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霉素在罗非鱼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动物口服氯霉素后可能在可食组织中造成残留,本文通过以50mg/kg鱼体重的氯霉素(CAP)的剂量对尼罗罗非鱼单次口灌给药,采用HPLC和GC-ECD分析方法研究了CAP在罗非鱼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给药0.5h后,CAP在血浆和肝脏中的浓度均迅速上升,分别为4288.01±1285.53ng/mL和5214.18±1105.62ng/g,2h达到峰值22246.42±355.84ng/mL和25717.47±1740.66ng/g;而肌肉中CAP却上升较慢,2h仅为7744.08±2118.74ng/g,8h才达到峰值13232.89±1612.74ng/g,峰值仅约为血浆和肝脏的1/2。CAP在罗非鱼肌肉和肝脏中的消除速度均较慢,但肌肉比肝脏稍快,肌肉中第96d CAP降至为0.07±0.01ng/g,而肝脏中第120d尚在0.1ng/g以上,为0.25±0.06ng/g。肌肉和肝脏浓度常用对数-时间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y=-0.0966x 5.4292;y=-0.053x 4.7258,二者的T1/2β为7.14d和13.08d。若要使CAP在罗非鱼肌肉和肝脏中的浓度降至0.1ng/g以下,则休药期分别需80.47d和132.61d。试验表明CAP在罗非鱼组织中消除缓慢,尤其在肝脏中,因此肝脏可以作为CAP残留监测的首选组织。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γ-氨基丁酸B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GABABR)基因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本实验分别对异育银鲫不同组织中GABABR1基因进行RT-PCR扩增,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在与GenBank基因库中已知GABABR1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的基础上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一步分析其在异育银鲫不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结果:经克隆获得异育银鲫GABABR1基因CDS区序列383bp,编码127个氨基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ABABR1基因在异育银鲫脑、肝、肾、心、肠、鳔、鳃、肌、鳍、脾、卵巢、精巢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脑>尾鳍>精巢>心、肠、鳔> 卵巢、脾、鳃、肌>肝、肾。本研究证实了GABABR1基因在异育银鲫各组织中的表达的广泛性,且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盐酸双氟沙星(difloxacin, 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及其与药代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实验采用超滤法测定了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 运用HPLC测定其对应时间点药物浓度, 并分析了血浆蛋白结合率变化对DIF体内处置的影响。实验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为感染组, 健康异育银鲫为对照组。结果显示: 感染组各时间点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感染组与对照组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总药物浓度呈对数关系: y=-9.01ln x+74.34和y=-4.81ln x+65.15, 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游离药物浓度的对数关系式分别为: y=-6.36ln x+64.91和y=-4.36ln x+ 60.63; 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浆药时曲线均可使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描述; 感染组DIF的吸收和消除慢于对照组, 其表观分布容积和曲线下面积大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异育银鲫体内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促使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 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导致药物以结合药物的形式储存于血液中可能是导致药物组织分布受限、消除缓慢、长时间滞留于血液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神经传递的兴奋和抑制的相互平衡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其中抑制性则是由最重要的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调节的,而GABA则主要通过GABA A受体GABAAR起作用。A型受体是一种跨膜门控氯离子通道,可介导阶段性的抑制突触传递,也可强直性抑制外周突触传递,因此在神经性疾病如焦虑和癫痫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刺激GABA的分泌,增加其与GABA A受体的结合将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导致抑郁等消极情绪的产生;相反,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GABA A受体亚基特异性在药物筛选、研发过程中的应用得到广泛地关注,其中有关α1、β2和γ2三种功能性亚基的研究最为深入。异育银鲫因其良好的生长、繁殖优势,在国内得到广泛养殖。采用RACE法克隆得到了异育银鲫GABA A受体γ2亚基基因全长cDNA,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长2 763 bp,其中CDS区长1437 bp,可编码477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预测蛋白分子量55.3 k D,理论等电点9.13。异育银鲫体内GABA A受体γ2亚基氨基酸序列N端存在1个长度为35个氨基酸的信号肽,4个长度分别为23、20、23和23个氨基酸的跨膜区,3个N-糖基结合位点和2个O-糖基化位点,1个特异性结构域,其氨基酸序列具有明显的氯离子门控通道家族特征。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都在89%以上,表明该蛋白属于GABA A受体亚基家族。系统进化树表明异育银鲫与斑马鱼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
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雄、雌蟹血淋巴与肌肉内的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肌肉注射给药后血淋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立即达到峰值 ,药物开始向肌肉等组织中运转 ,血药浓度在 1h内迅速下降 ,而肌肉中的浓度达到峰值 ;此后无论是血淋巴还是肌肉中的盐酸环丙沙星浓度均缓慢下降 ,到第 12 0h雌、雄蟹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均在 1μg·mL-1(g-1)以下 ,到 2 16h均不能检出。研究表明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药物浓度可用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描述 ,雄、雌蟹的消除半衰期 (T1/ 2 β)分别为 40 .34± 1.48h和 2 2 .0 7±0 31h ;中华绒螯蟹的性别对盐酸环丙沙星在其体内的代谢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水霉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2],水霉是引起鱼类发生水霉病的主要病原,其适应温度范围广(5—26℃),分布范围亦很广[3]。水霉对宿主无严格的选择性[4,5],除鱼卵外,鱼类水霉病均非原发性疾病,而是继发性疾病[6,7]。当鱼类皮肤或鳃受到机械损伤及其他病原体的伤害时,水霉孢子会在伤口处侵染萌发。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没有一种药物可有效防治水霉病,防治水霉病成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对T3菌苗抗原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T3菌苗免疫中华鳖后的血清间接凝集抗体效价 (IAT)与免疫保护率 (PRP)的变化探讨了中华鳖的免疫应答规律。中华鳖对T3菌苗能产生较强的应答反应 ,免疫的二龄鳖PRP可达 82 6± 15 2 (19) % ,IAT达 1978 1± 716 4(19)。它对T3菌苗的免疫效应期为 3天 ,第 2 0天时免疫应答处于高峰 ,IAT与PRP分别为 176 8 0± 44 7 6 (4)与 91 7± 14 4(4) % ,持续 10天左右开始下降 ,到第 3个月左右基本上回复到免疫开始时水平。结论为 :中华鳖的免疫应答反应基本介于鱼类与鸟类之间 ,但较偏向于鸟类。  相似文献   
9.
【背景】鳗弧菌是海产动物弧菌病的主要病原,在海水水域中广泛存在。鳗弧菌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会生成生物膜,形成自我保护,对其防治是水产养殖行业的一大难题。【目的】探讨致病性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BYK0638生物膜的形成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鳗弧菌生物膜形成机制和致病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的微孔板法研究静置培养条件下鳗弧菌(V.anguillarum)BYK0638在96孔酶标板上的成膜情况,CCK-8法(Cell counting kit-8)定量检测生物膜中鳗弧菌的活力。【结果】鳗弧菌BYK0638能够在聚苯乙烯酶标板上形成稳定而明显的生物膜,其生物膜的OD450值在24 h达到峰值,60 h后趋于稳定;在107-108 CFU/m L范围内,鳗弧菌生物膜的OD450值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25°C时的生物膜OD450值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生物膜的形成量;在p H 4.0-11.0范围内,当p H值为7.0时鳗弧菌形成的生物膜量最高,在p H值为3.0和12.0时鳗弧菌几乎不形成生物膜;在TSB培养基中加入0.03-2.00 mmol/L Ca Cl2,鳗弧菌生物膜形成量与未添加Ca Cl2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在TSB培养基中加入0.03 mmol/L Mg Cl2,可促进鳗弧菌生物膜形成;Na Cl浓度为5%时,形成的生物膜OD450值最高;鳗弧菌在大黄鱼表皮黏液、肝脏、前肠、后肠组织提取液包被的96孔酶标板上形成的生物膜显著高于其他黏液和组织提取液包被组(P0.05)。【结论】致病性鳗弧菌BYK0638能形成稳定而明显的生物膜,其生物膜形成与外界环境因子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培养时间、初始菌浓度、温度、p H、Mg2+、盐度及不同组织和黏液等各种环境因子均能显著影响鳗弧菌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对患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从患病中华鳖皮肤、肝肾脾重要器官分离纯化病原菌, 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及人工感染试验, 并利用K-B及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J22是为中华鳖腐皮病病原, 其对中华鳖的LD50为3.30×104 CFU/g。J22株理化特性与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一致, 16S rRNA序列与产吲哚金黄杆菌同源性为99%, 综合判定J22株是产吲哚金黄杆菌。分离株对新霉素、庆大霉素及阿莫西林等12种抗生素高度敏感, 对氟苯尼考及多西环素等抗生素耐药; 二氧化氯、漂白粉及高铁酸钾对分离株消毒效果较好。分离菌株J22是中华鳖病原菌, 养殖时可选用庆大霉素、新霉素或者阿莫西林内服, 配合使用二氧化氯、漂白粉及高铁酸钾等外用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