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古拉山以北地区生态资产核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态系统核算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定量性的决策依据,包括生态资产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核算两个方面,生态资产指生产和提供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生态系统。以唐古拉山以北地区(简称唐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资产进行了核算,建立生态资产实物量及变化核算表、损益表,提出了生态资产综合指数。2015年唐北地区草地生态资产面积为21800.01 km~2,其中良级比重最高达68.46%,湿地生态资产面积为4763.01 km~2,其中优级比例最高为59.72%,野生动植物共有138种,其中重点保护动物10种。2015年唐北地区生态资产综合指数为79.77,比2000年降低了3.60%。2000—2015年,湿地、草地生态资产分别增加了164.23、2.82 km~2。2000—2015年湿地生态资产存量增加202.90 km~2,其中由湿地恢复导致面积增加最大为200.50 km~2,存量减少38.63 km~2,其中湿地退化是导致存量减少的主要原因,面积为36.23 km~2,草地存量增加了39.18 km~2,主要是由于湿地退化导致的草地扩张,存量减少36.26 km~2,主要由湿地恢复和荒漠化引起。研究中不同生态资产质量等级的核算以及生态资产综合指数的提出利于生态资产的全面核算和比较,对于建立离任责任制、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沿纬度梯度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作者就云南西部横断山区21o-28oN的8个纬度梯度带目前所知分布的9科45属153种(亚种)蚤类的水平分布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这一区域蚤类科、属、种丰富度,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以及东洋界和古北界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沿纬度梯度的变化,都呈现了随纬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峰值出现在25o-27oN之间,研究认为,形成物种密度高峰的主要因素是两大区系分界线和交错区的边缘效应;(2)东洋和古北两大区系成分构成比的水平分布格局截然不同,前者随纬度的增加递减,后者则随纬度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两区系成分过渡或交错区的跨度在23o-29oN之间,并在25o-27oN形成交汇和分异的中心;(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横断山8个纬度梯度带的蚤类总体上归为3个主要地域区系类型,反映出纬度、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对蚤类区系及物种分布的影响,以及蚤类区系和物种组成沿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格局与地理和气候环境的统一性;(4)蚤类的属、种β多样性沿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基本呈现双峰格局,峰值反映出蚤类的组成及分布在不同纬度梯度、气候带之间的过渡与转变,说明β多样性的水平分布格局与纬度梯度的气候、环境变化程度的关系密切,以及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对两区系物种丰富度高峰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5)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的规律和格局基本相同,显示了具有同源性的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对蚤类空间分布格局所产生的类似影响,证实了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的水平分布格局理应出现近似于它们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与格局的推论;(6)横断山25o-27oN的区域形成了两大区系物种交汇和分异的中心,由于边缘效应和复杂的地理景观,这里蚤类科、属、种、特有种都具有较高多样性,据此作者推断,这里可能是我国横断山区多物种保存、分布和分化的核心区。  相似文献   
3.
昆虫可以利用小干扰RNA(siRNA)机制干扰体内RNA病毒的增殖,从而获得对该病毒的免疫能力。通过第二代测序技术对蚊子的小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再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其中的RNA病毒序列,发现在我国云南地区的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体内存在Marayo,Omsk hemorrhagic fever和Ilheus等RNA病毒的基因片段。至此建立了发现媒介昆虫体内携带病毒的一种新方法,可用于媒介昆虫携带RNA病毒的本底调查。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油茶园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研究施肥对油茶园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对于估算中国南方典型种植园林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设置对照(CK)、施肥(OF)、断根(CK-T)和断根施肥(OF-T)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通过多年观测,分析探讨施肥对油茶园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对油茶园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无显著影响。研究期间,各处理(OF、CK、OF-T、CK-T)土壤CO_2通量依次为(77.91±2.59)、(73.71±0.97)、(66.82±1.02)mg C m~(-2)h~(-1)和(66.84±3.94)mg C m~(-2)h~(-1);(2)各处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表现为OF-T(1.96±0.01)CK-T(1.79±0.03)OF(1.77±0.01)CK(1.75±0.03),其中,OF-T处理下Q_(10)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即施肥显著增加了断根处理土壤呼吸Q_(10);(3)施肥显著增加了土壤表层NH_4~+-N和NO_3~--N含量,Q_(10)与土壤表层NH_4~+-N和NO_3~--N含量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渤海沿岸湿地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强,对全球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干扰和破坏。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沿海的人口经济快速增长、资源需求进一步增大,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进而影响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区域尺度上评估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对于科学认识和合理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渤海沿岸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为研究对象,通过InVEST模型,和物种丰富度指数,评价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渤海沿岸湿地生态系统主要以水库坑塘为主,其次为草本沼泽。在2000—2010年期间,渤海沿岸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几乎不变,主要为草本沼泽和水库坑塘之间的转换。(2)湿地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中部、渤海湾东南部和莱州湾西北部。由于城市化进展的加快,人类活动的干扰加强,近10年来,渤海沿岸湿地生境质量逐渐降低,生物多样性呈退化趋势。频繁的人类活动对该地区湿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应多建立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3)生物多样性变化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渤海湾东南部和莱州湾西北部。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渤海湾的中北部。在渤海湾东南部和莱州湾西北部的变化热点区内,生物多样性呈改善趋势,说明有效的生态系统转换和湿地保护区的建立,可以实现发展与保护共存,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云南蚤类区系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收集汇总以往野外调查资料以及已经发表的历史文献资料基础上,归纳云南蚤类的分布特点,分析云南地理小区对蚤类的影响。【方法】在实地采集和补充文献记录基础上,对收集到的蚤类进行系统分类整理;运用SPSS13.0的主成分分析及系统聚类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本研究共记录云南蚤类9科45属144种,其中古北种15种,东洋种 108种,东洋、古北两界兼有种15种,广布种6种。144种蚤中,属于云南特有蚤类有75种;横断山中部小区记载蚤类122种,横断山南部小区26种,滇东高原小区41种,滇西高原小区28种,滇南山地小区25种。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可聚为两类:一类为横断山南部小区、滇南山地小区、滇西高原小区及滇东高原小区; 另一类为横断山中部小区。【结论】云南省蚤类分布明显受到地理小区环境的影响。云南省蚤类昆虫种类繁多,蚤类的自然分布受到云南省特定地形地貌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老年痴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石杉碱甲,起始给药剂量为每次100μg,每天2次,第2周给药剂量调整为每次150μg,每天2次,维持用量。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鼠神经生长因子,每次20μg,每天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DL和MMSE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C-反应蛋白(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75%(43/49),明显高于对照组[69.39%(34/49)](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和MMSE评分及血清IL-1β、CRP、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石杉碱甲相比,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石杉碱甲可更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且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我国西南山地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与区系分异,作者于2005年7-9月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滇西北"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中的澜沧江流域6个纬度梯度带(24°-30°N)和5个海拔梯度带(1,000-3,500 m)山地居民区的蚊类进行了调查取样.共捕获蚊类76,458只,分属于2亚科5属36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物种丰富度随纬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型分布格局;(2)α多样性随纬度的升高呈先降低而后略有升高的分布格局,最高峰位于Ⅰ带(24°-25°N),而随海拔的升高呈波浪状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C(2,000-2,500 m)和E(3,000-3,500 m)带;(3)β多样性(Cody指数)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基本形成两端高中间低的格局.两端高峰的具体地理位置分别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气候和暖温带向寒温带气候的过渡地带.说明蚊类β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区系及物种的组成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4)从种群组成相似性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不同纬度、海拔梯度带问蚊类都被分为3个地域区系类型,即东洋区系、东洋与古北区系的过渡区和古北区系;(5)典范对应分析(CCA)的排序结果显示:气温和降水均影响当地蚊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降水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大数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香  张丽云  赵芬  赵苗苗  赵海凤  邵蕊  徐明 《生态学报》2017,37(14):4896-4904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已初露端倪。为了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综述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的机遇和优势,并分析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在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总结和概括了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又结合生态环境领域的特点,分析了生态环境大数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重点阐述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在减缓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气候变化中的机遇,主要从数据存储、处理、分析、解释和展示等方面阐述生态环境大数据相较于传统数据的优势,通过这些优势说明生态环境大数据将有助于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决策水平。虽然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在数据共享和开放、应用创新、数据管理、技术创新和落地、专业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大数据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各类生态环境数据的标准化、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分析平台和推动国内外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的对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评价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玉田县医院60例患有腹泻的儿童,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其中酪酸梭菌活菌散剂量为0.5g/次,3次/d,急性腹泻疗程为3~7d,慢性腹泻疗程为14~21d,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3.3%,有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显效率为46.7%,有效率为30.O%,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能迅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和肠道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