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皮片4℃低温保存方法在创面二次植皮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①动物实验:健康成年豚鼠3只,处死后,取背部皮肤做成32个1 cm×1 cm小皮样,随机分为新鲜皮组、庆大盐水保存组、RPMI保存组,改良RPMI保存组进行4℃保存;1周后测定皮肤活力;②临床实验:观察自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二期植皮患者33例,应用改良RPMI 4℃低温保存皮肤二期回植的患者16例,与重新取皮植皮患者17例比较其皮片成活率。结果:动物实验证实:改良RPMI保存组4℃保存组在皮肤储存1周时皮肤平均活力较庆大盐水保存组、RPMI保存组高(P0.05);临床实验证实:改良RPMI保存组与重新植皮的皮片平均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改良4℃断层皮片低温保存方法可短期内保存皮肤较高的活力,是皮片再利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究IL-33/HMGB-1在胎鼠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小鼠伤口愈合模型,并随机分组为注射PBS组、注射重组蛋白IL-33组和重组蛋白HMGB-1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DAB和苏木精复染方法检测IL-33/HMGB-1的表达及定位;结合Axiovision软件计算MOMA-2阳性巨噬细胞、波形蛋白阳性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密度;通过Masson''s三色染色评估伤口胶原蛋白的沉积情况和愈合情况。结果:E15和E18胎鼠未损伤皮肤的基底角质形成细胞核均呈阳性染色;与E15胎鼠相比,E18胎鼠皮肤中HMGB-1和IL-33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处理0 h-48 h,E15和E18胎鼠伤口边缘附近角质形成细胞的核染色呈降低,IL-33和HMGB-1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当采取200 ng或400 ng HMGB-1或IL-33处理,E15胎鼠伤口愈合形成疤痕的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疤痕大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创伤后7 d,与PBS组相比,HMGB-1和IL-33处理的E15胎鼠伤口和瘢痕中波形蛋白阳性成纤维细胞、MOMA-2阳性巨噬细胞的数量和PECAM阳性血管密度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IL-33/HMGB-1可以促进胎鼠伤口瘢痕的形成,其可能机制包括对成纤维细胞的直接刺激,以及与伤口中血管生成和巨噬细胞募集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给氧促进兔耳缺血性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28只大耳白兔,双耳背各造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结扎中央血管神经束及后边缘动静脉,形成缺血创面。56个创面随机分为七组:A组(-50mmHg负压同时给氧,浓度为40%±5%,每日4小时)、B组(持续-50mmHg负压4小时继之局部给氧l小时)、c组(负压治疗4min,停止1min,每日4小时,之后给氧1小时),D组(.50mrn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E组(-125rnm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F组(单纯给40%±5%氧l小时)和G组(空白对照)。在创面形成第0、1、3、5、7、10、14、18天拍照,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在各时相点切取创面标本,组织学观察创面肉芽、上皮生长、水肿和炎细胞,Ki67免疫组化标记增殖细胞并计算增殖指数,TUNEL法计算凋亡指数。结果:负压给氧组在相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高于单纯负压、氧疗或空白组(P〈0.05),创面肉芽生长快,水肿和炎症轻,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联合局部给氧能显著促进兔耳缺血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对家兔急性感染伤口的抗菌作用。方法:选用兔感染创面模型,分新型战伤止血剂、5A沸石、Quiclot和空白对照组对创面进行治疗,通过组织学观察、组织内细菌计数等方法对各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肉眼和组织学观察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治疗组动物模型伤口,炎症反应均小于其他各组;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治疗组织内细菌计数为104,比其他3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对家兔急性感染伤口的抗菌作用。方法:选用兔感染创面模型,分新型战伤止血剂、5A沸石、Quiclot和空白对照组对创面进行治疗,通过组织学观察、组织内细菌计数等方法对各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肉眼和组织学观察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治疗组动物模型伤口,炎症反应均小于其他各组;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治疗组织内细菌计数为104,比其他3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ESS评分在治疗肢体严重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肢体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3~53岁,平均38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采用MESS评分表进行评分,根据病情给予清创、保肢或截肢以及创面修复等系列治疗,并随访3个月~3年。按照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保肢组、Ⅰ期截肢组和Ⅱ期截肢组,分析和比较三组的MESS分值、住院天数、手术次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保肢组32例,MESS评分6-11分,平均8.63±1.26分。截肢组18例,MESS评分11-14分,其中Ⅰ期截肢组10例,平均12.60±0.97分;Ⅱ期截肢组8例,平均12.88±0.83分。保肢组患者的MESS分值显著低于Ⅰ期截肢组(P0.05)和Ⅱ期截肢组(P0.05)。此外,保肢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Ⅰ期截肢组(P0.05)和Ⅱ期截肢组(P0.05)。而Ⅰ期截肢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少于Ⅱ期截肢组,患者满意率高于Ⅱ期截肢组(P0.05)。结论:对于MESS评分11分的患者行保肢治疗可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对MESS评分11分的患者,采取Ⅰ期截肢的治疗效果优于Ⅱ期截肢。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间歇封闭负压技术在治疗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科自2010 年8 月至2014 年10 月 治疗的30 例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的病例,其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5~65 岁,平均38 岁。所有皮瓣均表现为不同程 度的青紫、肿胀、水疱、皮温低、充盈反应迟缓或创缘出血(淤血)等,且淤斑的面积大于皮瓣面积的20%。治疗组给予间歇封闭负 压治疗(120 mmHg 负压,治疗3 min,间歇2 min)。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两组均隔日换药,创面摄影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 量瘀斑面积。比较两组皮瓣淤血高峰时间、皮瓣血运恢复时间、远端坏死率及二次手术率。结果:间歇负压治疗组皮瓣淤血高峰时 间(2.7± 0.82 d)小于对照组(4.5± 1.08 d)(P<0.05);治疗组皮瓣血运恢复时间(10.8± 2.15 d)也小于对照组(15.9± 2.85 d)(P<0. 05)。此外,治疗组皮瓣远端坏死率(13.3%, 2/15)显著低于对照组(60.0%, 9/15)(P<0.05)。结论:应用间歇封闭负压技术治疗皮瓣 术后静脉回流障碍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间歇和持续负压下缺血创面不同处理与愈合的关系。方法:实验前1天,用脱毛剂(Nair,美国)对兔耳背脱毛。动物用1%戊巴比妥钠耳缘静脉注射麻醉(30 mg/kg体重),固定于手术台。75%乙醇消毒双侧耳背皮肤。距耳根3-3.5cm处分离、结扎兔耳中央神经血管束。在耳背中部形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保留软骨膜)[1]。止血后置动物于特制木盒内。42只大白兔共84个创面,随机分为-50mmHg-75mmHg和-100mmHg 3大组,分别施以间歇负压(运行2分钟,停1分钟)和持续负压组。实验分别运用-50mmHg,-75mmHg,-100mmHg三个不同负压值进行连续、间歇治疗兔耳缺血性创面,观察伤后1,3,7,10,14,20d创面愈合情况,取伤后7d组织标本进行Western blot、HE染色,观察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表达及创面上皮的再生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1]。以及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50mmHg(纱布+海绵)间歇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兔耳缺血性创面的愈合最快,-75mmHg治疗组次之,-100mmHg治疗组创面愈合最慢。在同一时间点上,-50mmHg治疗组与-75mmHg,-100mmHg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相比,能够更快地促进创面VEGF的表达和肉芽组织的再生,毛细血管增多。封闭负压治疗能够降低创面组织细胞的凋亡的发生。结论:(1)封闭负压治疗能够促进缺血创面的肉芽组织再生及VEGF的表达,减少创面组织细胞的凋亡的发生;(2)-50mmHg间歇封闭负压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化冻存延期回植技术用于大面积撕脱皮肤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患者16例,根据处理方式分为撕脱皮肤玻璃化冻存二期回植组和撕脱皮肤一期回植组,每组8例患者。皮肤冻存后回植前,采用MTT法检测皮肤活力,比较两组皮片回植后的成活率、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玻璃化冻存组皮肤冻存后平均活力为92.56%±7.20%,皮片成活率为81.74%±5.78%,感染率12.5%,平均住院时间33.13±3.91 d;一期皮肤回植组皮片成活率21.91%±5.28%,感染率100%,平均住院时间47.50±1.93 d。玻璃化皮肤保存组皮片成活率、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一期皮肤回植组(P0.05)。结论:皮肤玻璃化冻存延期回植技术用于无法一期回植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周皮细胞的分化在血管新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没有周皮细胞及其分泌组建的基底膜的支撑,毛细血管就没有正常的功能.作者以前的工作证明周皮细胞可能来源于外周血循环纤维细胞(PBFC),但血管内皮细胞如何趋化PBFC还不清楚.本实验重点观察CXCL8及其受体CXCR2在血管内皮细胞趋化PBFC中的作用.方法:分离纯化人PBFC后与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共培养,观察共培养条件下PBFC的形态学改变,并检测PBFC细胞内CXCR2 mRNA表达和HDMEC内CXCL8mRNA的表达.结果:与HDMEC共培养后,PBFC由梭形向菱形改变;HDMEC内的CXCL8 mRNA水平与PBFC共培养24小时后增高约10倍,培养后48小时仍维持在高水平;PBFC内的CXCR2 mRNA水平在共培养后24小时增高约3倍,且在培养后24小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CXCL8/CXCR2可能参与了血管内皮细胞趋化PBFC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