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苎麻酶法脱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Bacillas sp.No.5黄产生果胶酶的最适条件是氮源1%(NH_4)SO_4,碳源5%麸皮,诱导物2%甜菜渣:34℃、培养34h。酶作用最适温度50℃,最适pH9.6;50℃以下、pH8.4以下,酶的稳定性较好。用粗酶液脱胶时,先将苎麻纤维放入稀酸中煮30分钟,再放入80~100ngu/ml(粗酶液pH9.6,保温50℃、4小时,可脱去麻纤维93%的胶质。在脱胶过程中,可用测定还原基团来指示脱胶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实践用一次性吸痰管(管腔不能太细,16号管最适宜)连接输液器的灌肠法并配合有效的抗生素用于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能够减少灌肠液外及强烈排便感,从而改善灌肠效果。方法: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连接输液器的灌肠法进行术前肠道。结果:通过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连接输液器的灌肠法,75例病人手术时全肠道无粪渣,无粘液或少量液气体较少,2例病人术后出现发热,5例病人出现腹胀,3例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结论:吸痰管灌肠法能达到彻底清洁肠道的目的,使肠道细菌降至最低,能减少病人不适,病人愿意接受。  相似文献   
3.
吴莎莎  李苹  王娜  许成钢 《微生物学报》2022,62(5):1864-1875
【目的】本研究以革兰氏阳性细菌解纤维素梭菌(Rumini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为研究对象,筛选作用于纤维小体编码基因簇cip-cel mRNA的核糖核酸内切酶。【方法】通过对预测的4个假定编码核糖核酸内切酶基因进行基因敲除、体内过表达、体外过表达和活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它们对cip-cel mRNA剪切位点的剪切能力。【结果】敲除rnc和rnj基因,对cip-cel mRNA剪切没有任何影响;体内过表达RNase时能够加速cip-cel mRNA的降解,而过表达RNase G时,则结果与野生型对照菌株无异;RNase G基因rng和RNase Y基因rny的体外活性鉴定分析,发现RNase G对体外转录的包含cip-cel mRNA剪切位点的RNA没有作用,而RNase Y能够对其进行剪切和降解。【结论】RNase Y是能够作用于cip-cel mRNA的核酸内切酶。该研究结果对理解革兰氏阳性细菌核糖核酸内切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基因差异表达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PCR-SSCP分析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娜  连易水  刘砚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0):1841-1844,1825
目的:优化PCR-SSCP分析方法。方法:选择野生型Kir2.3质粒和突变型Kir2.3(2123L)质粒为样本,其PCR结果的鉴定采用2%的琼脂糖凝胶EB显色,SSCP分析采用12%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DNA银染显色。PCR产物变性比较了三种方法:即碱变性、SDS变性、直接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根据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及甘油的比例设计了六个实验组,每组采用两种条件电泳,即:30mA恒流快速电泳和100V恒流过夜电泳。结果:选择直接变性的PCR产物作为变性上样液,并确定了三种凝胶配及该条件下适用的电泳条件。即: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49比1,凝胶中含1%甘油,4℃,500V高压电泳3min接着30mA恒流快速电泳3h;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49比1,凝胶中含5%甘油,4℃,500V高压电泳3min接着30mA恒流快速电泳3h;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29比1,凝胶中不合甘油,4℃,500V高压电泳3min接着100V恒流过夜电泳12h。结论:条件优化的PCR-SSCP是一种筛查基因突变简便、有效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静  王娜  朱作言 《遗传》2006,28(8):1023-1030
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沿身体前后轴形成一定数目的暂时性结构—体节(somite),随着胚胎的继续发育每个体节分化成为生骨节,生皮节和生肌节,继而生成各种组织。近三十年来,研究者们就体节的发生和发育提出了多种解释模型,这包括时钟波阵面模型,反应扩散模型,时钟诱导模型,时钟痕迹模型等,虽然这些模型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来解释动物体节发生和发育的不同现象, 但无一能够解释体节发生和发育的全部。然而,大多数模型都提出了时钟分割(segmental clock)这一概念。鸡胚中的c-hairy1和c-hairy2,鸡胚、小鼠中的lunatic fringe以及斑马鱼中的her1, Delta C等几种基因的表达图式的研究为模型中分割时钟的存在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上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2种肽链延长因子(eEF1A-1,eEF1A-2)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神经元中的表达特征,探 讨其调控机制.应用Western印迹和组织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两蛋白质在不同基因型小鼠(n =10)神经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结果表明,在胚胎期和幼龄期的野生型小鼠神经元胞 质中,eEF1A-1呈高水平表达并随发育而下降,于出生后26 d时停止表达;而eEF1A-2蛋白于出生后7 d开始表达并呈上调趋势,出生后20 d时达到最高水平,其后一直保持稳定表达,2种肽链延长因子在野生型小鼠神经元中的表达随发育而呈相反变化.eEF1A_2基因突变小鼠无eEF1A-2蛋白,eEF1A_1蛋白的表达模式与野生型小鼠基本类似,但出生后26 d时仍有微量表达.2种肽链延长因子在野生型小鼠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变化受内在机制调控,不直接受各自表达水平的影响;eEF1A_2蛋白与神经元生理功能的维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变形链球菌是导致龋齿发生最主要的细菌。本实验采用带transwell小室的细胞培养板,从九株不同种属的益生菌中,筛选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菌株。通过筛选获得一株唾液乳杆菌ZM06,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表明,菌株ZM06并不能直接杀死变形链球菌,但却能抑制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形成。通过生物膜形成实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相对定量与生物膜形成直接相关的基因(包括gtf B,gtf C,ftf,gbp B,gbp C)表达证实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菌株ZM06降低了变形链球菌调控生物膜形成的5条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荧光定量PCR表明,菌株ZM06不仅下调了之前报道的种间群体感应系统中调控生物膜形成的lux S基因的表达,而且还对其他4条调控这些基因的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TCS-1(vic K,vic R),TCS-2(cia H,cia R),TCS-11(hk11,rr11),TCS-13(com D,com E)表达下调。之前还没有报道称益生菌可通过这4条信号通路影响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本研究为益生菌预防龋齿的潜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血浆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与癌症的发生、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探讨了癌症病人血浆外泌体miRNAs在cDNA文库构建中非特异性扩增的解决方案。在酶切法中,采用核酸外切酶T (exonuclease T, EXOT)和phi29 DNA聚合酶降解引物;在磁珠法中,利用DNA结合磁珠分离模板和引物。随后,采取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磁珠分离情况,运用RT-qPCR检测癌症病人血浆外泌体miRNA和不同连接物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非特异性扩增来源于miRNA的连接物USR5SR;核酸外切酶T (EXOT)和phi29 DNA聚合酶虽可降解USR5SR,但模板链也会发生降解;磁珠分离法中以9%PEG沉淀引物片段、15%PEG沉淀模板链效果最佳。综上所述,磁珠分离法能够高效解决cDNA文库构建中的非特异性扩增,从而实现293T细胞和癌症病人血浆外泌体miRNA cDNA文库的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悬滴培养、燕麦-琼脂培养等方法及显微成像技术对绒泡菌科Physaraceae 4种黏菌(黄头绒泡菌Physarum flavicomum、淡黄绒泡菌Physarum melleum、垂头绒泡菌Physarum album、针箍菌Physarella oblonga)的个体发育特征进行比较研究,首次实现了垂头绒泡菌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完整生活循环。4种黏菌孢子萌发均为V-型开裂,但萌发时间有所不同,黄头绒泡菌萌发所需时间最短,仅需5h,而针箍菌萌发所需时间最长,需要2d;针箍菌和淡黄绒泡菌形成的黏变形体均可转变为游动胞,而相同条件下黄头绒泡菌和垂头绒泡菌并未有游动胞形成;4种黏菌原生质团的生长速率不同,在光照刺激下针箍菌、淡黄绒泡菌、黄头绒泡菌和垂头绒泡菌的原生质团分别经过2–3d、2–3d、7d和13d,发育成子实体;完成孢子到孢子的整个生活史,针箍菌和淡黄绒泡菌需要25–30d,黄头绒泡菌和垂头绒泡菌需要40–4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