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为探究低氧-酸化胁迫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早期发育阶段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溶解氧7.0 mg/L,pH 8.1)、低氧组(溶解氧3.5 mg/L,pH 8.1)、酸化组(溶解氧7.0 mg/L,pH 7.3)和低氧-酸化组(溶解氧3.5 mg/L,pH 7.3)。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置大黄鱼受精卵4.0×10~4粒。在实验开始(记录为0 d)和受精卵孵化后1 d、3 d、5 d、10 d、15 d、20 d、27 d测定其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Ⅰ)和生长激素(GH)含量,以及丙酮酸激酶(PK)、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和钠钾ATP酶(NKA)活性。并测定27 d时的体长和体高。实验结果表明,低氧和酸化胁迫在27 d均显著抑制大黄鱼体长、体高的增长,低氧-酸化双重胁迫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含量分别在3个处理组的多个时段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其中,3个处理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含量在3 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生长激素含量在不同处理组中均出现升高的趋势,27 d时3个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丙酮酸激酶活性在低氧-酸化组1~5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其他三个组的变化基本上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谷丙转氨酶活性在3个处理组中的多个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3个处理组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在3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15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3个处理组钠钾ATP酶活性在3 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综合分析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大黄鱼早期发育阶段在低氧和酸化胁迫的环境中个体生长均会受到抑制,低氧-酸化的双重胁迫对其抑制作用更显著。各处理组的代谢酶活性在多个时段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性变化,结合本实验中大黄鱼个体生长差异和代谢酶活性差异的分析得出,低氧和酸化胁迫导致大黄鱼主要代谢酶活性产生了响应性的变化,进而最终影响了大黄鱼的个体生长。  相似文献   
2.
养殖密度对银鲳幼鱼生长及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养殖密度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因子之一,可直接影响到养殖成活率、生长性能、游动行为、健康状况、水质、摄食情况以及养殖产量。较高的养殖密度导致水质恶化、过度拥挤以及不利的群体效应等,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最终影响到养殖效果。银鲳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品种,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其养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养殖密度对银鲳(Pampusargenteus)幼鱼(5.33±0.07)g生长、组织中糖元与乳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本试验共设4组放养密度,分别为5、10、15、25尾.m-3,依次编为D1组、D2组、D3组、D4组,试验周期为60d。结果显示,在低于15尾.m-3(D3组)的密度范围内,银鲳的生长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但在D4组,银鲳的生长率相对于D3组明显降低;各处理组间肝体指数与成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肌肉与肝脏中糖元含量明显降低,但肌肉乳酸含量并未有显著性变化;在D1至D3组密度范围内,养殖密度对肌肉与肝脏中SOD与CAT活性均未有显著性影响,但D4组的SOD活性均显著低于D2和D3组,且D4组肝脏CAT活性显著性低于D3组;然而,养殖密度对肌肉CAT活性以及组织中GSH-PX活性并未造成显著的影响。在试验周期内,本试验所设的养殖密度范围对银鲳并未产生明显的不良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东海银鲳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东海银鲳(Pampus argenteus)及其可能摄食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以期探讨东海银鲳可能的食物来源.结果表明:东海区银鲳平均碳(813C)和氮(δ15N)稳定同位素比值分别为-18.22‰、8.16‰,其可能摄食饵料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17.33‰~-21.58‰,差值为4.25‰,δ15N值变化范围为3.89‰~7.96‰,差值为4.07‰;东海银鲳可能的食物来源主要为箭虫、虾类、水母类、头足类、仔稚鱼和浮游动物等,其中箭虫为主要可能的食物来源,其贡献率为24%~78%,平均贡献率为57%;银鲳可能摄食的其他饵料中,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虾类、水母类、头足类、仔稚鱼、>1000 μm浮游动物、500~1000 μm浮游动物和100~500 μm浮游动物,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1.8%、8.4%、7.1%、5.0%、4.9%、3.2%和2.6%.由以上结果可知,银鲳是一种广食性鱼类,其饵料种类较多,碳和氮的来源均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饥饿胁迫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初孵幼体为材料,分析了饥饿胁迫对幼体存活、行为变化,消化酶活力,脂肪酸组成,以及饥饿后再投喂对幼体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存活、体态和游动行为的影响较大,至第7天全部死亡.初孵幼体的胃蛋白酶活力在饥饿5d时出现最低值0.23±0.04 U·mg-1·prot-l;胰蛋白酶活力在饥饿5d时最高为737.30±26.26 U·mg-1·prot-1;淀粉酶活力在饥饿5d时降至最低13.93±2.00 U·g-1·prot-1;脂肪酶活力在饥饿2d时最低17.46±0.79 U·g-1·prot-1.饥饿状态下,机体消耗利用自身脂肪酸成分的顺序依次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低不饱和脂肪酸,最后是高不饱和脂肪酸.曼氏无针乌贼的不可逆点(PNR)为第5天.实验结果有助于合理制定曼氏无针乌贼育苗前期饵料的投喂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