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温度和光周期对绿盲蝽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阐明环境因子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卵滞育诱导作用,测定了3个温度和6个光周期组合处理对绿肓蝽的滞育诱导和绿盲蝽光周期感应的敏感虫态,系统调查了绿肓蝽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组合下所产卵的孵化率.结果表明:绿盲蝽的敏感虫态为1龄若虫;在17℃,20℃和23℃3个不同温度下,光照时间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韭菜迟眼蕈蚊对不同植物的选择性,本文通过室内控制实验和Y型嗅觉仪实验研究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3龄幼虫对7种植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行为。结果发现,韭菜迟眼蕈蚊对韭菜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最高,成虫落卵数量221.67粒/盒,雌雄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30和0.20,幼虫取食选择率为33.50%;对茴香和朝天椒的选择性最低,成虫落卵数量分别为81.00和23.00粒/盒,雌雄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27、-0.48和-0.27、-0.39,幼虫取食选择率分别为5%和0%。田间推荐韭菜与茴香或朝天椒间作。  相似文献   
3.
张安盛  于毅  李丽莉  张思聪 《生态学报》2007,27(5):1903-1909
为探明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控制效能,开展了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成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8~26℃,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量增加,而在26~34℃则有相反的趋势。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随着东亚小花蝽成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E也相应地降低,捕食作用率E与东亚小花蝽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E=0.5224P^-0.7148,分摊竞争强度,与东亚小花蝽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I=0.9689logP+0.0763。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对螟虫长距茧蜂的研究概况,包括该寄生蜂的主要生物学习性、对玉米螟自然寄生率及田间防治玉米螟效果等.  相似文献   
5.
低温和光周期对绿盲蝽越冬卵滞育解除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温度和光周期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越冬卵滞育解除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系统调查了绿盲蝽越冬卵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组合下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 结果显示:绿盲蝽的越冬卵均为滞育卵,低温和光周期对绿盲蝽越冬卵的滞育解除均有影响。2℃的低温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其滞育解除,在0~65 d范围内,随着低温处理时间增长,其滞育解除时间缩短,未经低温处理的越冬卵T50为68.5 d,低温处理65 d的T50为12.25 d,绿盲蝽越冬卵在2℃低温处理65 d后完全解除滞育;在0~40 d范围内,低温处理时间越长,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率越高,在25℃、全光照的条件下不经低温处理的孵化率为68.65%,低温处理40 d后在25℃的条件下的孵化率达到99.46%。在20~26℃范围内,绿盲蝽越冬卵的滞育后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缩短, 随着光周期的延长而缩短。结果说明低温处理能够提高绿盲蝽越冬卵滞育解除率,但不是其滞育解除的必要条件,低温处理与自然变温对绿盲蝽滞育解除的作用相似;高温和长光照能够促进绿盲蝽的滞育解除,缩短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6.
绿盲蝽越冬卵的耐寒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绿盲蝽成为了我国棉花和果树生产的重要害虫。为了阐明绿盲蝽越冬生态适应性,研究了绿盲蝽卵在越冬过程中的耐寒力变化,测定了卵内生化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低温存活力呈现出明显的月份变化,在-10℃、-20℃处理下,绿盲蝽的越冬卵的半致死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1月>2月>12月>3月>4月,在-30℃处理下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1月>12月>3月>2月>4月。在极端低温(-20℃)下1、2、3、4和5 d后,4月份保护卵死亡率明显低于相同处理下的4月份裸露卵的死亡率,枣枝中的越冬卵死亡率分别为4.32%、5.36%、5.42%、6.79%和7.63%,剥离出来的越冬卵死亡率分别为46.06%、51.84%、54.59%、63.07%和74.41%。人工滞育卵的耐寒性强于正常发育卵的耐寒性,弱于自然越冬过程中滞育卵的耐寒性。冷驯化可以显著提高绿盲蝽越冬卵的低温存活力,在0℃冷驯化20 min后,越冬卵的低温(-20℃、100 h)死亡率显著降低,冷驯化40 min后,低温死亡率趋于平稳,均在37%左右。越冬卵体内物质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越冬卵越冬期的含水量显著高于越冬后,其中1月份最高(43.98%),4月份达到最低(38.79%)。越冬卵体内总脂肪含量在整个越冬过程中逐渐降低,从12月份的38.24%,降低到4月份的27.08%。蛋白质和糖的含量均是先降低后升高,其中蛋白质从12月份的78.77μg/mg,降低到1月份的59.80μg/mg,然后又逐渐升高至4月份的73.62μg/mg,体内总糖含量由12月份的39.60μg/mg降低至1月份的21.17μg/mg,然后又逐渐升高至4月份的35.10μg/mg。绿盲蝽越冬卵的耐寒力随着月份的变化而变化,在整个越冬期间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能够抵御冬季低温,而其越冬场所的保护作用增加了其对于冬季严寒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