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屈光回退是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应根据初次手术方式、距离初次手术时间、回退度数,在充分评价角膜情况后合理选择增效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主要手术方式。本文就两者术后屈光回退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不同增效术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东北虎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0月份意外死亡的2例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雌性生殖系统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卵巢基质中分布着一定数量的有腔卵泡及闭锁卵泡。间质腺不发达,在闭锁卵泡上皮样细胞增殖,形成一定量的间质腺细胞。输卵管漏半斗部至峡部黏膜上皮由柱状逐渐转化炎立方,黏膜形成许多皱褶,皱褶以漏斗部和壶腹部最多,子宫内膜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6岁个体子宫腺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2岁个体在子宫角处的子宫腺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在子宫体外多为单层立方上皮,子宫腺密度从卵巢端到子宫体端呈阶梯下降,阴道黏膜上皮大多为2-3层的复层扁平上皮。  相似文献   
3.
啮齿动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地理学是研究种间及种内不同种群的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历史原因和演化过程的一门学科。基于分子水平,能够更准确地界定物种分布格局,促进分子系统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近年来,分子系统地理研究的开展,促进了对啮齿动物物种分布格局形成机制的理解。对啮齿动物的种内及种上分类阶元的系统演化关系、起源中心与演化历程、影响系统地理格局的因素、鼠害防控和保护生物学等分子系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啮齿动物分子系统地理学未来发展的四点展望:1)综合性系统地理学研究;2)区域系统地理学研究;3)物种演化的全面系统研究;4)新型分子标记和分析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高效广谱天然抗生素的抗菌肽,本文克隆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的抗菌肽基因,并预测其成熟肽的有关性质。根据蛙属抗菌肽信号肽末端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RT-PCR技术扩增皮肤中抗菌肽的cDNA,并进行克隆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cDNA序列特点,预测成熟肽的理化性质。研究发现一种长度为28个氨基酸残基的新抗菌肽dybowsin-1,该肽具有Rana box结构;与已发现的抗菌肽仅有35%的同源性;理论等电点在9.70-10.01之间;均呈阳离子性;从第3或4个氨基酸开始到第16个氨基酸形成α-螺旋结构,极性氨基酸位于螺旋轮的一侧,非极性氨基酸位于螺旋轮的另一侧;具有N-端疏水、C-端亲水的两亲性。一个个体表达5条cDNA序列编码3种不同的dybowsin-1分子,显示出该抗菌肽表达的多样性。序列分析显示,该抗菌肽可能由多基因座位编码。  相似文献   
5.
漠河地区养殖的北极狐冬季被毛性状与保温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志斌  张伟  华彦  徐艳春 《生态学报》2010,30(11):2972-2980
被毛是哺乳动物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其保温功能对动物适应寒冷环境意义重大。为了探讨北极狐(Alopex lagopus)在被毛性状上如何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对大兴安岭漠河地区人工养殖北极狐的背中部直针毛、上层绒毛、下层绒毛的长度、毛根细度、毛干细度以及毛密度、单个毛束内的毛数量、毛束密度、复合毛囊最大横切面积、1mm2内复合毛囊最大横切面总面积等14个性状因子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北极狐绒毛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绒毛的长度、毛根细度和毛干细度均小于上层绒毛,上层绒毛长度与直针毛接近,直针毛长度与上层绒毛、下层绒毛长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毛密度与毛束密度极度正相关(P0.01),但与毛根细度、毛干细度、单个毛束内的毛数量和1mm2内复合毛囊最大横切面总面积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与复合毛囊最大横切面积的相关性较小;复合毛囊最大横切面积受毛根细度、单个毛束内的毛数量和毛束密度的影响较小。北极狐不是通过降低毛细度的方式来增加毛密度以加强保温功能,而是通过改变被毛在皮肤内的分布格局来增加毛密度,以及将有髓质的绒毛分为上下两层来改变被毛空间结构这两种策略提高被毛内静止空气的量以加强保温功能,进而适应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环境。  相似文献   
6.
一类蛙源非典型结构抗菌肽cDNA的克隆以及成熟肽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是两栖类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寄生虫等活性,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抗菌肽的功能发挥与其特有的α螺旋结构密切相关,但是一些抗菌肽在水溶液中呈无规则卷曲,在类膜溶液中才转变成α螺旋,这类抗菌肽往往表现出极强的抗菌肽活性或细胞毒性,在药物开发中提供更多的利用潜能.本文从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皮肤组织中,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一类无规则卷曲的抗菌肽,属于chensirin-2家族.19条不同的抗菌肽的cDNA序列共编码3种长度为14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肽,分子量在1450.78-1460.82之间,理论等电点在9.53-9.70之间,3种抗菌肽都有两亲性和阳离子性,二级结构呈现无规卷曲.这些理化性质预示着这3种抗菌肽可能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微卫星是基因组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具有高度多态性,表现为核心序列中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的变化,这种变化造成不同等位基因核心序列的长度不同。因此,其基因型主要依靠PCR扩增片段长度来判定。在各类研究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4碱基重复的微卫星以减少2碱基微卫星的stutter等问题的影响。但是4碱基微卫星核心序列结构复杂时,就会对分型的正确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下游分析的正确性。在很多野生动物的研究中,这一问题常常被忽略。本文以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2个四碱基微卫星位点UamD116和UamB1为例,揭示内部结构对分型的影响。方法:我们选用96份亚洲黑熊样品(包括血液、肌肉组织和毛发等样品)进行微卫星分型研究,通过荧光标记的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分型,比较了基于扩增片段长度的分型和基于序列核心结构的分型效果的差异。结果:UamD116核心序列结构除了含有多种不同的重复单位外,还在重复单位之间有碱基插入,出现单碱基T、二碱基TC和三碱基AAG插入;并在一类等位基因下游侧翼序列有1个GA缺失。基于序列结构的分型中可以将不同的等位基因分开,而在基于片段长度的分型中,容易将不同的等位基因合并为1个等位基因。在位点UamB1共发现两种类型的等位基因,在一类等位基因中出现一个3bp的插入,使等位基因之间的差异不再是4bp,而是1bp。在仅依据片段长度分型时,相差1bp的等位基因被认定为1个。此外,还有不同等位基因核心序列不同,但是二者长度完全一致。依据片段长度分型共发现8个等位基因,而经过序列分型确定的等位基因数为12个,相应地基因频率及其他遗传学参数都发生相应的改变。结论:对于核心序列结构复杂的微卫星必须通过等位基因测序来矫正片段长度分型的结果,才能得到可靠的群体遗传学结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养犬数量庞大,狂犬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二.犬咬伤后常常引发严重纠纷,如何从犬在衣物、伤口所遗留的唾液斑来鉴定伤人犬是解决纠纷的重要突破点.在鉴定唾液斑是否来自嫌疑犬的过程中,微卫星是最有效的遗传标记.目前国外用于犬同一性鉴定的微卫星组合、复合PCR体系、等位基因标准化命名、地方种群群体数据调查等工作已经完成,形成了标准化的鉴定流程,而且所需微卫星分析和唾液斑DNA提取试剂实现了商品化.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非常不足,应尽快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起完善的、标准化的犬同一性鉴定技术,以满足犬伤人案件的鉴定需求.  相似文献   
9.
A new method was found which integrated Motif specific-PCR, SSCP and direct sequencing to identify the exon 2 of alleles of DRB genes in sika deer. Using this method, the detected 15 sequences which included no artificial sequences from mutation or recombination in the process all met the criterion to distinguish a new allele. The criterion is that there have to be identical sequences identified from at least two different individuals by PCR and direct sequencing. Compared with PCR-SSCP-cloning sequencing previously, this method can efficiently remove artificial sequences. Combined with the above criterion, this method provided a new approach for investigating DRB gene polymorphism of sika deer and other deer species.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黄鼬夏冬季毛皮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at characteristics of seasonal molting mammals reveal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 as an adaptive strategy to cope with seasonal climate changes. However, the adaptive significance of such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has not yet been addressed. We analyzed seasonal variation of microscopic indices of hair and skin of adult Siberian weasels (Mustela sibirica manchurica Brass) from the Tonghe forest area of the Xiaoxing’anling Mountains, Heilongjiang. Skins from 8 males and 8 fema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um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