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腺体的萜类代谢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所产生的气味都是从其表皮细胞特化形成的特定结构中即毛状体释放出来的。这些气味一般都是属于次生代谢过程中的单萜类化合物。产生这些气味目前认为是通过细胞质和细胞质体两种途径来合成的。而关于合成这些气味的基因调控以及基因转化工程都有了初步的研究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青枯菌hrp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枯菌的hrp基因可诱发植物的超敏反应.对其基因组全序列测定表明:hrp基因簇位于基因组的大质粒上,共有20多个基因组成.从青枯菌中分离得到的可直接诱发植物超敏反应的效应蛋白主要为pop基因编码,它由hrp基因编码的类型Ⅲ蛋白分泌通道释放.目前的研究表明:(1)在hrp基因簇中,hrpY、hrpX及hrpV与分泌通道的一种纤毛的组装有关;(2)hrpB是整个类型Ⅲ蛋白分泌通道基因的转录激活子并作用于基因组中的其它效应基因;(3)hrpG是植物信号对hrp,基因的表达进行级联调控的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4.
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微管在维持细胞结构、物质运输、分裂及植物细胞壁的建成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70年代后期,在微管生物化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的基础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与微管研究结合起来,使人们能够从整体水平观察以微管蛋白为主要成份的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我们采用免疫酶标技术,对生长在含不同激素培养基上的伊贝母愈伤组织的微管及微管蛋白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激素种类和微管的存在形式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分离和纯化生物大分子及亚细胞结构是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学的基本研究手段之一。由于亚细胞方法学(Subcellular methodology)的建立和从分子水平及亚细胞水平去探索生命现象,使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了。不仅如此,在深入认识生物信息传递的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亚细胞分部(Subcellular fraction)的方法,发展了生物工程或生物技术学,使生物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就使  相似文献   
6.
一种改进的沙蒿总R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沙蒿总RNA提取的方法。此方法有效地克服了沙蒿中富含的多糖类物质———沙蒿胶对总RNA提取的干扰。运用此方法所提取的RNA纯度高 ,完整性较好 ,可满足多数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8.
紫云英ISSR引物的筛选及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云英为研究材料,用哥伦比亚大学(UBC)公布的100条ISSR引物和11种株系紫云英品种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筛选出33条扩增条带较好的ISSR引物,对其中的ISSR引物进行梯度PCR,筛选出最佳的退火温度。再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紫云英ISSR-PCR反应体系的5种因素(模板、Mg2+、TaqDNA聚合酶、dNTP及引物)进行优化浓度。确立了适合紫云英的ISSR分析的反应体系。在25μl反应体系中,其反应浓度为:DNA模版50.00ng,Mg2+2.00mol/L,Taq聚合酶1.0 U,dNTP 0.25mmol/L,引物0.20μmol/L,2.5μl 10×buffer。本试验为以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紫云英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物种保护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红豆杉内生真菌产紫杉醇相关基因BAPT的鉴定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几种红豆杉中先后分离了30余种内生真菌,深入研究了三种能够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形态学观察及18srDNA鉴定它们分属于Fusarium(属)和Pestalotiopsis(属),三个菌株均可以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产生紫杉醇,经两周培养产量可分别达到8.5,31.5,31.1μg/L。(其中Pestalotiopsis1分离于南方红豆杉,Fusarium1分离于东北红豆杉,Pestalotiopsis2分离于中国红豆杉)。对这些内生真菌产紫杉醇的初步机理作了研究。BAPT(C-13phenylpropanoidsidechain-CoAacyltransferase)是红豆杉中紫杉醇合成途径里支链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我们根据其保守区序列设计了引物,首次在能产生紫杉醇的上述三种红豆杉内生真菌中克隆得到了BAPT基因片段,而分离的其它真菌并没有得到扩增。序列分析表明,来自内生真菌的BAPT基因片段序列与红豆杉BAPT基因片段序列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98.9%)。推测红豆杉内生真菌之所以能够合成紫杉醇,相关基因可能直接源于其宿主植物,即其遗传学起源是基因转移而不是共进化。这同时也建立了一种快速经济的鉴定产紫杉醇真菌的辅助方法。内生真菌的遗传稳定性及改良在进一步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甘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着内生菌,为了探寻传统药材甘草的质量与其内生菌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对采自新疆的甘草根部进行了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选用CYM真菌培养基,对其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及纯化,选择其中最占优势的两种菌落分别进行了菌落形态观察及菌丝形态(棉兰染色)观察,以及基因组DNA的18S rDNA和ITS rDNA序列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从甘草根部主要分离到两种内生真菌,分别属于Fusarium镰刀菌属和Gibberella赤霉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