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大体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排泄系统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秦岭滑蜥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泄殖腔。肾脏由被膜与实质构成,实质包括许多泌尿小管与少量结缔组织。泌尿小管包括肾单位与集合管,肾单位的数量较两栖类有了明显增加。结缔组织中分布有少量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大量胶原纤维。输尿管由许多分支的集尿管汇聚形成,包括黏膜与外膜,黏膜由单层柱状上皮过渡为多层鳞状细胞,固有层零散分布有浆细胞,结缔组织中分布有胶原纤维与少量弹性纤维。膀胱由黏膜层、肌层与外膜构成,黏膜上皮为变移上皮,固有层分布有少量的浆细胞。消化道、生殖道和输尿管末端汇聚于泄殖腔,泄殖腔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上皮分布有黏液性细胞和少量浆细胞。秦岭滑蜥的排泄系统与其他卵胎生蜥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视网膜年龄相关的显微结构特征,并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及表达强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秦岭滑蜥视网膜由内至外共分为10层,与昼行性蜥蜴类视网膜结构特征一致。亚成体和成体视网膜总厚度较幼体明显增加,但三者神经节细胞层、外界膜以及视杆视锥层厚度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视网膜细胞核层数无差异:外核层1~2层,神经节细胞层3~4层,内核层6~8层。视网膜GFAP免疫阳性主要定位于内界膜和神经纤维层,且神经纤维层阳性最强。GFAP阳性表达呈现成体最强、幼体较强、亚成体最弱的年龄相关性,这可能与视网膜胚后发育中的生理功能调节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丽敏  杨纯  郭俐 《动物学杂志》2016,51(4):614-622
为揭示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消化系统的基本特征,运用大体解剖与组织切片技术、Grimelius浸银法对其消化系统组织结构以及消化管嗜银细胞的分布、形态和密度进行了观察。除舌外,消化管的管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消化管各部分的差异主要在管壁厚度和黏膜皱襞数量。各段管壁厚度以胃幽门部最厚,达(221.03±5.94)μm,而十二指肠最薄,仅(63.59±1.17)μm。各段黏膜皱襞的形态和数量明显不同,空肠多达17~20个,其次为回肠和十二指肠,分别为15~17个和11~13个。此外,消化管各部分肌层的相对厚度及腺体的分布也存在差异。肝组织无典型的肝小叶分化,胰腺中胰岛不发达。在秦岭滑蜥的消化管中,锥形、椭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嗜银细胞广泛分布于固有膜和黏膜上皮细胞之间,胃体部的密度最高。上述结果表明,秦岭滑蜥消化系统结构与大多数爬行类相比,无明显差异。消化管中嗜银细胞分布、形态和密度可能与其在该物种中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杨纯  张育辉 《动物学研究》2007,28(3):303-310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了原癌基因FOS蛋白、17β-雌二醇(E2)和雌激素受体(ER)在中国林蛙生精周期中不同时期精巢内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在中国林蛙生精周期的Ⅰ—Ⅴ期,E2和ER在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内均有表达。在不同时期的精巢中,E2和ER在生精细胞的定位具有一致性:在Ⅱ—Ⅲ期,精子细胞的E2和ER阳性表达最强;在Ⅲ期,精子中E2和ER阳性反应强度显著高于Ⅳ—Ⅴ期(P<0.01)。在生精周期的Ⅰ—Ⅴ期,支持细胞中,E2和ER表达强度经历由强减弱再增强的变化过程。在生精周期的Ⅲ期,间质细胞中E2和ER阳性反应强度高于其他各期。除精子外的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内均有FOS阳性反应,其表达强度呈现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翅果油树幼苗对NaCl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翅果油树幼苗高度、叶绿素含量、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高度明显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整个处理过程中,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表明脂质过氧化反应水平不高.各处理浓度的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翅果油树幼苗在NaCl胁迫下有活性较高的膜保护酶系统,具有一定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6.
【背景】纳他霉素(Natamycin)是一种天然、广谱、高效的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是一种重要的纳他霉素产生菌。目前S. gilvosporeus基因组序列分析还未有报道,限制了该菌中纳他霉素及其他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及调控的研究。【目的】解析纳他霉素高产菌株S. gilvosporeus F607的基因组序列信息,挖掘其次级代谢产物基因资源,为深入研究该菌株的纳他霉素高产机理及生物合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相关软件对F607菌株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预测、功能注释、进化分析和共线性分析,并预测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对纳他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注释分析,比较分析不同菌种中纳他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差异;分析预测S.gilvosporeusF607中纳他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结果】F607菌株基因组总长度为8482298bp,(G+C)mol%为70.95%,分别在COG、GO、KEGG数据库提取到5 062、4 428、5063个基因的注释信息。同时,antiSMASH软件预测得到29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其中纳他霉素基因簇与S.natalensis、S. chattanoogensis等菌株的纳他霉素基因簇相似性分别为81%和77%。除2个参与调控的sngT和sgnH基因和9个未知功能的orf基因有差异外,S. gilvosporeus F607基因簇中其他纳他霉素生物合成基因及其排列顺序与已知的纳他霉素基因簇高度一致。【结论】分析了S. gilvosporeus全基因组信息,预测了S. gilvosporeus F607中纳他霉素生物合成的途径,为从基因组层面上解析S. gilvosporeus F607菌株高产纳他霉素的内在原因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揭示纳他霉素高产的机理及工业化生产和未来新药的发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葛慧华  刘婷  杨纯  张光亚 《微生物学报》1963,(收录汇总):3252-3263
【目的】β-1,4-木聚糖酶是木聚糖降解的关键酶之一,嗜冷嗜酸木聚糖酶在功能性低聚木糖的制备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相关报道较少。【方法】从太平洋火色杆菌(Flammeovirga pacifica)菌株WPAGA1基因组发掘到一条新型的木聚糖酶序列,经基因合成、质粒构建和表达,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该木聚糖酶(Xyl4513)具有2个保守结构域,一个属于糖苷水解酶11家族(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11,GH11)催化模块(Xyl4513-T),另一个属于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CBM)60家族(CBM4513),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GH11家族木聚糖酶含有CBM的现象。纯化后的Xyl4513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3.0,这一特性说明Xyl4513为嗜冷嗜酸β-1,4-木聚糖酶;而截短的木聚糖酶Xyl4513-T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20℃、4.0,且催化效率(kcat/Km)较前者下降了20%,说明CBM4513对酶稳定性和催化效率有较大影响。Ca^(2+)、Mg2+和Ni2+对酶催化活性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Ca^(2+)效果更为明显。仅当含有Ca^(2+)时,CBM4513才对β-1,4-木聚糖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属于Ca^(2+)依赖型CBM,其最大结合量为9.13μmol/g。【结论】本文获得了一种新型的嗜冷嗜酸木聚糖酶和相应的Ca^(2+)依赖型CBM,进一步丰富了它们的基因和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8.
葛慧华  刘婷  杨纯  张光亚 《微生物学报》2023,63(8):3252-3263
【目的】β-1,4-木聚糖酶是木聚糖降解的关键酶之一,嗜冷嗜酸木聚糖酶在功能性低聚木糖的制备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相关报道较少。【方法】从太平洋火色杆菌(Flammeovirga pacifica)菌株WPAGA1基因组发掘到一条新型的木聚糖酶序列,经基因合成、质粒构建和表达,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该木聚糖酶(Xyl4513)具有2个保守结构域,一个属于糖苷水解酶11家族(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11,GH11)催化模块(Xyl4513-T),另一个属于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CBM) 60家族(CBM4513),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GH11家族木聚糖酶含有CBM的现象。纯化后的Xyl4513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3.0,这一特性说明Xyl4513为嗜冷嗜酸β-1,4-木聚糖酶;而截短的木聚糖酶Xyl4513-T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20℃、4.0,且催化效率(kcat/Km)较前者下降了20%,说明CBM4513对酶稳定性和催化效...  相似文献   
9.
Lundberg 等首先发现猫下颌腺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兴奋时,血管活性肠肽(VIP)和乙酰胆碱(ACh)共同释放。VIP 影响唾液腺突触后细胞膜的兴奋性,可使主递质ACh 和胆碱M 受体的亲合力激增10~5倍。在突触水平可能存在两种反馈调节:(1)由突触前胆碱M 受体介导的抑制性回路,控制ACh 和VIP 释放。(2)ACh 和VIP 作用于突触前及突触后胆碱M 受体,降低ACh 的周转率。切断ACh 代谢的中枢性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婚垫的显微结构变化及其与睾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光镜观察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婚垫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并对婚垫内的睾酮(T)和雄激素受体(AR)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其结果表明:婚刺的形成是由生发细胞增生、颗粒细胞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大所致,其消退是由角质细胞包裹的颗粒细胞小体脱落所致。婚腺发育与婚刺形成同步,在林蛙婚配期间婚腺的分泌活动最旺盛。T和AR在颗粒细胞、生发细胞和婚腺内的分布与婚垫显微结构的变化周期一致,说明婚垫的形成与消退受T调控。婚垫发育的变化剧期与精子发生进程和精巢系数具相关性,即婚垫的形态特征可间接反应精巢的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