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人工饲养东方白鹳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哈尔滨动物园一对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做了观测分析,统计在某个时间单位(如孵化期)及整个繁殖期各行为所占的比例,比较得出东方白鹳因性别、繁殖期阶段等不同因子在行为上产生的差异。结果表明,繁殖期笼养东方白鹳的行为及其时间分配主要为站立(4 9 4% )、繁殖(1 9 7% )、理羽(8 9% )、取食(6 4% )、修巢(5 7% )、打嘴(5 7% )、游走(4 3 % )等几种,各种行为时间分配存在着一定的日节律。繁殖期的不同阶段、不同性别之间行为时间分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线法与网捕法对黑龙江大沾河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并计算其物种多样性、均匀性及不同生境群落间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大沾河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6目39科203种,其中雀形目鸟类16科92种,非雀形目鸟类111种,种类较多的科有鹟科、雀科、鸭科、鹬科等.保护区分布的鸟类中,古北种占绝对优势(65.52%),广布种次之(30.54%),东洋界物种极少(3.94%).4种群落类型中,多样性指数排序:湿地>林地>农田>居民点;均匀性指数排序:湿地>林地>农田>居民点;相似性排序:居民点-农田(S=0.25),湿地-林地(S=0.23),农田-湿地(S=0.14)和居民点-林地(S=0.07).  相似文献   
3.
肠道微生物能够调节动物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参与免疫和疾病预防,对于维持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鸳鸯的肠道微生物进行分析,对患肠炎病的鸳鸯和健康群体的肠道微生物进行对比,尝试从微生物水平上揭示鸳鸯的致病机理。鸳鸯肠道微生物共鉴定出2020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其序列相似性水平为97%。健康组和肠炎组共同的OTU数量为564个。健康组鸳鸯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肠炎组之间无显著差异(Mann Whitney U test, p>0.05)。在门水平,鸳鸯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73.46%),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1.15%)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72%)。在属水平,丰度最高的类别包括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stricto 1)(14.84%),库特氏菌属(Kurthia)(12.37%)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13.18%)等。健康组和肠炎组鸳鸯的肠道微生物组成间存在显著差异(Adonis,F=3.6087,p=0.009)。在肠炎组中共筛选出25个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的类别,其中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埃希氏志贺菌属和脱硫菌属的丰度最高(LDA>5,p<0.05),在肠道微生物区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经过长期的适应性进化,食性依赖于高纤维含量的竹子,同时保留了具有食肉动物特征的消化系统,在分类学、系统进化及生态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旨在分析小熊猫粪便微生物结构组成,探讨其食竹习性的生物学机制。采集上海动物园和杭州动物园两种日粮的小熊猫新鲜粪便,开展基于16S rRNA基因的H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小熊猫粪便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并探讨日粮组成和年龄(幼龄组2只,成年组4只,老年组3只)对小熊猫粪便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日粮组成会影响小熊猫粪便微生物多样性(P < 0.05),成年组小熊猫粪便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幼龄组和老年组(P < 0.05)。在微生物门水平上,小熊猫粪便微生物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在属水平上以埃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为主。小熊猫粪便微生物中,具有代谢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功能的基因丰度最高,其次为代谢能量和脂类的基因。与纤维素降解有关的酶中,能够表达6-磷酸-β-葡糖苷酶和β-葡糖苷酶的基因丰度最高,有助于小熊猫消化高纤维性食物。小熊猫的肠道微生物具有很强的代谢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功能,并且能够产生高丰度消化纤维素的酶。  相似文献   
5.
笼养大鸨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20 0 0~ 2 0 0 2年冬季 ,在哈尔滨动物园 ,采用瞬时扫描法对 2 2只笼养大鸨 (Otistarda)进行全日制观察 ,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大鸨可以在北方安全越冬。笼养大鸨越冬期行为活动日节律、行为分配 :休息行为 (趴卧、静站 )所占比例最大 ,达到 78. 40 % ,而取食行为 (6. 1 5 % )、游走 (7. 3 5 % )、理羽 (4 . 3 5 % )、啄草雪(2 . 65 % )、打蓬 (1 .1 0 % )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且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 (P <0 . 0 5 )。大鸨在冬季不同时期内除取食、打蓬、啄草雪外 ,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 (P <0 .0 5 )。温度、天气的变化对笼养大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也具有显著影响 (P <0 . 0 5 )。  相似文献   
6.
人工饲养大鸨雏鸟行为变化趋势及日节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和目标取样法(focal sampling)相结合观察大鸨(Otis tarda)雏鸟的行为,研究了大鸨雏鸟行为日节律及其行为随日龄增长的强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大鸨雏鸟在1~3日龄休息行为、站立行为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蹲伏行为、鸣叫行为比例减少,随着日龄的增加,大鸨雏鸟的行为逐渐接近亚成体的行为,但整体还没有形成规律;大鸨雏鸟期行为主要由休息(51.7%)、站立(16.1%)和游走(18.8%)行为组成,其次为理羽(3.2%)和展翅(6.1%)行为。在雏鸟成长过程中,休息行为比例一直保持很高,觅食和理羽行为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鸣叫和蹲伏行为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笼养条件的改变对大鸨繁殖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2004年4~6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哈尔滨动物园饲养的16只(5♂,11♀)大鸨(Otis tarda)的繁殖期行为进行了观察。利用非参数检验法讨论了笼舍面积、舍内设计及外界噪音对大鸨繁殖期的行为分配、日节律、炫耀及一些特殊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大鸨繁殖期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当环境条件改变后,大鸨的警戒行为发生显著变化(P〈0.01),其次为炫耀、游走行为(P〈0.05)。另外,环境因子的变化对雄性大鸨的炫耀路线及求偶方式亦存在影响,同时影响沙浴等特殊行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