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喜马拉雅西部独特、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当地居民生计及生态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当地居民与山地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农业生产、畜牧业放牧、薪柴采集以及其他多种多样的资源利用方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山区文化景观。本文以印度北部的山地小流域PaliGad(共有25个村子)为例,主要研究当地的资源利用状况,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该地区可利用自然资源进行评估分析,通过从户到户的社会经济调查,对其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以及受威胁的程度进行估计,研究分析了村民对资源需求及获取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平均每人每天的薪柴采集量为1.12k,平均每人每天通过修剪枝叶获得饲料采集量为3.69kg,平均每人每天从森林中采集草料的量为3.25kgo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估测的结果显示,森林可提供更多的临时调节功能,而农业更多的是支撑服务功能,河流,水体给当地人提供了文化服务功能。以山区典型的人-地生态系统为例,这类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资源破碎化程度很高。研究发现,该区域贫瘠土地上的自然资源需求还在不断增加。因此,从长远来看,人对资源的无止境获取将不利于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缅甸位于中国、孟加拉国和印度之间,是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交汇处,因此其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多样性。同时,缅甸又是以佛教文化为主流、以缅系各族(如巴玛人、茵达人、东友人)、傣族(傣龙、傣勒)和克钦族(如景颇人和载瓦人)等汉藏语系族群为主体的国家,可见缅甸的传统文化又有极大的统一性。因此,作为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人与植物的关系,其科学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3.
云南拥有独特的食花文化,蕴藏着丰富的食花资源与传统知识。棠梨花是云南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食用花资源之一,是民间对可食用蔷薇科梨属(Pyrus)植物花的统称,其具体涉及的物种以及民间利用知识与现状尚待研究阐明。该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初步选择云南省普洱市的思茅区和墨江县,在棠梨花采集旺季,开展了民族植物学调查,包括标本采集与鉴定、集市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表明:(1)该地区食用棠梨花来自三种野生梨属植物,即川梨(P. pashia)、杜梨(P. betulifolia)和无毛川梨(P. pashia var. kumaoni),其中川梨利用频率最高。(2)棠梨花在集市上早春野生蔬菜中比重高,在当地和外地同时显示了很大的市场潜力。(3)当地民族在棠梨花的采后处理与加工方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4)食用理由主要包括清热、应季和无污染。该研究阐明了可食用棠梨花的物种、相关传统知识与利用现状,为棠梨花的资源价值与影响力评估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探讨食花的文化因素与生理学意义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松茸产区楚雄州、保山市、迪庆州各设置一个固定样方监测点,观察和监测松茸出菇情况,并在样方内设置自动气象观测仪监测和记录气象因子及其变化。通过监测数据发现三个监测点的出菇开始时间和出菇高峰存在差异。其中迪庆州叶日监测点的出菇时间早且相对集中,呈现1个集中爆发式的出菇高峰 而保山市海棠和楚雄州芹菜塘两个监测点的情况基本一致,即出菇时间相对较晚但周期长,有3个出菇小高峰。松茸子实体的菌盖、菌柄和高度与生长天数各自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函数关系。通过对比分析三个研究点的气象因子差异,及其对出菇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发现:三点间出菇前和出菇日的温度基本一致,高温缩短子实体的存活时间,土壤温度可能是影响出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省保山市杨柳白族彝族乡实地调查的86块云南松样地数据,使用非线性拟合的方法拟合优选常用树木生长方程,建立了包括地位指数、密度指数、平均直径和蓄积量的生长模型。经验生长方程Schumacher的拟合度与其它方程相近,但模型中参数变异系数均比其余方程低,为地位指数、平均直径和蓄积量的最优方程。  相似文献   
6.
喜马拉雅西部独特、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当地居民生计及生态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当地居民与山地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农业生产、畜牧业放牧、薪柴采集以及其他多种多样的资源利用方式, 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山区文化景观。本文以印度北部的山地小流域Pali Gad (共有25 个村子)为例, 主要研究当地的资源利用状况,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该地区可利用自然资源进行评估分析, 通过从户到户的社会经济调查, 对其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以及受威胁的程度进行估计, 研究分析了村民对资源需求及获取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平均每人每天的薪柴采集量为1 . 12 kg , 平均每人每天通过修剪枝叶获得饲料采集量为3 . 69 kg , 平均每人每天从森林中采集草料的量为3 .25 kg。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估测的结果显示, 森林可提供更多的临时调节功能, 而农业更多的是支撑服务功能, 河流􊄯水体给当地人提供了文化服务功能。以山区典型的人- 地生态系统为例, 这类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资源破碎化程度很高。研究发现, 该区域贫瘠土地上的自然资源需求还在不断增加。因此, 从长远来看, 人对资源的无止境获取将不利于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生物标记法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高山栎林和高山松林内的松茸菌塘和非菌塘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菌塘内的优势菌群主要包括真菌(18:2ω6,9c、18:1ω9c、18:3 w6c(6,9,12))、革兰氏阴性菌(19:0 cyclo w8c)、革兰氏阳性菌(15:0 iso)和未被鉴定的PLFAs(16:0、17:1 anteiso B、18:1 w6c、16:1 w6c和18:0);2)从群落组成上看,菌塘内的真菌百分含量、真菌/细菌生物量比(F/B)显著高于非菌塘,而革兰氏阴性菌(GNB)和革兰氏阳性菌(GPB)的百分含量,以及总PLFAs均匀度(J)均低于非菌塘;3)从群落结构上看,土壤微生物群落在菌塘和非菌塘间、以及不同林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菌塘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林型;4)无论是在群落组成还是群落结构上,林型均不与菌塘存在交互作用,即松茸菌塘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不随宿主森林类型而发生改变;5)土壤化学性质与林型密切相关,但与菌塘关系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菌塘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与非菌塘有所不同,且在两种林型中表现相似。  相似文献   
8.
以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丰产区云南省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物种分布模型,并通过影响印度块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和气候因子,共同模拟现在及未来生境分布模式。结果表明结合环境因子和气候因子,在建模过程中能提高模型预测准确度,在几类物种分布模型中,MAXENT模型具有最优的拟合效果。在大的空间尺度上,年降水,最湿季度降水,最冷月份最低温、地貌类型及土壤类型对印度块菌的生境分布影响最大。此外,在模型模拟的A2和B2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印度块菌未来的新增生境均呈北上趋势,且B2情景下生境的适生程度低于A2情景。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的追求永无止境,总希望找到一些"超级植物",既能满足日常需要,又易于栽培收获,最好还能有一点文化寄托。这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然而这样的"超级植物"还真的存在。古往今来,中国人找到了大豆和茶、北美原住民找到了玉米、安第斯山的居民找到了玛咖、埃塞俄比亚人找到了咖啡。最终这些超级植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