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miR-186-5p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qRT-PCR检测miR-186-5p在不同周龄小鼠白色脂肪组织及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通过脂质体将miR-186-5p mimics,inhibitors转染入增殖液或分化液培养的3T3-L1细胞后,利用CCK-8,EdU和qRT-PCR检测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其脂滴形态;通过生物信息软件TargetScan和双荧光报告系统分别对miR-186-5p靶基因进行预测和确认.结果: (1)miR-186-5p在1~6周龄小鼠的白色脂肪组织及3T3-L1前脂肪细胞自然分化过程中表达量均逐渐上调.(2)与阴性对照相比,mimics或inhibitors转染分别显著地促进或抑制了miR-186-5p的表达.(3)过表达miR-186-5p后,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速率减慢,脂滴增大增多;而抑制miR-186-5p后,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速率增快,脂滴数量减少,且粒径变小.其中过表达miR-186-5p显著地降低了野生型Wnt5aMapk1 3'-UTR活性,而突变相应的绑定位点可解除该抑制作用.结论: miR-186-5p可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且通过直接靶向Wnt5aMapk1以促进其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2.
甘肃河西走廊的啮齿动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2年4-8月,作者在甘肃河西走廊的一些地区,对啮齿动物作了调查,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额济纳旗和肃北马鬃山北部边境地区啮齿动物调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1979—1980年作者等人对内蒙古额济纳旗及肃北马鬃山北部边境地区的啮齿动物进行了调查。调查地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归属古北界,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其生态地理动物群为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共发现啮齿动物14种,其中沙鼠亚科和跳鼠科的种类构成该地区啮齿动物区系的主体。子午沙鼠为当地的优势种,其它为常见种,它们分布广、数量多。另外,三趾心颅跳鼠、肥尾心颅眺鼠和短耳沙鼠等数量少、分布范围窄,为当地特有种。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啮齿动物地理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为历史上通往我国新疆及中亚大陆的交通要道,以丝绸之路而闻名于世界。19世纪末,一些外国学者及旅行家曾对河西走廊作过动物学方面的调查。解放后,中国科学院甘青调查队于1958-1960年对河西地区的兽类进行了调查。随着自然疫源地普查工作的深入开展,省、地、县的有关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对河西走廊的部分地区和县(市)做过一些动物学方面的工作,但专门对啮齿动物地理分布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查还不多。我们于1982年4-8月对河西走廊的马鬃山、安西、敦煌、金塔等地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