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 因四季都能开花且花色鲜艳,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目前还没有影响其花观赏品质的研究。研究光照和施肥对杜鹃红山茶花瓣花青素含量和花芽数的影响。研究发现, 光照强度导致花芽数量改变, 但高光照(全光照和 80%自然光照)和过低光照环境(20%自然光照)均不利于其花瓣中花青素的积累, 50%自然光照下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光照环境下花青素含量。 施肥能促进杜鹃红山茶开花, 但对花色没有显著影响。研究指出, 为提高杜鹃红山茶的观赏品质, 其生长环境可参考 50%自然光照,并适当施肥。 相似文献
2.
3.
讨论了钩瓣叶蜂属红足种团的亚种团分类,简要分析了欧亚大陆和日本分布的钩瓣叶蜂属红足种团种类状况.记述了采自中国的钩瓣叶蜂属红足种团2新种:大别山钩瓣叶蜂Macrophya dabieshanica Wei et Xu,sp.nov.和刘氏钩瓣叶蜂Macrophya liui Wei et Li,sp.nov..新种均隶属于钩瓣叶蜂属红足种团的M.koreana亚种团;编制了红足种团M.loreana亚种团已知种类检索表.建立狭片种团M.montana group新群,包括5个欧洲种类:M.diaphenia Benson 1968,M.postica(Brulle,1832),M.rufipes(L.,1758),M.superba Tischbein,1852和M.diversipes(Schrank,1782). 相似文献
4.
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以基径(BD)5 mm为径阶距划分径级,对分布于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 Wei)种群的径级结构和静态生命表进行了分析,通过个体标准化存活曲线、个体死亡率曲线和个体损失度曲线探讨该种群的生命过程,并对种群的时间序列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种群径级结构表现出小径级和大径级的个体存活数较少而中间径级的个体存活数较多的特征,其中,Ⅳ级(15 mm≤BD20mm)至Ⅵ级(25 mm≤BD30 mm)以及Ⅰ级(BD5 mm)和Ⅱ级(5 mm≤BD10 mm)的个体存活数分别占个体总存活数的52.0%和3.3%。从静态生命表看,个体存活数和个体标准化存活数的变化趋势与种群径级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个体标准化死亡数、个体死亡率和个体损失度在Ⅰ级至Ⅲ级(10 mm≤BD15 mm)均为负值,Ⅳ级后随径级增大呈波动增加的趋势,Ⅸ级(40 mm≤BD45 mm)后随径级增大呈波动减少的趋势;个体区间寿命在Ⅳ级和Ⅴ级(20 mm≤BD25 mm)达到峰值,此后随径级增大而减少;个体总寿命、个体期望寿命和个体存活率总体上随径级增大而减少。该种群的个体标准化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Ⅰ型曲线,显示该种群为下降型种群;个体死亡率曲线和个体损失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从Ⅲ级开始波动增加,无明显峰值。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与现存个体存活数相比,在未来2和5年后,Ⅷ级(35 mm≤BD40 mm)至ⅩⅣ级(65 mm≤BD70 mm)的个体存活数均呈增加趋势;在未来10年后,Ⅹ级(45 mm≤BD50 mm)至ⅩⅤ级(BD≥70 mm)的个体存活数增加,且径级越大增加趋势越明显。总体上看,该种群幼苗缺乏,呈衰退趋势,为下降型种群;生境恶劣和人为干扰是主要致危因子。根据研究结果,对该种群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圆籽荷(Apterosperma oblata)是我国特有单种属珍稀濒危植物, 其自然繁殖更新困难。采用全因素试验设计方法开展了圆籽荷扦插繁殖试验, 研究了插条类型、生根剂、生根剂浸泡时间等因素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 以筛选出较优的扦插繁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1)插条类型和生根剂对圆籽荷插条生根的影响极显著(P<0.01), 浸泡时间对圆籽荷扦插生根的影响显著(P<0.05); 生根剂与浸泡时间之间以及插条类型、生根剂、生根剂浸泡时间三者交互作用效应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2)各因素最佳处理水平分别是: 软枝插条, 浸泡时间2h 和6h, 生根剂为120 mg·L1吲哚丁酸(IBA)和60 mg·L1 萘乙酸(NAA)。(3)圆籽荷扦插较优方案为: 软枝插条、120 mg·L1IBA、6h, 其生根率为66.67%。 相似文献
7.
广东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杜鹃红山茶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广东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杜鹃红山茶天然种群的基径、高度和冠幅结构,应用扩散系数、负二次指数、Cassie指数、丛生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和格林指数等聚集度指标测定了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在天然分布区内,杜鹃红山茶种群以成年树为主体,幼苗严重缺乏,表现为衰退趋势,但不同地段中种群的径级、高度和冠幅结构不完全相同.不同地段中杜鹃红山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在种群生长过程中,分布格局从聚集型向随机型转变.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