和开发利用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