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陕北黄土高原植被的性质,并以土壤分析数据说明植被破坏不仅影响土壤的机械侵蚀,而且使土壤的有机质、氮、磷、含水量等一些重要数值降低,一般程度不等的降低幅度为2一7倍之间;另外,恢复植被不仅能保持水土,防止侵蚀,更重要的是使土壤性质因素向良好方向发展,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区森林地带分布面积广、草质优良,而且在畜牧业生产中有重要意义的大油芒群落生物量,测定了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季节和空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油芒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较为明显,9月中旬地上生物量达到峰值(243.1g/m2);地下生物量在返青期较高,生长旺盛期略偏低,枯黄期最高,这同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物质运转有关。  相似文献   
3.
陕北黄土高原黄背草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朱志诚  贾东林 《生态学报》1991,11(2):117-124
  相似文献   
4.
秦岭太白山桦林的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论述了桦林的稳定性。文中认为桦林地质时期和现代都可形成地带性森林,它是凉温湿润气候的顶极群落,分布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湿冷生针叶林之间的凉温湿润地带。因此这类林的区系组成无论地质时期或现代,都是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寒温带针叶林的混合成分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关于秦岭及陕北黄土高原区辽东栎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辽东栎从第三纪以来,经过多次冷、暖、干、湿气候波动的影响,表现出气侯上的广生态幅特点,是它形成现代分布区的基础,既可在黄土区接近草原地带形成水平地带性植被,又能在秦岭形成垂直地带性群落。秦岭辽东栎林的种类组成、层次和层片结构以及生态类群等方面都比黄土区复杂。今后辽东栎林在秦岭和黄土高原现在的分布区内,仍是最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6.
关于泰岭及陕北黄土高原区辽东栎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辽东栎从第三纪以来,经过多次冷、暖、干、湿气候波动的影响,表现出气候上的广生态幅特点,是它形成现代分布区的基础,既可在黄土区接近草原地带形成水平地带性植被,又能在秦岭形成垂直地带性群落。秦岭辽东栎林的种类组成、层次和层片结构以及生态类群等方面都比黄土区复杂。今后辽东栎林在秦岭和黄土高原现在的分布区内,仍是最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7.
陕北黄土高原霸王菅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霸王菅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季节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其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较为明显,8月中旬达峰值,地下生物量在返青期最低,枯黄期最高,这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和物质运转有关。  相似文献   
8.
假苇拂子茅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了假苇子拂子茅群落的生物量,测定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其季节和空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假苇拂子茅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较为明显,9月中旬地上生物量达峰值;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10cm,季节变化亦很明显,5月最低,9月达峰值,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都与春季营养体萌发有关,假苇拂子茅群落F/C值偏低,峰值期仅为0.388。  相似文献   
9.
陕北黄土高原铁杆蒿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朱志诚  贾东林 《生态学报》1993,13(3):243-251
本文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区和森林草原地带分布面积广、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具明显地位的铁杆蒿群落生物量,测定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季节、空间和地带性变化。结果表明,铁杆蒿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明显,9月下旬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达峰值,分别为241.94g/m~2和1860.46g/m~2,地下生物量6月出现负值,这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物质运转有关。森林草原由于水条件的限制,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低于森林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