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JNKs(c-Jun N-terminal kinases)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中的成员,主要参与动物应急反应和组织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调控过程。为分析藏绵羊在高寒低氧环境中的适应性进化机制,利用PCR-SSCP技术对藏绵羊、甘肃高山细毛羊和滩羊的JNK1基因第1、第8外显子的分子遗传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明确3个绵羊群体JNK1基因遗传序列特征、单核苷酸突变位点、单倍型组成和群体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在3个绵羊群体JNK1基因第1外显子区均检测到AA、BB和AB 3个基因型和1个突变位点,其中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为藏绵羊的优势基因型和优势等位基因,显著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和滩羊。在第8外显子区检测到EE、FF和EF 3个基因型,发现3个碱基插入和1个SNPs,其中等位基因F为藏绵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的优势等位基因。研究结果与3个绵羊群体所处海拔高度及所受外界环境应激反应(高寒低氧)的强弱是相一致的,表明JNK1基因可以作为藏绵羊的高原适应性进化研究以及抗逆/病性分子选育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将为藏绵羊的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角蛋白关联蛋白(keratin-associated proteins,KAPs)是毛纤维的主要结构成分。以甘南牦牛、青海牦牛、天祝白牦牛和野血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KAP6-1和KAP6-4基因外显子序列多态性。结果表明4个牦牛群体的KAP6-1基因外显子区存在c.42TC、c.135CT的同义突变及c.173GC、c.175GT的非同义突变,导致p.Cys58Ser和p.Gly59Cys的氨基酸残基改变;另外检测到1处45 bp的插入/缺失突变导致16个氨基酸残基的插入/缺失;甘南牦牛PIC值0.222 3为低度多态,其他3个牦牛群体PIC值0.393 4~0.4672为中度多态。牦牛KAP6-4基因外显子区检测到c.51CT、c.54CA、c.78TC、c.96TC和c.135TC的同义突变,以及c.118AG的非同义突变,导致编码的氨基酸残基p.Ser40Gly的改变;4类群牦牛PIC值为0.2658~0.387 2为中度多态。聚类分析表明牦牛KAP6-1基因外显子区碱基序列与普通牛、绵羊和山羊的同源性最高,其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远近一致。  相似文献   
3.
角蛋白关联蛋白(keratin-associated proteins,KAPs)是羊毛和羊绒的主要结构成分,决定了它们的理化性质。在人类、家犬、小鼠和大鼠中已描述了高硫蛋白KAP26-1的编码基因,但在山羊中该基因尚未被鉴定。本研究以人类KRTAP26-1基因编码区序列为模板,利用BLAST软件,在山羊基因组中发现了与人类KRTAP26-1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序列并被假定为山羊的KRTAP26-1基因。PCR-SSCP分析发现,在5个山羊群体的605个个体中有4条不同的核苷酸变异序列(定义为A~D)。序列同源性和进化树研究结果表明,这4条序列与已鉴定的其它山羊KRTAPs基因序列有较低的同源性,但与人类、家犬、小鼠和大鼠的KR-TAP26-1基因序列具有最高的同源性。这说明发现的这4条序列是山羊KRTAP26-1基因的等位基因。4个等位基因的编码区内,共发现了6个SNPs位点,其中3个是非同义突变,造成了氨基酸序列的变化。4条多肽链含有36~38个磷酸化位点。5个山羊群体均处于中度多态,但是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不同群体间有差异。等位基因A、B和D在5个山羊群体中均出现,但C在中卫山羊中没有出现。结果表明,山羊KR-TAP26-1基因有较为丰富的核苷酸序列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与绒山羊的产绒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5.
PPAR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α)基因参与调控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在能量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动物高原低氧适应的主要候选基因之一。本研究采用PCR-SSCP和测序方法检测2个品种(藏绵羊,湖羊) PPARα基因P1区核苷酸变异及遗传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检测藏羊与湖羊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骨骼肌6个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检测表明:在扩增区域发现2个SNPs (c.515-22AG, c.515-10CT)对应的等位基因A、B。基因频率在2个群体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藏绵羊的优势基因型为AB,湖羊优势基因型为AA。推测AB基因型个体可能更有利于藏绵羊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可作为藏绵羊低氧适应选育的分子标记。PPARα基因在2个绵羊的6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具有品种间差异性。PPARα基因在藏绵羊心脏的表达量极显著的低于其余5个组织(p0.01),而2个品种间,藏绵羊各组织的表达量均低于湖羊,其中在心脏、肝脏、肺脏3个组织表达量极显著的低于湖羊(p0.01)。本研究可丰富绵羊基因组学内容,为藏绵羊低氧适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之一,不仅参与细胞增殖、生长和凋亡等多种生命活动,也可调节哺乳动物的乳腺发育及泌乳维持,但对绵羊EGFR基因的序列特征及组织表达情况鲜有报道.本试验以高泌乳量的小尾寒羊(泌乳高峰期和空怀期)及低泌乳量的甘肃高山细毛羊(泌乳高峰期)母羊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克隆及测序技术获得绵羊EGFR基因完整的CDS区,分析了 EGFR蛋白的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利用RT-qPCR技术研究了基因的组织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绵羊EGFR基因CDS区全长为3 627 bp,编码1 208个氨基酸.绵羊EGFR的氨基酸序列在各物种间较保守,与黄牛EGFR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EGFR为跨膜蛋白,包含111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网络互作分析表明EGFR蛋白与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表皮调节素(EREG)、双调蛋白(AREG)及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结合发挥作用.EGFR主要参与MAPK,PI3K/AKT,JAK/STAT及Wnt信号通路,从而参与了动物的乳腺发育及泌乳功能的调节.RT-qPCR结果表明,绵羊EGFR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时空特异性和品种特异性.该基因在所研究的8个组织中均表达,但在肾脏、卵巢、肝脏、乳腺和肺脏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小尾寒羊的乳腺组织中,该基因在空怀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泌乳高峰期的(P<0.05);在泌乳高峰期的乳腺组织中,该基因在小尾寒羊中的表达量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本试验为深入研究绵羊EGFR基因的泌乳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放牧型羔羊肉生产的优化杂交组合,寻求高原生境下细毛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引进的特克塞尔、澳洲美利奴、白萨福克和邦德品种羊为父本,以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开展杂交试验研究;并采用人工输精方法于11月集中配种,翌年4月产羔;同时观测各组杂种羔羊初生、断奶、6月龄和12月龄的体质量,并于断奶、6月龄和12月龄分别开展屠宰试验,分析其肉用性能。结果表明:特克塞尔与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F1代(特甘细)的平均初生、断奶和6月龄的体质量分别为5.53、27.86和31.24kg,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P0.05);6月龄到12月龄各杂交组合羔羊生长速度慢;断奶时特甘细胴体质量达14.25kg,极显著的高于其他组合(P0.01);6月龄时特甘细胴体质量为14.55kg,也极显著的高于其他组合(P0.01);断奶和6月龄时特甘细的屠宰率(除断奶时澳甘细外)和胴体净肉率均比其他组合高,而骨肉比低于其他组合。从不同阶段杂种羔羊生长速度和屠宰结果分析,特甘细组合是放牧条件下生产羔羊肉的最优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山羊FGF5基因的遗传变异和组织表达等分子特征及其变异对山羊羊绒性状的影响,本试验应用PCR-SSCP与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FGF5基因第1外显子在陇东绒山羊、柴达木绒山羊和中卫山羊中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变异对羊绒性状的影响;采用RT-qPCR技术研究FGF5基因在陇东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表明,在山羊FGF5基因的第1外显子区检测到一个同义突变位点c.272C>T,表现为MM、MN和NN3种基因型,其中NN型仅在陇东绒山羊中有极少量分布.3个山羊品种的优势基因型均为MM,优势等位基因均为M.c.272C>T位点在3种山羊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且均为低度多态.c.272C>T位点与陇东绒山羊的羊绒性状关联性分析表明,该位点对羊绒纤维直径的影响显著.携带等位基因N的个体的羊绒纤维直径显著低于不含等位基因N的个体的(P<0.05);基因型MN个体的羊绒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基因型MM个体的(P<0.05).FGF5基因在陇东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的心、肝、脾、肺、肾、骨骼肌和皮肤中均有表达;在陇东绒山羊的心、脾、肺、肾和皮肤中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辽宁绒山羊的.本研究结果提示,若以改善羊绒细度为选育目标,山羊FGF5基因可作为羊绒性状改良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5月31日上午06∶00—09∶00,笔者于湖北省潜江市西城区的江汉油田附近(30°26'23″N,112°43'14″E,海拔29 m)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1只体长约15 cm的鹡鸰科鸟类降落在水稻田里的草丛中。笔者使用单反相机(Nikon D300S,镜头AF-S NIKKOR 500 mm f/4G ED VR)对其拍照,并结合望远镜进行快速地追踪观察。观察结果:体型大小似树鹨,背部黑白纵纹对比十分明显,白色纵纹成2个"V"字形,且具褐色覆羽;黑色的髭纹显著,背部及翼具有白色横斑,腹部较白,两侧有纵纹,尾无白  相似文献   
10.
红颈苇鹀被IUCN列为全球近危物种,在中国南方比较罕见。2014年3月15日,笔者在湖北省荆州市观音档镇 (30°22′55″N,112°21′27″E,海拔30 m)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3-5只红颈苇鹀在油菜从中活动,拍到一组照片,经查阅文献,确定为湖北新纪录,并结合前人的观察,确定为冬候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