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夏,笔者在检查湘西凤凰山江千公坪剖面时,采获一批晚寒武世三叶虫化石,其中包括本文记述的新种Tamdaspis brevilimbus sp. nov。Tamdaspis最初见于苏联哈萨克,为(1977)所建。其后相继在我国新疆(张太荣,1981)和安徽(仇洪安等,1983)发现。最近在哈萨克又找到一些新材料(Apollonov et al.,1984)。安徽的材料,经钱义元、仇洪安鉴定,认为是一新属,命名为Psiloyuepingia Qian et Qiu,1983。Tamdaspis是一个比较特征的刺尾虫类(ceratopygids)三叶虫(尽管尾部缺乏侧刺)。它  相似文献   
2.
论奥陶纪三叶虫属Reedocalymene Kobayashi, 195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建立Reedocalymene一属的模式种标本保存甚差,长期以来,这一属的概念一直不甚明了,研究了峡东地区庙坡组新发现的丰富日保存完好的Reedocalymene expansa Yi材料,其中完整背过 首次发现。新材料揭示了以往Reedocalymene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背面和腹面形态,从而有可能对该属进行全面的修订,讨论了R.ex-pansa的某些重要特征,如面线、前坑、腹边缘板、前舌以及壳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塔中台地奥陶系海百合茎化石丰富。本文通过研究塔中35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和桑塔木组岩芯中的海百合与其共生生物的关系, 讨论了海百合化石的古生态。在塔中35井上奥陶统取芯中识别出7种海百合茎类型: 圆圆茎、星星茎、星圆茎、椭圆圆茎、星椭圆茎、圆角星星茎和不规则星茎, 根据茎板形态划分为五射茎板组(Pentameri)、椭圆茎板组(Elliptici)、圆茎板组(Cyclici)、特殊茎板组(Varii)四种组合类型; 统计了海百合茎化石各种切面的大小和百分含量; 结合岩性分析了每段地层的沉积环境。研究发现, 在局限泻湖环境下, 蓝细菌–四分珊瑚为主的生物组合中不见海百合化石碎片; 仅见腹足类和介壳类化石的细砂屑滩中, 偶见细小的海百合茎化石; 在开阔海环境中, 海百合广泛与苔藓虫、管孔藻、粗枝藻等共生。在海百合–苔藓虫组合中, 海百合茎板的类型最丰富多样, 五射茎板组、椭圆茎板组、圆茎板组、特殊茎板组等四种茎板组合类型都存在; 在管孔藻–海百合组合中, 海百合茎板主要为圆茎板类型, 粗大、密集, 海百合茎碎片含量最高; 在海百合–粗枝藻组合中, 海百合茎板的数量减少、大小变小, 但茎板的类型比较丰富, 四种茎板组合类型都有。由此认为, 塔中台地上奥陶统沉积期, 海百合生长的首选环境为开阔台地, 并受水动力能量和水体清洁度控制: 水动力能量高, 水体清洁, 海百合繁盛; 水动力能量低, 水体动荡浑浊, 海百合可以生存; 水动力能量低、较为动荡、微生物席发育的环境, 不利于海百合生存。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们敬爱的老师卢衍豪教授 (1913- 2 0 0 0 )逝世已一年多了 ,但是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一直留在我们心中。我们深切缅怀他对我国地层古生物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卢衍豪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层学家 ,在我国和国际地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卢衍豪教授 1913年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 ,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在葛利普和孙云铸教授的影响下 ,他从事三叶虫研究。在西南联大 (1938- 194 1)期间 ,他开始对我国西南地区早寒武世三叶虫研究 ,首次建立了我国下寒武统地层…  相似文献   
5.
联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Wrzburg Universit~-at)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最近合办了一份地学刊物,刊名为《Beringeria》,创刊号已于1989年7月1日在维尔茨堡出版。该刊以德国17—18世纪医学教授、维尔茨堡大主教的私人医生贝林格尔(Johann Bartholom(?)us Adam Beringer,1667—1740)的姓氏命名。贝氏在1726年出版过一本名为《维尔茨堡岩石图集》(Lithographiae  相似文献   
6.
李泉  彭善池 《古生物学报》2006,45(4):540-548
安徽淮南八公山地区寒武纪毛庄-徐庄期地层出露良好,化石丰富。在老鹰山剖面徐庄组底部的紫色页岩内所采集大量三叶虫标本中发现的一种新的三叶虫,命名为Huaiaspishuainanensisgen.etsp.nov.,它代表了一个尚未描记的且科级分类位置待定的新属新种。该三叶虫特点突出,是头部特征极度消隐且不具眼、眼叶、眼脊的“盲三叶虫”。该三叶虫为小尾型后颊类,主要特征为:壳面光滑,背壳呈次椭圆形,头盖半圆形;头鞍呈钟形向前收缩;背沟浅,仅在侧光下可见;活动颊平滑宽大,具有宽阔的活动颊刺;胸部由14节组成;尾部中轴粗壮,无边缘沟。  相似文献   
7.
中国寒武纪三叶虫生物地理趋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武纪三叶虫除北疆和藏南尚无可靠报道外,在中国各地均有广泛分布。三叶虫证据表明,除兴安区的额尔古纳一兴安地体和早寒武世中天山一北山地体显示了与西伯利亚和劳伦陆块在动物群方面的密切相关外,中国寒武纪的所有板块和大部分地体(包括中及晚寒武世的中天山~北山地体)均系当时东泛冈瓦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地理上彼此密切关联。对这些属于东泛冈瓦纳的中国区块的生物地理格局的进一步探讨,主要侧重于它们台地相浅水三叶虫动物群之间的对比,特别是立足于来自动物群纪录比较完整的华南、塔里木和华北板块的证据。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这些板块和有关的地体在中及晚寒武世应归属同一生物地理区,而在早寒武世则可划分为两个生物地理亚区:一个由华南、塔里木板块和安南或印支地体组成,另一仅以华北板块为代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寒武—奥陶系界线及其附近的化石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中国寒武—奥陶系界线的研究早在20年代就引起已故孙云铸教授(1923)的注意,他把华北地区的寒武—奥陶系界线放在冶里组的底界,认为与欧洲特马豆克统的底界相当。但是详细的界线研究工作是五十年代才开始的,其中卢衍豪等(1955)、穆恩之等(1959)和卢衍豪、林焕令(1980)在浙江西部(图1,1);周志毅、张进林(1978)和周志毅等(1983)在河北  相似文献   
9.
三叶虫的构造形变及复原和蜕壳形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三叶虫标本随围岩一起遭受构造变形而形成的各种变形,并尝试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复原。同时讨论刚蜕完壳但仍处于软壳及脆壳阶段的三叶虫标本与正常标本之间的差异。全面了解和分析这些变形和差异对于准确鉴定三叶虫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湖南泸溪特马豆克期三叶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彭善池 《古生物学报》1991,30(2):141-166
湘西北特马豆克期的地层,以台地相和斜坡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属盆地边缘相或开阔浅海相的沉积,仅在泸溪小章至白洋溪一带和桃源基隆、畲田坪等地零星分布,是一套以褐黄、灰绿色泥质岩(钙质页岩、泥岩)为主,夹深灰色薄层灰岩的地层,含有与浙西相似的三叶虫动物群。它们对于确定特马豆克期江南海盆的西界和东南类型三叶虫的分布范围有较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