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倍性变异及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有的猕猴桃自然地理分布资料,通过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野外分布居群的详细调查,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我国西部高原台地向中东部丘陵平原过渡地带6个纯中华猕猴桃、1个纯美味猕猴桃和5个中华/美味猕猴桃同域分布居群共276个个体的倍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中华猕猴桃存在二倍体和四倍体,美味猕猴桃存在四倍体、五倍体和六倍体;(2)中华猕猴桃和美昧猕猴桃在经度和纬度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华猕猴桃在经度上偏东分布而美味猕猴桃偏西,纬度分布上中华猕猴桃偏南而美味猕猴桃偏北;而且不同倍性小种在经、纬度分布上呈现显著差异(P〈0.05),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的分布在经度上依次从东到西、纬度上从南到北;(3)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不同倍性小种的海拔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二倍体小种分布海拔最低,四倍体小种次之,六倍体小种海拔分布最高,但通过LSD分析四倍体个体和六倍体个体在海拔分布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中华/美味猕猴桃这两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的倍性变异及地理分布的探讨,提出了猕猴桃倍性小种分布的上述规律并给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创新和可持续利用方面提供了初步的研究基础,尤其是为我国猕猴桃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Adams微分方程数值求解方法和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适合于SIR传染病模型参数反演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类型和传染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反演得到SIR模型参数,从而为分析疫情的发展、制定和评判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最后本文以北京2003年公布的SARS疫情数据,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参数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反演参数得到的SIR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对于广义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于正广义系统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研究了一类正广义系统,通过Drazin逆给出了判别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充分条件,并通过例子验证了本文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以山梨猕猴桃(Actinidia rufa(Siebold and Zuccarini)Planchon ex Miquel)品种‘63101’和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 C. F. Liang)品种‘磨山雄7号’杂交产生的400余株F1代个体为材料,连续2~3年对其果实品质和外观特点的9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它们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 ,子代群体单果质量连续3年低于双亲中值,遗传传递力连续3年低于100%,优势率连续3年均为负值;可溶性固形物子代中值除2015年略低外,其余2年均高于亲中值12.3%;优势率均为正值,遗传传递力均大于100%;子代果实形状出现分离,与母本圆柱形相同的比例占82%;果皮毛被中,偏离母本的有毛比例为60%;果皮颜色出现绿色、绿褐色、褐色的分离,比例为1∶1.5∶1;果实肩部形状多与母本的方形相似,占比为63%;果肉颜色也多与母本的绿色相似,占比为 86%;果实风味中,与父本和母本相似的表型占比均为32%,口感酸的占比18%,超低亲极酸占比1%,超高亲浓甜占比9%。说明杂交子代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表现为趋小和趋高的遗传倾向;果实形状、果实肩部形状和果肉颜色的遗传倾向于母本性状,而果皮毛被的遗传倾向偏离母本性状;果实风味具有广泛的性状分离现象,存在远高于高亲值和远低于低亲值的极端单株。研究结果说明这些子代材料有选育成为优良猕猴桃单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一种虫草子实体的人T培养(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的虫草无性型在马丁和3种大米培养基上均可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具明显的向光性;培养基中添加蛋白胨和酵母浸膏,子实体分化多而快;较低的温度(15~20℃)有利于子实体分化;培养基中添加虫草茵茵丝体的提取液和覆盖松针,促进子实体形成,长速也快。  相似文献   
6.
朱顶兰组织培养一次成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名称:朱顶兰(Amryllis vittata)。材料类别:3年生或4年生鳞茎。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1)0(不加任何激素);(2)IAA1mg/l(单位下同);(3)IAA1十AC500;(4)NAA2;(5)NAA1 BA0.2 LH500。以上每升培养基附加蔗糖30g,琼脂7g,pH5.8左右,培养温度26±2℃,每日光照14~16小时,光照度600~800lx。生长与分化情况:取朱顶兰鳞茎,去除叶片及根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品种果实性状特征和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猕猴桃不同品种(系)的果实性状与其倍性的相关性,本研究对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保存的44个栽培品种(系)进行了果实性状分析,结果表明,44个栽培品种(系)的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果实重量、果面毛被、果肉颜色和质地、果实维生素C含量、果实后熟天数和软熟果硬度、果实成熟期等与品种(系)倍性呈显著相关。对相关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成熟时间、果肉质地、果面毛被和果实后熟天数、果肉颜色是区分品种(系)的主要特征。由于品种(系)的倍性与主要性状特征关联,品种(系)按倍性相对聚类,且二倍体品种(系)群和六倍体品种(系)群间无重叠,而四倍体品种(系)群与相邻的二倍体和六倍体品种(系)群均有一定重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义蓼属及近缘属共32个代表种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尝试研究备受争议的广义蓼属及近缘属的物种族、属、组级的划分问题,结果显示,广义蓼属在系统发育树上并不能形成一个单系类群,这些物种共聚为3大支,分别对应春蓼族、蓼族及荞麦族,其中荞麦属与翅果蓼属形成了一支独立于春蓼族及蓼族之外的类群。在春蓼族中,冰岛蓼属与分叉蓼组形成一个单系类群。  相似文献   
9.
根据已有的猕猴桃自然地理分布资料,通过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野外分布居群的详细调查,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我国西部高原台地向中东部丘陵平原过渡地带6个纯中华猕猴桃、1个纯美味猕猴桃和5个中华/美味猕猴桃同域分布居群共276个个体的倍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中华猕猴桃存在二倍体和四倍体,美味猕猴桃存在四倍体、五倍体和六倍体;(2)中华猕猴桃和美昧猕猴桃在经度和纬度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华猕猴桃在经度上偏东分布而美味猕猴桃偏西,纬度分布上中华猕猴桃偏南而美味猕猴桃偏北;而且不同倍性小种在经、纬度分布上呈现显著差异(P〈0.05),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的分布在经度上依次从东到西、纬度上从南到北;(3)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不同倍性小种的海拔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二倍体小种分布海拔最低,四倍体小种次之,六倍体小种海拔分布最高,但通过LSD分析四倍体个体和六倍体个体在海拔分布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中华/美味猕猴桃这两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的倍性变异及地理分布的探讨,提出了猕猴桃倍性小种分布的上述规律并给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创新和可持续利用方面提供了初步的研究基础,尤其是为我国猕猴桃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麝鼠(Ondatra zibethicus)去势,探讨睾丸切除对麝鼠香腺形态和麝鼠香成分的影响。6只成年雄性麝鼠,随机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麝鼠香腺内香液排尽后,施行去势手术。去势30 d后,麻醉处死动物,采集和分离麝鼠的血清备用,然后采集麝鼠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和麝鼠香中的睾酮(T)含量。取香腺,测量其长度,H.E染色观察香腺组织结构的变化,并测量腺细胞直径。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麝鼠香化学成分。去势组的血清中睾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t=5.270,P 0.01),去势组麝鼠香中睾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3.229,P 0.05)。形态学上,去势组和对照组的麝鼠香腺长度无显著差异(t=1.243,P 0.05)。组织学上,去势组腺细胞直径显著缩小(t=9.434,P 0.01)。麝鼠香中,去势组和对照组含量最高的3类成分相同,均为大环类、类固醇和脂肪酸。其中,去势组的大环类物质含量显著升高(t=﹣3.084,P 0.05),而类固醇含量极显著降低(t=3.407,P 0.05)。完成建立麝鼠去势模型,切除睾丸后导致麝鼠香腺腺细胞形态和麝鼠香成分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