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岛屿生物地理学与集合种群理论的本质与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种群理论是目前生物多样性保育所依赖的主要生态学理论。人们通常强调这两种理论的区别,对它们之间的关联却很少注意到。事实上,这两种理论是同根同源的。以经典集合种群理论的创始者R.Levim对他与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创始者R.H.MaeArthur的合作过程以及岛屿生物地理学对他提出集合种群理论的影响的回顾为基础,分析比较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经典集合种群理论、以Hanski为代表的现代集合种群理论的基本假设、研究范式和核心思想的异同,简要介绍了多物种集合种群与集合群落研究的差异,最后分析了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种群理论在生物多样性保育实践中的应用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黎母山四眼斑水龟对春季生境的选择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04年3—4月,在海南岛黎母山采用系统抽样法对四眼斑水龟春季生境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海拔170~1170m设196个研究样点,共1392个笼捕日。其中在海拔170~470m的26个布笼点共捕获四眼斑水龟36只,而在海拔470~1170m未捕获到四眼斑水龟。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对海拔500m以下四眼斑水龟利用样地(n=26)和海拔500m以上的对照样地(n=26)的生态因子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类样地的海拔、植被类型、植被盖度、落叶厚度、土壤类型、坡度、水面宽、水深、水面流速、基底类型、露石率、食物丰度、干扰距离13个生态因子差异均显著,仅石洞数目差异不显著。说明海拔500m以上和以下的环境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四眼斑水龟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依次为海拔、干扰距离、植被盖度、土壤类型、水深和落叶厚度。而植被类型、食物丰度、露石率、基底、石洞数目、坡度、水面宽和水面流速8个生态因子的影响不明显。保护好近河岸植被和提高当地群众对龟类的保护意识对四眼斑水龟的保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植食性同翅目昆虫在最终接受其宿主植物的过程中,将感受从叶表层直到韧皮部筛管途中存在的多种化学物质,并导致不同的刺探和取食行为。本文就植物叶表层存在的糖类和生物碱类物质,叶肉层的多糖类、酸碱度和酚类物质以及韧皮部内的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植物次生物质等对昆虫寻找及取食韧皮部行为的影响作一综述,并且还探讨了植物叶肉层的细胞结构对昆虫刺探及取食行为的可能影响。此外,结合刺探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s,EPGs)的研究结果,还讨论了昆虫感受植物叶组织内部的各种化学和细胞结构信息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淡水龟类区系特点及保护优先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海南岛是我国淡水龟类分布较为集中、物种丰富度高、动物区系独特的地区,已知的淡水龟有2科8属11种,占全国淡水龟种数(24种)的46%。海南岛淡水龟物种密度为3.2种/10^4km^2,均为东洋界成分,其中华南区种4种,占36.4%;华中-华南区共有的种7种,占63.6%;海南特有种2种,占岛内淡水龟种数的18.2%。海南岛淡水龟占华南地区淡水龟种数(19种)的57.9%。海南与广东、广西和香港的淡水龟类区系关系也十分密切,与它们的生物相似值分别为0.76、0.64和0.47。目前,中国75%的淡水龟类濒危,海南岛81.8%的淡水龟类濒危。分析表明,海南岛应是我国淡水龟类资源优先保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报道西藏甲螨4新种和6新纪录种,标本采于西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3640-4800m,新种为:粒小隅甲螨Microtegeus granulatus Wang et Shen,sp.nov.,西藏真翅背甲螨Eupterotegaeus xizangensis Wang et Solhoy,sp.nov.,头新裸甲螨Neogymnobates capitatus Wang et Solhoy,sp.nov.,山溯甲螨Birsteinius monticolus Wang et Shen,sp.nov.,新纪录种为:纽氏平懒甲螨 Platynothrus nomatai Aoki,塞氏矮汉甲螨Nanhermannia sellnicki Forsslund,杜氏小赫甲螨Hermanniella dubinini Sitnikova,多齿刀肋甲螨Cultroribula dentata Willmann,曲波甲螨Unduloribates undulatus(Berlese),毛暗色甲螨Fuscozetes setosus(C.L.koch)。本文报道的波甲螨属,溯甲螨属,新裸甲螨属和暗色甲螨属为中国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6.
空间分布型的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国法  徐汝梅 《生态学报》1998,18(5):516-522
具合影个研究了广义空间分布型和复合空间分布型的形成问题,解释了空间分布型的形成机理,并给出了11种广义空间分布型和9种复事空间分布型;同时提出了空间分布型的3种判定方法:扩散系数法、空间相关法和参数变动法,它们以可用于区分常见的空间分布型,也可以用于判定分布型的形成过程;为研究空间分布型的形成机理和变化规模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以马尾松毛虫的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是复合负  相似文献   
7.
温室白粉虱取食行为的刺探电位(EPG)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该文揭示了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成虫及幼虫的刺探电位波形与其刺探、取食、产卵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讨论了这项技术在研究植物抗虫机理方面的应用价值。在成虫,A波、C波分别代表刺探的开始和进行过程;F波代表刺探过程中遇到机械障碍;G波表示吸食木质部导管汁液;E(pd)的(1)和(2)分别表示与取食韧皮部筛管汁液有关的两种行为;粉虱的产卵波形分为两种亚波,分别由Ovi-I和Ovi-II表示,各自代表产卵时的两种行为:产卵器接触并划破叶表皮及卵柄插入叶组织。在幼虫,H波代表吸食筛管液,而L波则表示在筛管细胞内的一种非吸食行为。幼虫蜕皮时先拔出口针,新龄期的幼虫将其口针重新刺入叶组织。  相似文献   
8.
EPG──一种研究植食性刺吸式昆虫刺探行为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雷宏  徐汝梅 《昆虫知识》1996,33(2):116-120
  相似文献   
9.
生物入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使之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生物入侵是由引入、定居、建群、扩散和爆发组成的复杂链式过程,人类行为起着重要作用。生物入侵的相关理论研究滞后,争议多于结论。目前主要根据成功入侵的个案研究入侵过程的动态规律和调控机制,建立并完善生物入侵预警系统,从而摆脱被动应付生物入侵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研究对象是中国河北省赤城县闫家坪村的两种共存网蛱蝶—大网蛱蝶和金堇蛱蝶, 这两种网蛱蝶以不同的集合种群类型续存. 在此区域内, 适宜网蛱蝶生存的栖息地斑块是干草地. 在这里主要的人为干扰是放牧和耕作. 研究结果表明: 斑块内是否嵌有耕地和在斑块内放牧对金堇蛱蝶的斑块占据性以及种群密度有交互作用, 金堇蛱蝶在内部嵌有耕地并且适度放牧的斑块上的占据性和种群密度最高. 斑块内是否嵌有耕地对两种网蛱蝶的斑块占据性都有显著影响, 两种网蛱蝶都喜欢占据内部嵌有耕地的斑块. 斑块内是否嵌有耕地对金堇蛱蝶的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 而对大网蛱蝶种群密度没有影响. 但是两种网蛱蝶在田垄间的幼虫组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两种网蛱蝶都是在适度放牧的斑块内有最高的占据性和种群密度. 结果说明在该类型山区的小规模的耕种和适度放牧对蝴蝶的保育是有利的. 斑块内是否嵌有耕地和在斑块内放牧对两种网蛱蝶有不同的影响. 因此, 在对有人为活动的山区进行保育规划时, 要综合考虑其利弊以及不同物种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